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目标]1.能说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规律。
2.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预测平衡移动方向、转化率等。
[重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难点]规律应用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时间]20min
[内容]1.教材p.36-40—勾画重点知识、关注实验
2.完成讲义知识梳理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1-化学平衡移动实质] v正 ≠ v逆
三、合作学习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v正=v逆
改变条件
v正v正=v逆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不移动
v'正=v'逆
v正>v逆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
黄色 无色 红色
编号 ① ② ③
步骤 加入铁粉 加入KSCN溶液
现象
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呈红色
溶液红色变深
[现象分析]
增大c反应物/减小c生成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c生成物/减小c反应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
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
编号 ① ②
步骤 I拉至II(减小压强) II推至I(增大压强)
现象
颜色先变浅后逐渐变深,比原来浅
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比原来深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现象分析]
增大压强(减小容积)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增大容积)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
2NO2(g) N2O4(g) ΔH=-56.9kJ·mol-1
实验 放进热水中 放进冰水中
现象
红棕色加深
红棕色变浅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
红棕色
无色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使用正催化剂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使用负催化剂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知识小结】
外界条件的改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 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 / 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m+n≠p+q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m+n=p+q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三、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减弱”不是“抵消”,更不是“扭转”
增大浓度
增大压强
增大温度
浓度减小方向
压强减小方向
温度减小方向
平衡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记忆]总是反着来
[达标检测1]试分析改变的条件:aA(g)+bB(g) dD(g) ΔH > 0
(其中a+b≠d)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四、复述检测
[达标检测2]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
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尿酸)+H2O Ur-(尿酸根离子)+H3O+,
②Ur-(aq)+Na+(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达标检测3]以2SO2(g) + O2(g) 2SO3(g) ΔH<0 为例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 新平衡建立时SO3体积分数
增大O2的浓度
减小SO3的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改变一个条件
[达标检测4]可逆反应H2O(g) + C(s)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共13张PPT)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化学速率与平衡图像专题
[目标]1.影响化学平衡因素规律的图像表征。
2.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重点]影响化学平衡因素规律应用 [难点]图像分析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时间]10min
[内容]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勒夏特列原理。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v'正
v'逆
v'正=v'逆
0
v
t
v逆
v正
v正=v逆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
0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
v'逆
v'正=v'逆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0
v
t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
v'逆
v'正=v'逆
三、合作学习
一、v-t图——改变浓度
2NH3(g) N2(g) + 3H2 (g)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二、v-t图——改变压强
H2(g) + I2(g) 2HI(g)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2NO2(g) N2O4(g) ΔH=-56.9 kJ·mol-1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0
v
t
v正
v逆
升高温度
v'正
v'逆
v'正=v'逆
降低温度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三、v-t图——改变温度/使用催化剂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使用正催化剂
使用负催化剂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问题1]根据图像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2]若体积为5L,0-10min A的速率:
0.5
1.5
1.0
2.0
n/mol
C
A
B
t/min
10
0
三、c/n-t图
四、转化率 — 压强/温度曲线
[问题]
mA(g)+nB(g) pC(g)+qD(g) ΔH=
A转化率
温度
0
1.01 107Pa
1.01 106Pa
1.01 105Pa
T
等温线
[方法]定一议二
m+n p+q
ΔH 0
200 C
300 C
100 C
A的百分含量
压强
0
P
等压线
[问题]
mA(g)+nB(g) pC(g)+qD(g) ΔH=
m+n p+q
ΔH 0
五、物质百分含量——压强/温度曲线
[方法]定一议二
[方法]先拐先平,数值大
T1
T2
c%
t
0
[问题1]mA(g)+nB(g) pC(g) ΔH=
T1 T2
ΔH 0
六、物质百分含量 — 时间曲线
P1
P2
A%
t
0
m+n p
P1 P2
[问题2]mA(g)+nB(g) pC(g)
1.01 107Pa
1.01 106Pa
A的
转化率
时间
0
t1
t2
[问题1]mA(g)+nB(g) pC(g)
m+n p
七、转化率/ 物质产率— 时间曲线
时间
T1
T2
产率
0
[问题2]mA(g)+nB(g) pC(g) ΔH=
T1 T2
ΔH 0
[达标检测1]可逆反应mA(g)+nB(g) qC(g) ΔH=Q kJ·mol-1
根据图①回答问题:①m+n___q(填“>”“<”或“=”,下同);
②若Q>0,则T1_____T2;
③若T1<T2,则Q____0。
四、复述检测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填“>”“=”或“<”):
(1)反应Ⅰ:p2_____p1,ΔH_____0。 (2)反应Ⅱ:T1_____T2,ΔH____0。
(3)反应Ⅲ:若T2___T1,ΔH___0。(4)反应Ⅳ:若T2____T1,ΔH____0。
[达标检测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反应时间):(共22张PPT)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目标]1.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能说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2.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表达式、计算。
[重点]化学平衡常数[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K相关计算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时间]15min
[内容]1.教材p.32-36(勾画重点、研究例题1和例题2)
2.讲义p.197-211(知识梳理、把握重点)
三、合作学习
一、可逆反应的特点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v(正)
v(逆)
反应速率
t1
时间(t)
0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
②等
③动
④定
⑤变
v(正)=v(逆)
①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转化率<100%)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直接依据①:v正=v逆
①同一物质: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v正(A)=v逆(A)
②不同物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单位时间n、m、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等的变化也能体现速率
直接依据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
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体积/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质量/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④体系的颜色不变
[例题1]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例题2]可逆反应:N2+3H2 2NH3 ,表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消耗1mol N2,同时生成1molN2 B.2v正(H2)=3v逆(NH3)
C.1个N≡N键断裂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v正(H2)=v逆(H2)
[例题3]可逆反应:N2+3H2 2NH3 ,表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c(N2):c(H2):c(NH3)=1:3:2 ②N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③H2的体积分数保持恒定 ④N2、H2、NH3 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
A B C D
② ③
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 N2(g)+3H2(g) 2NH3(g) H2(g)+I2(g) 2HI(g)
①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②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③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④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⑦体系的温度不变
间接依据 :变量不再改变。
√
×
×
×
√
×
×
×
√
×
×
√
√
√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 N2(g)+3H2(g) 2NH3(g) H2(g)+I2(g) 2HI(g)
①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②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③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④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⑦体系的温度不变
间接依据 :变量不再改变。
√
×
×
×
√
×
×
×
√
×
×
√
×
×
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 N2(g)+3H2(g) 2NH3(g) H2(g)+I2(g) 2HI(g)
①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②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③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④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⑦体系的温度不变
间接依据 :变量不再改变。
√
×
×
×
×
×
√
×
×
√
×
×
×
√
[思 考]
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体系中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457.6℃时,反应体系H2(g) + I2(g) 2HI(g)总各物质的浓度
[查阅资料]
温度 177℃ 227℃ 425.6℃ 427℃
120 80.3 54 48.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结论3:温度改变,该常数也发生改变。
结论①
c2(HI)
c(H2) · c(I2)
为常数(K)。
结论②
温度改变,该常数也发生改变。
四、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任意时刻
cp(C) · cq(D)
cm(A) · cn (B)
Q =
[注意事项] 1.K为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改变,K一定改变。
2.单位一般不写。
cp(C) · cq(D)
cm(A) · cn (B)
K
=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
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
达到平衡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①C(s) + H2O(g) CO(g) + H2(g)
②FeO(s) + CO(g) Fe(s) + CO2(g)
③2KClO3(s) KCl(s) + 3O2(g)
④Cr2O72-+H2O 2CrO42-+2H+
[知识点1]固体(s)和纯液体(l),浓度为1,不代入公式。
五、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练习2]写出下列反应的K的表达式,分析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 + 3H2(g) 2NH3(g)
② N2(g) + H2(g) NH3(g)
③2NH3(g) N2(g) + 3H2(g)
[知识点2]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a.若反应方向改变,K→;
b.若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K→Kn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K的表达式,分析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2NO(g)+O2(g) 2NO2(g)
②2NO2(g) N2O4 (g) ③2NO(g)+O2(g) N2O4 (g)
[知识点3]若方程式相加,K总=K1·K2
若方程式相减,K总=K1/K2
六、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的限度
①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②当K>105时,则认为该反应已完全进行。
[练习4]在相同的温度下,已知反应:
①N2(g)+O2(g) 2NO(g) K=3.84×10-31
②2SO2(g)+O2 (g) 2SO3 K=3.1×10-26
则在该温度下,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 =② D.不能确定
2.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K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Q=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练习5]已知反应C(s)+H2O(g) CO(g)+H2(g) 的K=1.0,某时刻H2O、CO、H2的浓度分别为1.0mol/L,2.0mol/L,1.5mol/L。
此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反应朝哪个方向进行?
3.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三段式法”
计量数之比=Δc之比=Δn之比=v之比
[练习6]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
求:平衡常数、H2的平衡转化率、平衡时I2的体积分数、H2的反应速率
平衡时状态与起始的压强比。
[练习7]已知CO(g) + H2O(g) CO2 (g) +H2 (g),800℃时,K = 1.0。
求恒温恒容体系中,用c(CO):c(H2O)=1:1开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达标检测1]在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A(g)+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F.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若改为恒温恒压的容器中呢?
四、复述检测
[达标检测2]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18O2,达到
平衡时18O(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SO3和O2中
C.只存在于SO3和SO2中 D.在SO2 SO 3 O2都有可能存在
[达标检测3]分析氯水和氨水中含有的微粒。
[达标检测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