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3节 生态工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025福建福州期中)生态工程的设计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稳定,体现了自生原理
B.循环原理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
C.处理好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需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生物的数量
D.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要保证各组分之间比例适当、结构有序
2.(2025四川自贡月考)下列生态实例与相关原理对应关系不准确的是( )
A.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易于生物生存——遵循自生原理
B.西北干旱区域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违背协调原理
C.生态建设既考虑生态又关注民生——遵循整体原理
D.单一人工林易爆发虫害——违背了循环原理
3.(2025北京通州期末)近年在宋庄蓄滞洪区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该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的绿色安全屏障。下列对生态修复措施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湿地中以促进物质循环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选择耐涝的本地植物是考虑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选择同时具备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生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生物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4.(2025山东临沂期中)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 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 的特点。
(2)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建立这一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
(3)该生态农业中,众多的生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该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废物,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5)在建设该生态系统时,为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它是指 。
题组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5.(2025安徽皖北县中联盟联考)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矿区通过围栏、排石整地、种树种草等措施,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改造工程,取得很好的成效,同时兴建收草加工业、发展畜牧养殖,为该区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首先要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
B.种树种草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C.牲畜的粪便为牧草提供养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可从南方向该区引入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的乔木树种
6.(2025山东菏泽开学考试)下图表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蚯蚓和苍蝇等
B.与途径④⑤相比,途径③更能体现生态效益
C.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自生原理
D.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7.(2025广西钦州月考)“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做法是将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
(2)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写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
(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
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D.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
E.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3节 生态工程
基础过关练
1.C 协调与平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适配(如数量、资源匹配)。盲目增加生物数量可能导致资源短缺或竞争加剧,破坏平衡,C错误。
归纳总结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原理 要求
自生 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循环 物质循环利用
协调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整体 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比例适当、结构有序(如食物链的合理配置);考虑经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2.D
实例 分析 原理
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 减少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改善生物生存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遵循自生原理
西北干旱区域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 西北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植杨树,易形成“灰色长城” 违背了协调原理
单一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低,易爆发虫害 未遵循自生原理,D符合题意
3.A 选择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湿地中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选择耐涝的本地植物,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可以体现当地的生态景观特点,这是充分考虑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B正确;选择同时具备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生物是考虑到建设生态工程遵循的整体原理,体现了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C正确;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生物,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使水域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4.答案 (1)生态学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多级利用 循环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自生 (4)整体 (5)环境容纳量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析 (2)建立“桑基鱼塘”这一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比如人们获取的鱼肉、猪肉等产品。(3)在生态农业中,众多生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且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这种情况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正是生态工程自生原理的体现。
5.D 应选用当地生态适应性强的树种,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可能不适宜种植南方树种,D错误。
6.D 蚯蚓和苍蝇属于分解者,A错误;与途径③相比,途径④⑤能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因此途径④⑤更能体现生态效益,B错误;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循环原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错误,D正确。
7.答案 (1)协调 整体 (2)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写出一种即可) (3)BCDE
解析 (1)植物的引种要注意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实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遵循协调原理;“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体现了整体原理。(3)“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不能走,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理念,A错误;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等,B正确;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问题、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C正确;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D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E正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