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0: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某草原上每平方米土地上雄兔的数量
2.(2025四川乐山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种群密度
B.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种群密度
C.可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统计东北豹种群密度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选取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3.(202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月考)某小组调查了一块400 m2方形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如图表示对蒲公英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的一个样方(2 m×2 m),图中一个不规则图形表示一棵蒲公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使用等距取样法在蒲公英多的地方取样
B.此样方中蒲公英的个体数量是6或7
C.该调查方法可估算出该样地中的种群密度
D.农田中某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此法调查
4.(教材深研拓展)种群数量调查的具体方法因生物种类而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缩小样方面积并增加样方数量以减少误差
B.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的自动拍摄技术,主要是对恒温动物进行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研究
C.对鲸进行种群数量监测时,可利用声音的稳定、非损伤、低干扰特征进行个体识别
D.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不会影响估算结果
5.(创新题)(新考法·标记重捕法计算)(2025山东淄博模拟)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因一次性难以捕到足够数量的个体,易造成估算值不准确。科研人员通过多次标记,多次重捕,对多次捕获计算的数据取平均值,提高估算的准确性。下表是用该方法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数据,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
捕获总数 带标记 个体数 未标记个体 数并标记
第一次捕获 32 0 32
第二次捕获 54 18 36
第三次捕获 37 34 3
A.65只/公顷 B.85只/公顷
C.92只/公顷 D.96只/公顷
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相互联系
6.(教材习题改编)如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动态变化主要依据人口的年龄结构
B.图中A各年龄期个体数相当,人口数量在近期一定能够保持稳定
C.图中B幼年个体数比老年个体数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D.两个国家内男性与女性数量相当,说明人口性别比例接近1∶1
7.(2025辽宁抚顺月考)自然种群是不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呈正比
B.种群的年龄结构能影响出生率
C.种群密度增大会加剧种内斗争
D.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来防治害虫
8.(易错题)(2025江西上饶期末)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大于①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B.②是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C.⑥是性别比例,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但其比值不都是1∶1
D.调查太平洋深处某岛屿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③和④的影响
9.(2025河北邢台期末)为防治鼠害研究人员做了相关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农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体重≤40 g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近、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体重(g)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      直接决定的。甲组研究人员选择“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   。
(2)甲组认为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个体,而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乙组的理由是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     ,导致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数量易恢复。
(3)b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和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误差分析
1.(2025福建莆田二十五中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换了个没有大石的位置取样
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麻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被捕捉过的田鼠第二次难以捕捉
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2.(2025四川达州期末)松材线虫是常见的松树寄生虫,被其感染的松树,针叶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整株干枯死亡。现有甲、乙两个面积和地貌具有显著差异的马尾松林,目测发现甲地森林被松材线虫感染的情况较轻,乙地森林被感染的情况比较严重。某研究小组欲调查甲、乙两地被感染的马尾松的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时,甲、乙两地所选样方的大小和数目必须保持相同
B.调查时,应分别统计甲、乙两地样方内全部马尾松和被感染马尾松的数量
C.调查甲、乙两地植株种群密度时可根据地形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
D.一次性调查的结果,无法反映该地马尾松被感染程度的变化趋势
3.(2025山东东营月考)为调查某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数量,科学家采集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粪便共500份,分析粪便中的微卫星DNA,鉴定出这些粪便来自20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以相同的方法采集白头叶猴的粪便共470份,经检测这些粪便来自190只个体,其中38只个体是第一次采集中出现过的。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估算该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为1 000 只
B.该方法在动物个体不易捕获,或捕获时易受伤害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C.若第一次采集粪便后,有同种白头叶猴迁入,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D.微卫星DNA具有个体特异性是该调查统计方法依据的原理之一
4.(2025河南驻马店联考)去除取样法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运用该方法时,每次捕获的动物不放回环境,随着连续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将每次捕获数量作为y值,先前捕捉积累数量作为x值,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x+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该方法可精确调查出种群的数量
B.利用题干中的方程进行计算,该种群个体数为(-b/a)只
C.调查期间应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和迁出
D.利用该方法调查时,不能只捕捉某个年龄段的个体
题组二 种群数量特征及其应用
5.(2025江苏徐州七中期中)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 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表。
生长 期 体长 (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 尾数 比例 (%)
Ⅰ龄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龄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0 4 100.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
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
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
6.(2025江西南昌中学月考)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一般为1∶1,但环境因子可能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如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优越,S3、S4营养不良)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高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
C.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
D.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7.(2025辽宁省联考)福建青冈是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其分布面积广,多生长于石砾较多的林地上及岩石堆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福建青冈种群的繁殖和更新。研究人员选取位于黄楮林保护区西侧中部某样地,调查福建青冈年龄结构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龄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年龄 阶段 小树 中树 大树 老树
(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      ,年龄结构影响      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描述该地区福建青冈种群呈现出的特点是                              
                              。
(2)研究人员可以采用   法调查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福建青冈龄级,从而确定年龄结构。该方法还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填序号)。
①准确计数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
②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的密度
③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
④估算某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3)福建青冈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目前福建青冈种群较为稳定,未来该种群数量可能      (填“衰退”“稳定”或“增长”),试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                  。
(4)结合题干信息提出两点保护福建青冈种群的建议: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基础过关练
1.C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或体积。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该草地的面积=蒲公英的种群密度,A错误。杂草包括很多种草,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某草原上兔的种群应包括雌兔和雄兔,只有雄兔不能构成种群,D错误。
2.D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数量少、个体较大,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其种群密度,A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因此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选取双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D错误。
方法技巧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
3.A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该题调查的是400 m2方形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方法应为五点取样法,A错误;统计样方中的个体数,应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常考点),统计结果如下图,B正确;某昆虫卵无活动能力,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D正确。
4.A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适宜,增加样方数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A错误。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红外触发相机可利用其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异进行自动拍摄,主要用于对恒温动物进行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研究,B正确。若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计算在内,仍可按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估算结果,D正确。
5.B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2只,第二次捕获54只,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有18只,代入公式:N1=(32×54)/18=96(只);第二次捕获并标记后总标记数为32(第一次标记)+36(第二次新增标记)=68,第三次捕获37只,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有34只,代入公式:N2=(68×37)/34=74(只),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为(96+74)/2=85,则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最接近85只/公顷,故选B。
6.B 人口数量除了受年龄结构的影响,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图中A人口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够保持稳定,B错误;图中B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数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据图A、B可知,两个国家内男性与女性数量相当,性别比例接近1∶1,D正确。
归纳总结   不同类型年龄结构对应的个体数目特征
类型 特征
增长型 幼多老少
稳定型 各年龄段比例适中
衰退型 老多幼少
7.A 种群密度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当死亡率和迁出率较高时,即使出生率高,种群密度也不一定增加,A错误;种群密度增大,单位面积或体积内个体数量增多,对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可干扰其正常的交配繁殖,降低出生率,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D正确。
8.C 
题图解读
必备知识:
出生率和死亡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题图中①为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③为迁出率、④为迁入率、⑤为年龄结构、⑥为性别比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若有大量个体迁出该种群,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A正确;并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易错点),如一些没有雌雄之分的生物,C错误;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几乎不存在迁入和迁出,D正确。
9.答案 (1)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增长型 (3)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 结实后田鼠食物增加
解析 (3)由题图可知,b以后大豆株冠形成,株冠的掩护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另外大豆开花结实后可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
能力提升练
1.D 
选项信息 结果分析
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换了个没有大石的位置取样 属于取样不随机,会使结果不准确,有可能偏大,也有可能偏小,A不符合题意
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麻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 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则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B、C不符合题意
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被捕捉过的田鼠第二次难以捕捉
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会使统计的个体数偏少,导致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符合题意
2.A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面积和被感染程度不同,调查时,甲、乙两地所选样方的大小和数目应该根据自身环境特点确定,不一定保持相同,同时也应根据样地地形特点选择取样方法,A错误,C正确;一次性调查的结果,只能反映此时该地马尾松被感染的程度,可以通过多次调查统计、整理数据、绘制曲线图等来研究该地马尾松被感染程度的变化趋势,D正确。
3.C 本题可利用标记重捕法公式(种群数量=)来估算该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
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200×190÷38=1 000(只),A正确。动物个体不易捕获,或者捕获时容易受伤的情况下,不适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而粪便分析法较为适用,B正确。若调查期间有同种白头叶猴迁入,会导致第二次采集到的白头叶猴粪便对应的个体数量偏大,使调查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大,C错误。微卫星DNA具有个体特异性,根据微卫星DNA能区分不同的个体,是题述调查统计方法依据的原理之一,D正确。
4.A 
由题干信息“去除取样法可估算动物种群的数量”可知,该方法不能精确调查种群数量,A错误。该调查方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计算种群数量,该数学模型成立的条件是调查期间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否则会有较大误差,C正确;利用该方法调查动物种群数量时,应做到随机取样,D正确。
5.B 
由题干信息“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知,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
6.A 
图中数据无法说明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D错误。
7.答案 (1)数目的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中树个体数量较多,小树、大树、老树的个体数量较少 (2)样方 ②③ (3)衰退 小树数量缺乏,随各龄级转化小树数量逐渐减少(或由于小树数量储备不足,随着各龄级个体走向衰老及死亡,小树数量逐渐减少) (4)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种群繁育;适当增加小树的数量
解析 (1)(3)
(2)福建青冈属于植物,分布面积广,调查其龄级从而确定年龄结构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昆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如②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的密度,③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应采用逐个计数法准确计数某山坡上珙桐的密度;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4)福建青冈种群的现状是由自身生态学特性、气候、土壤和种内、种间竞争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保护(或改善)福建青冈种群的生存环境、增强种群繁育、适当增加小树的数量可避免福建青冈种群走向衰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