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24)六年级上册(2024)信息科技《身边处处有系统》单元回顾与评价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24)六年级上册(2024)信息科技《身边处处有系统》单元回顾与评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9-28 14: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写时间: 2025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25 年 月 日至 日
年级: 6年级 总序第 个教案
课 题 《身边处处有系统》单元回顾与评价 共 1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 “系统的基本特征与组成”“过程控制的基本方式和环节”“控制的改进与优化” 等核心知识,提升知识的归纳与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系统的基本特征与组成、过程控制的基本方式和环节、反馈优化控制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控制中的逻辑运算、反馈控制原理在生活实际中的理解与迁移应用。
教学策略 问答法(知识回顾)、小组合作法(交流评价)、练习法(巩固应用)。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课中反思
一、单元回顾:身边处处有系统 教师通过提问 + 多媒体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核心知识: 1、常见的系统及组成 系统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回忆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举例:学校广播系统(整体能传递声音;主机、喇叭、线路相互关联;目的是传递通知;设备 / 节目会动态更新)。 系统的组成: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的 “子系统 / 元件” 组成。 举例:计算机系统(硬件子系统:主机、外设;软件子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二者协同工作)。 2、系统的过程与控制 过程控制的基本方式:自动控制(如智能灯随光线自动开关)、手动控制(如人工开关普通灯)。 对比:自动控制高效精准,手动控制灵活但依赖人工。 过程控制的基本环节: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举例:智能温控空调(输入:设定温度;处理:对比当前与设定温度并调节;输出:调节后温度;反馈:温度传感器检测实际温度并传回系统)。 3、控制的改进与优化 开关量与连续量: 开关量:“开 / 关”“有 / 无” 等离散状态(如灯的亮灭); 连续量: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如温度从 20℃到 30℃渐变)。 控制中的逻辑运算:“与”“或”“非” 逻辑。 举例:“与”—— 两开关都闭合,灯才亮;“或”—— 任一开关闭合,灯就亮;“非”—— 开关闭合时灯不亮,断开时灯亮。 通过反馈优化控制:反馈是 “输出返回到输入,影响后续输出”。 举例:投篮时,根据前一次偏差调整力度 / 角度;恒温箱通过温度反馈保持温度稳定。 二、交流与评价 1、小组交流:分享收获组织学生以4 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分享:本单元最深刻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生活中 “系统与控制” 的现象。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引导深入思考。 2、评一评、画一画(结合教材评价表) 学生对照教材 “交流评价” 表格,先进行自我评价(给 “了解系统特征”“理解反馈原理” 等内容画★,最高 5 颗)。 组内开展同学互评,从知识掌握、学习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 教师结合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巩固核心知识: 1、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A. 整体性 B. 独立性 C. 目的性 D. 动态性 (2)智能饮水机自动加热到设定温度,属于( )控制方式。A. 自动 B. 手动 C. 混合 D. 以上都不是 (3)教室风扇的 “开 / 关” 按钮,控制的量属于( )A. 开关量 B. 连续量 C. 都不是 D. 不确定 2、简答题以 “家里的电饭煲煮饭” 为例,说明:①系统的组成;②过程控制的环节;③如何通过反馈优化控制。 (教师巡视指导,随后讲解答案,强调 “系统组成的协同性”“反馈对温度控制的作用” 等易错点。) 四、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 “系统的特征与组成”“过程控制的方式与环节”“控制的改进与优化(开关量、逻辑运算、反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所学知识解释系统与控制现象,提升信息科技素养。 六、板书设计 身边处处有系统 一、单元核心知识回顾 常见的系统及组成: 特征:整体、相关、目的、动态; 组成:子系统 / 元件协同工作。 系统的过程与控制: 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 环节: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控制的改进与优化: 量:开关量、连续量; 逻辑:与、或、非; 优化:反馈调节。 二、交流与评价 小组交流→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