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6 08: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题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新授课
总 节 时
2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地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情感目标: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力日衰说明封建制度衰落。
重点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闭关锁国”
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闭关锁国”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组织教学、提问: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哪些是从外国引进的?起到什么作用【探究归纳】
明朝手工业的先进说明了什么?1、
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
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
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
“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践应用】分析课文: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检测反馈】分析中国的瓷、丝最受外国的欢迎,说明当时中国的科技较发达。讨论: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措施,是无法地御殖民侵。反而妨碍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倒退,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交流反思】讲课中要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坚决反抗外来侵罗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课后作业】
展示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其中的外来产品,分析这些物品的传入是什么时期的时间?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作物:南美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2、手工业:
苏州丝织中心、景德镇瓷器中心3、商品经济:
北京、南京市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
时间:明朝中后期2、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3、
性质: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三、“闭关锁国”1、
原因:御敌于国门之外2、
表现:禁还政策3、
影响: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