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和电离同步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和电离同步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1 20:0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作业(物质的分类、电离)
班别 姓名 学号 完成情况
【题型1 物质的分类】
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冰、生石灰、空气 B.碘酒、纯碱、烧碱
C.液氧、盐酸、沼气 D.金刚石、苛性钠、食盐水
2.下列物质是常见消毒剂的成分,其中属于盐的是
A.H2O2 B.CH3CH2OH C.Ca(ClO)2 D.CH3COOOH
3.下列各组物质,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  )
A.干冰、CO、石墨、金刚石 B.石灰石、CuSO4、KNO3、NaCl
C.H2、盐酸、NaOH、小苏打 D.Na2CO3、Na2SO4、K2CO3、K2SO4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KClO3 Na2O NO
B Ca(OH)2 SO2 CaCO3 Fe2O3 CO2
C KOH HClO NaHSO4 CaO SO3
D NaOH HNO3 CuCl2 Na2O2 CO
5.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标注“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下列关于生石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CaO是纯净物,属于盐类 B.CaO既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CaO是纯净物,属于碱类 D.小纸袋中的物质可长期持续作干燥剂
(2)某同学将生石灰和浓硫酸、NaOH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填字母)。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3)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题型2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6.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①七氧化二锰、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钠、④氧化钙、⑤氧化锌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5种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二氧化硫和氧化钙 ;②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
③氧化钠和水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题型3 分散系 胶体】
7.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产生这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A.水边夜色本身就很美 B.颗粒直径约为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
C.光线是一种胶体 D.烟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8.名校科学家利用锤击将块状金属粉碎以制取“纳米金属”,每个金属颗粒的直径约6~9 nm,“纳米金属”具有特殊性能,在高科技领域有特殊的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纳米金属”是一种胶体 B.“纳米金属”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铜”是一种新型的铜的化合物 D.“纳米铜”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题型4 酸、碱、盐的性质】
9.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在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10.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 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 有关。
【题型5 物质的转化 基本反应类型】
11.关于物质转化规律“单质(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酸或碱盐”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单质为碳,氧化物可以为CO B.单质铁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
C.若单质钠可实现转化,则碱为Na2CO3 D.“CaCaOCa(OH)2CaCO3”符合该转化规律
12.制造牙膏的常用摩擦剂有①CaCO3、②CaHPO4、③SiO2、④Al(OH)3。某实验室设计两种工艺流程制取超细CaCO3,其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摩擦剂属于盐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2)气体A的化学式为 ,操作a的名称为 。
(3)方案一“沉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NaOH溶液得到NaOH固体的操作为 。
(4)方案二“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生成44 g气体B,则消耗 g CaCO3。
【题型6 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
13.2022年9月,用蟹壳做成的环保电池在Matter期刊上发布,该电池主要是蟹壳中的有机物和锌离子导电;苹果、香蕉等水果电池是因为其中富含的钾离子、氯离子和少量硫酸根离子等导电。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蟹壳中的有机物和锌离子导电, 因此有机物都是电解质
B.水果电池导电是因为含有钾离子和氯离子, 因此氯化钾溶液是电解质
C.水果电池溶液中少量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
D.氯化钾溶液的导电能力比蟹壳中有机物的导电能力强
1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Ca(OH)2Ca2++2(OH)- B.FeCl2Fe3++2Cl-
C.K2SO4+S D.Al2(SO4)32Al3++3S
15.下列气体的制取或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实验室制取氢气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6.常见的几种物质:①液氨;②熔融KCl;③NaHSO4固体;④铜;⑤盐酸;⑥蔗糖;⑦澄清石灰水;⑧FeCl3饱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 (2)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和蒸馏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铜:  ; 硫酸铁:  。
NaHSO4 :  ; 澄清石灰水:  。
17.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1)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下列中的 (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 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 ③蔗糖晶体 ④酒精 ⑤氯化钠溶液 ⑥氢氧化钠溶液 ⑦稀盐酸 ⑧硫酸铜溶液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填字母)。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高一化学作业(物质的分类、电离)答案
1.D 2.C 3.D 4.C
5.(1)B (2)D (3)CaO+H2O=Ca(OH)2
6.(1) ①② ③④ ⑤(2) SO2+CaO=CaSO3 SO2+2NaOH=Na2SO3+H2O Na2O+H2O=2NaOH (3)C
7.B 8.B 9.C
10.(1)固体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溶液变浑浊 (3) > 离子的浓度
【详解】(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3)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忽略,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
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11.C
12.【答案】(1) CaCO3、CaHPO4 SiO2 (2) CO2 过滤
(3) Ca(OH)2+Na2CO3=CaCO3↓+2NaOH 蒸发结晶
(4)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上述摩擦剂属于盐的是CaCO3、CaHPO4,属于氧化物的是SiO2;
(2)由分析可知,气体A的化学式为CO2;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3)方案一“沉钙”时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使其沉淀,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由NaOH溶液得到NaOH固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4)方案二“酸浸”是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CO2,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气体B为CO2,若生成44 g CO2,则消耗CaCO3的质量100 g。
13.C 14.D 15.C
16.答案:(1)②④⑤⑦⑧ (2)②③ (3)⑧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
(4)CuCl2Cu2++2Cl- Fe2(SO4)32Fe3++3S NaHSO4=Na++H++SO42- Ca(OH)2=Ca2++2OH-
17.(1)⑤⑥⑦⑧  (2)D  (3)D
解析:(1)氯化钠晶体、氢氧化钠晶体虽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两者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实为水合离子),所以两者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氯化氢、硫酸铜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两者的溶液均能导电。(2)溶液能否导电,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能力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及所带电荷数多少等因素决定。D选项中,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继续滴加Ba(OH)2溶液,Ba(OH)2过量,溶液中Ba2+、OH-数目增多;C选项中,石灰乳中Ca(OH)2溶解度小,加稀盐酸生成了可溶性的CaCl2,导电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