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朝辞北京天安门,午登上海明珠塔。才见平川无际,转望浦江潮涌。”京沪高铁全长1 318千米,是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京沪高铁线路。读图,完成1~3题。
1.平川无际中的“平川”指的是(B)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北京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浦江”是指上海黄浦江,所以从北京到上海,穿过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所以“平川无际”中的“平川”指的是华北平原。
2.京沪高铁修建时多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D)
A.避开冻土 B.保护动物
C.美化环境 D.少占耕地
3.京沪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C)
A.促进北方矿产开采 B.缓解东西运输压力
C.加强京沪沟通交流 D.缩短两地实际距离
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和上海,可以加强两地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两地区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南北运输压力,缩短两地之间通行的时间。对促进北方地区矿产开采意义不大。
冬至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习俗,南方则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习俗的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4~6题。
4.根据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饺子、汤圆的主要原料分别是(D)
A.大豆、高粱 B.玉米、小麦
C.水稻、油菜 D.小麦、水稻
5.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大致界线是(A)
A.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6.造成中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造成中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差异,我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小麦、花生、甜菜和大豆等,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和油菜等。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我国各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D)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8.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组合,正确的是(D)
A.新疆——畜产、水产 B.华北平原——水稻、甘蔗
C.华南——大豆、棉花 D.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资源少,畜牧业比较发达,不适宜发展水产业;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适宜种植冬小麦、花生和玉米,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华南地区适宜种植甘蔗等,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4年6月,我国河南、河北等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冬小麦喜获丰收。此品种冬小麦具有耐旱、耐盐碱、稳产、高产的特点。据此完成9~10题。
9.此品种冬小麦种植地河南、河北两省,主要位于(C)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10.此品种冬小麦能够在盐碱地种植并获得稳产、高产,主要依赖于我国农业(D)
A.耕作历史悠久 B.劳动力数量众多
C.市场需求广大 D.科学技术进步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存在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粮食的主要输出地。读中国粮食供需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粮食输入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C)
A.④—桂—海口 B.③—粤—深圳
C.②—闽—福州 D.①—浙—长沙
12.粮食运输一般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很少选择空运,其原因是航空运输(A)
A.运费高 B.运速快
C.运量大 D.灵活性好
粮食重量大,不易变质,适合铁路、公路、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运费高,不适合运输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的完整体系,下图为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A)
A.毛纺织业、棉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B.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C.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 D.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主要分布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图中甲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畜牧业发达地区,所以甲为毛纺织业;棉纺织业需要靠近棉花产区,我国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等地,图中乙分布区域符合棉花产区的分布,所以乙为棉纺织业;丝绸纺织业的原料是蚕茧,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养蚕业发达的地区,图中丙的分布区域符合,所以丙为丝绸纺织业。
14.在A区域内的呼和浩特市建立毛纺厂的主导因素是(D)
A.接近甘蔗产地 B.接近丝绸产地
C.接近棉花产地 D.接近羊毛产地
中国的食用油消费量全球第一且以植物油为主。油料作物种植受地理环境影响,油料加工更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划分。读中国主要食用油料加工产业区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大豆加工产业最密集的区域是(A)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大豆加工产业以大豆为原料,读图可知,我国大豆加工产业最密集的区域是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以油菜籽加工产业为主;黄土高原以花生加工产业为主。
16.东南沿海发展大豆加工产业的突出优势是(C)
A.位于大豆主产区,原料丰富 B.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丰富
C.临近港口,便于从国外进口大豆 D.临近港口,便于向国外出口大豆油
东南沿海地区拥有多个大型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等,这些港口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便于从国外进口大豆原料发展大豆加工产业。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下图为我国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我国汽车产业的分布特点是(A)
A.东部多,西部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均分布在第三级阶梯 D.珠江流域数量最多
18.下列汽车产业群中,既沿海又沿江分布的是(D)
A.东北汽车产业群 B.中部汽车产业群
C.西南汽车产业群 D.珠三角汽车产业群
19.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意义表现在(C)
A.降低生产成本 B.减少能源消耗
C.减少大气污染 D.避免交通堵塞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读图,完成20~22题。
20.对图中部分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C)
A.①是京九铁路
B. 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②是水稻主产区和小麦主产区的分界山脉
D.d地以重工业为主
读图可知,①是京沪铁路,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
21.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甲地以畜牧业为主 B.乙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丙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丁地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读图可知,甲地以畜牧业为主;乙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丙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丁地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
22.河流③为c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A)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水源丰富 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可知,③是长江,c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
河南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优势明显。同学们以河南省铁路运输为例,探究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分布与发展的因素。下图为河南省铁路分布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以下是同学们对河南省铁路线分布格局的描述,与事实相吻合的有(D)
①西密东疏,南密北疏 ②以郑州为中心,呈环形放射状 ③纵横交错,呈网格状 ④总体分布相对均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洛阳向南的铁路线向东弯曲,最不可能是为了(D)
A.绕过山地 B.运输煤炭 C.连接中部城市 D.保护耕地
洛阳以西地势较高,洛阳向南的铁路线向东弯曲,有可能为了绕过山地;中部煤炭资源较丰富,也可能是为了运输煤炭;也有可能为了连接中部城市。向东部平原地区弯曲,主要是耕地,所以不可能是为了保护耕地。
25.河南省西部山区曾经交通不便,现在已经建成多条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这主要得益于(A)
①政策、资金支持 ②科学技术发展 ③山区人口增多 ④山区森林资源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
26.(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通用机场为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降等服务,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催生出一系列“低空+”创新场景,逐渐进入日常生活,赋能千行百业。我国出台多条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技术创新、市场需求、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等,为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强势赋能。图1为低空经济概念图,图2为2024年全国通用机场分布图。
图1
图2
(1)列举一种“低空经济+”的产业融合场景。(1分)
低空经济+农业,利用低空无人机技术可以进行农田灌溉;低空经济+旅游,可以进行景区低空游览。
(2)说出我国通用机场的分布特征。(2分)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3)简述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2分)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东部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和创新能力;东部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4)简述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2分)
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通过空中物流、无人机应用等技术创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城市拥堵。低空经济能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及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
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医用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工业品的重要原料,与石油、煤炭、铁矿石等都属于全球短缺资源。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的3/4左右,而天然橡胶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轮胎制造成本的50%来自天然橡胶,我国的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近些年,由于主要橡胶生产国限制天然橡胶的出口,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受阻。有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有的向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转移。
(1)列举两个我国适合天然橡胶生长的省级行政区,并说出理由。(2分)
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气候湿热适合天然橡胶的生长。
(2)分析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的原因。(2分)
我国轮胎生产量大,以及其他工业需求较大;而我国热带面积小,适宜种植橡胶的面积较小,总产量小,供给远远小于需求。
(3)我国轮胎产业通过哪些技术革新可减少对天然橡胶的依赖。(2分)
创新轮胎生产技术,提高轮胎生产中天然橡胶的利用率;自主开发天然橡胶的替代品等。
(4)假如你是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商,请选择一个投资地区或国家,简析该地发展轮胎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答出两条即可)(2分)
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天然橡胶产量大,原料丰富;经济欠发达,劳动力等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
28.(9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十四五”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能源行业加快转型,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能源革命 势在必行
(1)说出我国2020年消费占比最大的能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分)
煤炭。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等。
探究二:以智创新领跑全球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位于深圳的我国某汽车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成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2)说出深圳所在工业基地的名称,并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靠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优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人才聚集,技术力量雄厚;人口、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等。
探究三:绿色方案惠及世界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造”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中国工业的又一闪亮名片,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3)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2分)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绿色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
(4)小明家计划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中选择一种购买,请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2分)
选择一:新能源汽车。理由:减少尾气排放,从而减轻空气污染;充电费用低,经济实惠;节省石油资源;不受尾号限行的影响等。选择二:传统燃油车。续航里程长;加油速度快;加油站网点多,加油便利等。
29.(11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高产稳产的耕地。下图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南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3分)
(2)以黄淮海区为例,分析高标准农田分布地区的形成条件,完成下列表格。(6分)
(3)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AD(双项选择)。(1分)
A.东南区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和甘蔗
B.青藏区气温高,热量充足,适宜种植青稞
C.西北区灌溉水源较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D.东北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
(4)作为中学生,应秉承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请写出节约粮食的具体做法。(1分)
光盘行动,吃不完打包。(答出1条即可)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朝辞北京天安门,午登上海明珠塔。才见平川无际,转望浦江潮涌。”京沪高铁全长1 318千米,是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京沪高铁线路。读图,完成1~3题。
1.平川无际中的“平川”指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2.京沪高铁修建时多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开冻土 B.保护动物
C.美化环境 D.少占耕地
3.京沪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北方矿产开采 B.缓解东西运输压力
C.加强京沪沟通交流 D.缩短两地实际距离
冬至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习俗,南方则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习俗的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4~6题。
4.根据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饺子、汤圆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大豆、高粱 B.玉米、小麦
C.水稻、油菜 D.小麦、水稻
5.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6.造成中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我国各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8.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新疆——畜产、水产 B.华北平原——水稻、甘蔗
C.华南——大豆、棉花 D.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2024年6月,我国河南、河北等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冬小麦喜获丰收。此品种冬小麦具有耐旱、耐盐碱、稳产、高产的特点。据此完成9~10题。
9.此品种冬小麦种植地河南、河北两省,主要位于(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10.此品种冬小麦能够在盐碱地种植并获得稳产、高产,主要依赖于我国农业( )
A.耕作历史悠久 B.劳动力数量众多
C.市场需求广大 D.科学技术进步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存在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粮食的主要输出地。读中国粮食供需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粮食输入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④—桂—海口 B.③—粤—深圳
C.②—闽—福州 D.①—浙—长沙
12.粮食运输一般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很少选择空运,其原因是航空运输( )
A.运费高 B.运速快
C.运量大 D.灵活性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的完整体系,下图为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毛纺织业、棉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B.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C.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 D.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14.在A区域内的呼和浩特市建立毛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接近甘蔗产地 B.接近丝绸产地
C.接近棉花产地 D.接近羊毛产地
中国的食用油消费量全球第一且以植物油为主。油料作物种植受地理环境影响,油料加工更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划分。读中国主要食用油料加工产业区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大豆加工产业最密集的区域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16.东南沿海发展大豆加工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
A.位于大豆主产区,原料丰富 B.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丰富
C.临近港口,便于从国外进口大豆 D.临近港口,便于向国外出口大豆油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下图为我国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我国汽车产业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多,西部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均分布在第三级阶梯 D.珠江流域数量最多
18.下列汽车产业群中,既沿海又沿江分布的是( )
A.东北汽车产业群 B.中部汽车产业群
C.西南汽车产业群 D.珠三角汽车产业群
19.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意义表现在( )
A.降低生产成本 B.减少能源消耗
C.减少大气污染 D.避免交通堵塞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读图,完成20~22题。
20.对图中部分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京九铁路
B. 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②是水稻主产区和小麦主产区的分界山脉
D.d地以重工业为主
21.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以畜牧业为主 B.乙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丙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丁地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22.河流③为c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水源丰富 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河南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优势明显。同学们以河南省铁路运输为例,探究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分布与发展的因素。下图为河南省铁路分布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以下是同学们对河南省铁路线分布格局的描述,与事实相吻合的有( )
①西密东疏,南密北疏 ②以郑州为中心,呈环形放射状 ③纵横交错,呈网格状 ④总体分布相对均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洛阳向南的铁路线向东弯曲,最不可能是为了( )
A.绕过山地 B.运输煤炭 C.连接中部城市 D.保护耕地
25.河南省西部山区曾经交通不便,现在已经建成多条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这主要得益于( )
①政策、资金支持 ②科学技术发展 ③山区人口增多 ④山区森林资源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
26.(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通用机场为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降等服务,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催生出一系列“低空+”创新场景,逐渐进入日常生活,赋能千行百业。我国出台多条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技术创新、市场需求、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等,为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强势赋能。图1为低空经济概念图,图2为2024年全国通用机场分布图。
图1
图2
(1)列举一种“低空经济+”的产业融合场景。(1分)
(2)说出我国通用机场的分布特征。(2分)
(3)简述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2分)
(4)简述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2分)
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医用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工业品的重要原料,与石油、煤炭、铁矿石等都属于全球短缺资源。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的3/4左右,而天然橡胶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轮胎制造成本的50%来自天然橡胶,我国的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近些年,由于主要橡胶生产国限制天然橡胶的出口,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受阻。有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有的向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转移。
(1)列举两个我国适合天然橡胶生长的省级行政区,并说出理由。(2分)
(2)分析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的原因。(2分)
(3)我国轮胎产业通过哪些技术革新可减少对天然橡胶的依赖。(2分)
(4)假如你是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商,请选择一个投资地区或国家,简析该地发展轮胎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答出两条即可)(2分)
28.(9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十四五”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能源行业加快转型,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能源革命 势在必行
(1)说出我国2020年消费占比最大的能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分)
探究二:以智创新领跑全球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位于深圳的我国某汽车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成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2)说出深圳所在工业基地的名称,并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探究三:绿色方案惠及世界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造”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中国工业的又一闪亮名片,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3)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2分)
(4)小明家计划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中选择一种购买,请给出建议并说明理由。(2分)
29.(11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高产稳产的耕地。下图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南区的粮食作物以 、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 为主,糖料作物以 为主。(3分)
(2)以黄淮海区为例,分析高标准农田分布地区的形成条件,完成下列表格。(6分)
(3)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双项选择)。(1分)
A.东南区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和甘蔗
B.青藏区气温高,热量充足,适宜种植青稞
C.西北区灌溉水源较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D.东北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
(4)作为中学生,应秉承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请写出节约粮食的具体做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