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练习1 地形、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
(跨学科·生物)“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杏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杏花开放日期最早和最晚的城市分别是(D)
A.武汉和沈阳 B.杭州和北京
C.杭州和沈阳 D.武汉和呼和浩特
2.从图中杏花开放日期曲线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B)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气温越高,杏花开放日期越早,从图中杏花开放日期曲线可以看出,我国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3.图示地区杏花开放日期由南向北推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纬度位置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较大,纬度低的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杏花开放早;纬度高的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相对较低,杏花开放晚。
如图为某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绘制的我国地理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如果给该示意图命名,最合适的是(B)
A.地形与植被的关系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冬季风行进的方向 D.内陆地区资源的分布
读图可知,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故题图示意的是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5.由此图可以推断出(C)
①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低 ②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④我国沿海大陆架资源匮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结合图示来看,黄土高原比华北平原地势高,图中所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图示无法看出我国沿海大陆架资源的丰富程度。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2022年5月,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出现了短暂的“绿色”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在2021年,黄河壶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现过此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C)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黄河汛期在夏季,所以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6—8月。
7.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变清和出现“绿色”景观,表明黄河流域(B)
A.水污染在不断加剧
B.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D.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资料: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尝试探究:
(1)我国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填“大”或“小”)。除了纬度因素外,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秦岭(填山脉名称)的阻挡,导致山脉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山脉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
(2)我国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这有利于东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归纳分析:
(3)地形特征对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都会产生影响,加上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气候的特征之一是气候复杂多样。
中考考点专项突破拓展延伸: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由于受山脉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填“夏季风”或“冬季风”)难以到达,所以该地区被称为非季风区(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9.岷江自山区转入平原,流速下降,易淤易决,古代成都平原水灾特别严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后,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图示意都江堰位置及成都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岷江流域的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北高南低)。
(2)简要说明岷江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提供肥沃的土壤;提供灌溉水源。
(3)都江堰修建前,成都平原水灾严重,请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候: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4)比较汛期、枯水期时内江与外江的水量差异。
汛期:内江水量较小;外江水量较大。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外江水量较小。专项练习1 地形、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
(跨学科·生物)“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杏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杏花开放日期最早和最晚的城市分别是( )
A.武汉和沈阳 B.杭州和北京
C.杭州和沈阳 D.武汉和呼和浩特
2.从图中杏花开放日期曲线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3.图示地区杏花开放日期由南向北推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某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绘制的我国地理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如果给该示意图命名,最合适的是( )
A.地形与植被的关系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冬季风行进的方向 D.内陆地区资源的分布
5.由此图可以推断出( )
①黄土高原地势比华北平原低 ②我国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④我国沿海大陆架资源匮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2022年5月,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出现了短暂的“绿色”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在2021年,黄河壶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现过此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在黄河壶口欣赏最为壮观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时间是一年中的( )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7.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变清和出现“绿色”景观,表明黄河流域( )
A.水污染在不断加剧
B.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D.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资料: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尝试探究:
(1)我国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季我国南北温差 (填“大”或“小”)。除了纬度因素外,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东西走向山脉 (填山脉名称)的阻挡,导致山脉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山脉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
(2)我国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这有利于东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归纳分析:
(3)地形特征对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都会产生影响,加上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气候的特征之一是 。
中考考点专项突破拓展延伸: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由于受山脉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填“夏季风”或“冬季风”)难以到达,所以该地区被称为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9.岷江自山区转入平原,流速下降,易淤易决,古代成都平原水灾特别严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后,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图示意都江堰位置及成都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岷江流域的地势特征。
(2)简要说明岷江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3)都江堰修建前,成都平原水灾严重,请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比较汛期、枯水期时内江与外江的水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