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1: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2025江西赣州月考)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各种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2.(易错题)(2025甘肃白银模拟)下列关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认识一个群落,首选研究其物种组成
B.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
C.群落中不同季节的动物种类不同属于群落的演替
D.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需要测量植株的高度
3.(2025河南开封开学考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物种在不同地段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生物个体数越多的群落,丰富度越高
D.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甚至改变群落的优势种
题组二 种间关系
4.(教材习题改编)(2025广东惠州月考)我国古代典籍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与其体现的种间关系相匹配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捕食关系
B.“兔(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互利共生关系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原始合作关系
D.“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寄生关系
5.(2024四川自贡开学考试)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可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B.图乙中,B不会把A捕食完,体现了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C.图丙可表示马与马蛔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D.图丙中,后期X种内竞争加剧
题组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6.(易错题)(2024辽宁朝阳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风景区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7.(2025安徽江南十校联考)群落具有空间异质性特点,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B.可以根据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和各层次枝叶茂盛程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
C.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少的植物种,而平坦同质土壤的群落多样性更高
D.某些种类植物种子落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某些却随风散播很远,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8.(2025山东德州期末)旱地平原立体种植模式是一种常见立体农业模式,该模式主要借助农业生产耕作层和上部空间来开展农业活动。关于该农业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可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
C.依据农作物的空间差进行合理搭配
D.能提高农作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
题组四 群落的季节性及生态位
9.(2025安徽蚌埠月考)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季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
B.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C.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季相的变化也会影响动植物的空间结构
10.(2025安徽A10联盟联考)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物种在某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越大
B.甲、乙的生态位重叠越大,二者的种间竞争越弱
C.甲、乙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甲、乙使用c资源的个体比例下降,说明生态位可能向两侧分化
题组五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1.(2025山东日照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还可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B.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故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类群的丰富度
C.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
D.白天和晚上在同一地点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相同
12.(2025广西钦州月考)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罩的功能是防止土壤小动物逃跑
B.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C.采集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群落种间关系的分析
1.(教材习题改编)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该模型
B.曲线甲表示猎物种群数量,曲线乙表示捕食者种群数量
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D.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2025安徽马鞍山二中月考)将自然界中的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测试两个种群的竞争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家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B.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种间竞争属于竞争共存现象
C.实验中丽蝇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逐渐获得了竞争优势
D.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
3.(创新题)(新情境·环境对竞争排斥的影响)(2025湖北省十一校联考)竞争排斥是指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位的两个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空间或其他环境资源,大多不能长期共存,导致一个物种完全取代另一个物种的现象。有观点认为某些环境因素能阻碍竞争作用发展到竞争排斥的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拟谷盗(以面粉为主要食物)进行相关实验尝试验证这一观点。在面粉容器内培养等量的两种拟谷盗,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种间竞争结果如下表所示(仅存活一种拟谷盗时,代表该拟谷盗在种间竞争中获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气候条件 热-湿 温-湿 温-干 冷-干
百次实验 获胜次数 拟谷盗甲 0 14 87 100
拟谷盗乙 100 86 13 0
A.拟谷盗甲不适宜在“热-湿”条件下生存,拟谷盗乙不适宜在“冷-干”条件下生存
B.实验的设置方法及结果不能支持题干中的假说
C.某同学在“温-干”的气候条件下重复了一次实验,预测实验的竞争结果应是拟谷盗甲获胜
D.若面粉容器内培养的拟谷盗甲的初始密度大于拟谷盗乙,实验的竞争结果可能发生改变
题组二 生态位的分析
4.(2025辽宁名校联盟期末)基础生态位(FN)是指在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实际生态位(CN)是指一个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空间。生态学家研究了甲、乙两种藤壶在岩石上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如下:①甲通常比乙在岩石上的位置更高;②若人为将乙从岩石上移除,甲就会扩展到以前乙占领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藤壶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若藤壶的FN与CN不同,它一定面临生存和繁殖的困难
C.对大多数藤壶来说,FN通常会大于CN
D.藤壶甲和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可能会使二者的生态位都变小
5.(2025广东东莞月考)下图表示大豆和杂草R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其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越大,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
B.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d不会
C.b越小,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小
D.c越小,大豆与杂草R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题组三 物种组成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应用
6.(2025河南郑州中学模拟)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物种数不断增加
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
7.(2025重庆南开中学月考)为了较好地衡量不同环境中植物的生存策略,科学家根据对植物选择压力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干扰水平和胁迫程度,将植物潜在的生活环境分为4种类型,如图所示。
(1)对于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   。群落中占据优势的物种被称为优势种,优势种具有的特征是               。
(2)据图分析,4种环境中,    (填序号)中最不可能存在植物,    (填序号)中成体植物竞争最为激烈。在生境胁迫程度较低的两个生境调查发现,有适当干扰的A群落比起干扰水平极低的B群落物种多样性更高,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1-随机选取两个个体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假设群落C、D都由2个物种组成,其中群落C为1%物种甲、99%物种乙,群落D为40%物种甲、60%物种乙,则两个群落多样性指数更高的是    ,该群落多样性指数高的原因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1.C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和大兴安岭的红松林都包括这个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A、B不符合题意;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各种菌落,包括许多种群,属于群落,C符合题意;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D不符合题意。
2.C 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但优势种不一定数量最多(易错点),B正确;群落中不同季节的动物种类不同属于群落的季节性,不属于群落的演替,C错误。
归纳总结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C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A正确。群落中物种在不同地段的分布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物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而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生物个体数越多的群落,丰富度不一定越高,C错误。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甚至改变群落的优势种,D正确。
4.A 
语句 种间关系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以螟蛉为食,体现了捕食关系,A正确
兔(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菟丝子和蓬麻之间是寄生关系,B错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5.C 
题图解读
  甲、乙、丙对应的种间关系分别为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能用图甲表示,A正确。马与马蛔虫之间是寄生关系,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获利,对宿主有害,但宿主一般不会死亡,不能用图丙表示,C错误。图丙中,后期X种群数量逐渐增大,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
归纳总结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称为“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6.B 某风景区不同海拔可能会有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多个不同的群落)、槐树林中的刺槐树(同一个种群)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易错点),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D错误。
7.C 群落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多物种共存,A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故可以根据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和各层次枝叶茂盛程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B正确;不同土壤和地形适合不同植物生存,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而平坦同质土壤的群落多样性更低,C错误;不同植物种子传播距离有差异,使水平方向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植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8.A 
题干信息 分析推理
题中立体农业模式主要借助农业生产耕作层和上部空间来开展农业活动 该立体农业模式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该种农业模式依据农作物的空间差进行合理搭配,在有限空间内种植多种农作物,可充分利用空间、阳光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B、C、D正确
9.C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周期性的,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的更替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正确;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C错误,D正确。
10.D 某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的过程中,此物种的适应性越强,不能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越大,A错误。甲、乙的生态位重叠越大,说明两物种生态位越相似,则二者的种间竞争越强,B错误。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为了减少或排除种间竞争,使得甲、乙两物种共存,甲、乙的生态位会向两侧分化,即生态位重叠减小,则甲、乙使用c资源的个体比例下降,D正确。
11.A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可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还可通过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各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A正确;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类群的丰富度,B错误;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也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C错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规律可能不同,白天和晚上在同一地点取样调查,可能因取样时间差异导致捕获种类不同,因此丰富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12.D 图中装置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使小动物由土壤进入广口瓶,C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处,促使土壤小动物向广口瓶移动,A错误;金属筛网不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否则广口瓶中收集的动物数量会减少,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杀死并固定小动物,便于后续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统计,D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若猎物种群数量非常大,而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数量增长,则不会出现图示的曲线变化,A错误。图中曲线甲表现为先增加、先减少的特征,表示猎物种群数量,曲线乙表现为后增加、后减少的特征,表示捕食者种群数量,B正确。负反馈调节可使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2.C 
由于自然环境中食物和空间相对充裕等,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不会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D错误。
3.C 实验目的:验证某些环境因素能阻碍竞争作用发展到竞争排斥的程度,即某些环境因素可导致生态位相似物种共存。
实验结果分析:
由题表可知,每种气候条件下的实验最终都只存活了一种拟谷盗,不能支持题干中的假说,B正确;在“温-干”的气候条件下重复一次面粉容器内拟谷盗甲和拟谷盗乙的培养实验,由于是单次实验,竞争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拟谷盗甲和拟谷盗乙均有可能获胜,C错误;竞争排斥的结果可能会受到物种初始密度的影响,在环境适合生存时,初始密度占优势的物种可能将另一物种排斥掉,实验的竞争结果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4.B 藤壶是一种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一种生物的FN和CN通常是不同的,在自然情况下,生物都会占有合适的生态位,让种群能够生存和繁殖;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藤壶甲和乙都没有面临生存和繁殖的困难,B错误。FN是某物种理论上占有的最大空间,CN是某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对大多数藤壶来说,FN通常会比CN大,C正确。种间竞争可能会使两种生物占有的生态位都变小,D正确。
5.D 
a、d值 反映种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值越大,种内竞争越弱,A错误
b、c值 反映生态位的重叠度、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b值越小,生态位的重叠度越大,种间竞争越强,C错误;c值越小,生态位的重叠度越小,种间竞争越弱,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正确
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等,b和d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6.C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表示方法有较多、较少等)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利用目测估计法只能确定某种纤毛虫的相对数量,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但某些目的物种数并不是不断增加,如盾纤目的物种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B错误;土壤纤毛虫丰富度增大,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会进一步增大纤毛虫的丰富度,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C正确;仅根据题图信息,无法得知退耕还林对纤毛虫种群密度的影响,D错误。
归纳总结   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故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
7.答案 (1)样方法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 (2)④ ① A群落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中,种间竞争占优势的物种无法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进而难以快速淘汰竞争对手 (3)D 群落D的均匀度更高
解析 (1)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2)题图分析:在4种环境中,④中生境胁迫强度大且干扰水平高,最不利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最不可能存在植物;①中生境胁迫强度低且干扰水平低,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相对有限,成体植物竞争最为激烈。
(3)
随机选取两个个体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群落C 1%×1%+99%×99%=98.02% 1.98%
群落D 40%×40%+60%×60%=52% 48%
多样性指数综合考虑了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两群落均含两个物种,即丰富度相同,群落D中两物种均匀度更高,因此群落D的多样性指数更高。
归纳总结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基本思想为在无限大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取决于物种多样性大小。物种多样性越高,则两个样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越小,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越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