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1: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2025湖南邵阳期末)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信息交流过程中,生物只通过一种信息类型进行
B.生物个体内部和种群内部都存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物理信息既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D.行为信息仅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化学信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传递
2.(2024江苏淮安期末)下列实例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B.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蝌蚪会分泌抑制其他蝌蚪生长发育的物质
C.机场利用声光威吓(猎枪声、爆竹声、激光等结合)驱赶鸟类
D.发现天敌时,雄鸟急速起飞、双翼扇动,提醒孵卵的雌鸟逃避
3.(教材习题改编)古诗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例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经·国风》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莺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B.蝴蝶飞舞可实现种群内个体间的联络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与“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都是物理信息
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4.(易错题)(2025广东惠州阶段练习)海棠素为一种可引起光敏性和皮肤刺激的化合物,可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某种植物通过分泌海棠素来避免多数动物的取食,这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产生海棠素驱赶动物,空气是信道
B.利用人工合成的海棠素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一定伴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题组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2025安徽省联考)雄性招潮蟹螯足一大一小,繁殖季节,雄性招潮蟹通过挥舞大螯足给同种雌蟹传递信息。如图为甲、乙两种雄性招潮蟹的求偶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招潮蟹的求偶动作与体内雌激素直接相关
B.雄性招潮蟹的两种挥螯行为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生物体之间通过行为传递信息时要依赖物理信息
D.所有生物的繁衍活动都依赖雌雄个体间的信息传递
6.(2025湖北鄂北六校联考)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种蛾与其天敌之间可能是捕食或寄生关系
B.这种化学物质有利于种群繁衍
C.这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D.烟草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7.(2024福建漳州期中)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蚕蛾醇不足0.01 mg,但同种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的雌蚕蛾却无法吸引雄蚕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B.雌蚕蛾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阻断了信息传递的信道
C.上述实例中,信息在雌、雄蚕蛾之间双向传递
D.上述实例说明蚕蛾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题组三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8.(2024四川遂宁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防治害虫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9.(创新题·新情境)(2025广东江门模拟)非洲大蜗牛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入侵陆生螺,广泛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威胁多种农作物和人类健康。科研人员研发一种新型诱杀剂(由植物提取液和提取于非洲大蜗牛的腺体信息素组成),并将不同的诱杀剂喷洒于蜗牛的食物上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信息素的引诱效果最佳但对非洲大蜗牛不具有毒害作用
B.相较于农药A和农药B,新型诱杀剂的使用量可减少
C.与农药A和农药B的比较可评估新型诱杀剂的诱杀效果
D.使用新型诱杀剂诱杀效果较好,但会污染环境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过关练
1.C 生物可以同时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进行交流,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存在于个体内部,B错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即物理信息既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内,也可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与信息类型无关,D错误。
2.C 
选项信息 信息种类
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化学信息,A错误
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蝌蚪分泌抑制其他蝌蚪生长发育的物质 化学信息,B错误
机场利用声光威吓驱赶鸟类 物理信息,C正确
发现天敌时,雄鸟急速起飞、双翼扇动,提醒孵卵的雌鸟逃避 行为信息,D错误
方法技巧   信息类型的判断方法
  (1)若涉及声音、颜色、磁场、温度、湿度等,可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动物“肢体语言”的均属于行为信息。
3.C 蝴蝶飞舞属于行为信息,可实现种群内个体间的联络,B正确。“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C错误。
4.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棠素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植物产生海棠素驱赶动物,空气可作为信道,A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海棠素防治害虫,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生物防治(易错点),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易错点),C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并非一定伴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错误。
5.C 雌激素主要与雌性动物的生殖功能相关,雄性招潮蟹的求偶动作与体内雄激素有关,A错误;雄性招潮蟹的挥螯行为主要用于同种个体之间的求偶,而不是调节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B错误;并非所有生物的繁衍活动都依赖雌雄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如某些生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衍,不需要雌雄个体间的信息传递,D错误。
6.B 甲种蛾与其天敌之间可能是捕食或寄生关系,天敌可通过捕食或寄生实现对甲种蛾的制约,A正确;由题意及图示可知,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这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这种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B错误,C正确。
7.C 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是一种性引诱剂(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雌蚕蛾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阻断了信息传递的信道,使信息无法正常传递,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题述实例中,只体现了雌蚕蛾通过性引诱剂将信息传递给雄蚕蛾,没有体现信息在雌、雄蚕蛾之间双向传递,C错误。题述实例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种群内部,雌蚕蛾释放蚕蛾醇吸引雄蚕蛾来交配,说明蚕蛾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正确。
8.C 利用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正确。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合理利用的结果,C错误。
9.D 由图1、图2可知,信息素对非洲大蜗牛的引诱率最高,达到37.48%,但信息素只能引诱非洲大蜗牛,不能诱杀非洲大蜗牛,A正确。由图2可知,新型诱杀剂对非洲大蜗牛的诱杀率最高,因此相较于农药A和农药B,新型诱杀剂的使用量可减少,B正确。将新型诱杀剂与农药A和农药B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它们对非洲大蜗牛的诱杀率等情况,可以评估新型诱杀剂的诱杀效果,C正确。新型诱杀剂是由植物提取液和提取于非洲大蜗牛的腺体信息素组成的,使用新型诱杀剂诱杀非洲大蜗牛属于生物防治,一般不会污染环境,D错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