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8 14: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
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古代人类两次大迁徙的发展历程,认识古代人口迁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分析古代社会游牧民族迁徙的主要动因,影响;认识每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都对相对稳定的农耕区域形成冲击。
导入:1783 年,英国政府派掌握 28 门语言的学者威廉·琼斯研究印度语言文化。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印度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古英语、波斯语等语言,在语法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系统的相似点。他认为这些绝不是偶然的,这些语言必定衍生自同一种原始母语,他命名为“印度欧罗巴语系”,经过后世学者的补充和论证,“印欧语”、“印欧人”的概念被广泛认可。
英国与印度相距甚远,为何语言相似?
导入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总体概括:人类历史上三次大迁徙:
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13世纪蒙古西征。
游牧世界
农耕世界
特点:狩猎游牧,逐水草而居,社会结构简单,性格剽悍,机动性强。
特点: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有细密的社会分工,较为富庶。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迁徙
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里指出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第一次:公元前2000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
思考:为什么吴于廑教授所指出的人类历史上三次大迁徙都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所发起的,试从两类人群的特点角度做出分析?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提供的相应材料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起源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与牛、驴等动物相比,马高大壮硕,奔跑速度快,受到印欧人的喜爱。印欧人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P34
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图片内容,请给印欧人画像(刻画出其人群特征?)
起源于东欧平原;
是游牧民,驯养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较早掌握金属冶炼…
特征: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分析印欧人的迁徙及原因
1、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印欧人迁徙路线图和以下材料,思考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活习性:游牧生活需逐水草而居(具有流动性)
②生存需要: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匮乏和来源不稳定
③技术保障:拥有驯化的马和轮式车
④民族性格:印欧人骁勇强悍、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
⑥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的影响
⑤外部吸引:受到邻近的富庶、发达农耕文明的吸引。
①时间长: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请同学们归纳印欧人的迁徙特点?
(从印欧人的迁徙时间,范围,方式,所到之处产生了哪些新的文明等等角度)
②范围广: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③方式多样: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分析印欧人的迁徙及原因
④形成多个新的族群: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等。
⑤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东欧平原
BC2300
日耳曼人
BC1200
凯尔特人
BC2000
希腊人
BC2千纪
赫梯人
BC3000
波斯人
BC1500
雅利安人
BC2千纪
赫梯人
BC3000
波斯人
BC2000
希腊人
BC1500
雅利安人
BC1200
凯尔特人
BC2300
日耳曼人
迁徙方向 新族群 发展情况 具体影响
小亚细亚
伊朗高原
巴尔干地区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赫梯人
公元前17世纪建立赫梯帝国,入侵两河流域;
前14世纪鼎盛,疆域延伸到巴基斯坦;
前13世纪因陷入内战而衰弱;
①破坏了巴比伦文明;
②冶铁等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波斯人
公元前6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
①西亚文明和北非首次被统一;
②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 深入、广泛的交流
希腊人
公元前2000年融合为古代希腊人
①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多个文化领域取得成就;
②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雅利
安人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①马、铁进入印度;
②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印度及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形成多个新的族群)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请每组代表发言)
第一次印欧人的大迁徙,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都受到了冲击,开始走向衰落。有的地区,迁徙民族逐渐替代了古文明地区的原土著居民,在古文明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帝国,如两河流域;有的地区,迁徙民族被原居民赶走,如埃及文明;虽然埃及的古王国由于喜克索斯人的入侵而结束,但一百多年后埃及人奋起将入侵者赶走,使埃及文明继续发展。印欧人的迁徙,虽然冲击了古代文明,但对于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这次民族大迁徙,以间接的方式推动地中海东部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此次全球大迁徙的成就有三:一是马拉车的推广,发生于公元前18 世纪的民族大迁徒中,游牧移民并不是骑手,而是车夫,当时驯养的马匹还没有强健到足以驮起一个骑手的身体。二是青铜工艺的推广。三是商路的扩大与延伸,在公元前2千纪入侵浪潮之后,商队的路线已遍及整个欧亚大陆,除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外,还有环绕整个欧亚大陆的海上航线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
——蓝琪
破坏性:(1)对旧的文明造成了冲击、破坏,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建设性:(2)在不同地区催生新的族群,产生新的区域文化。
融合性:(3)促进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文化的融合。
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
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马拉战车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供参考)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总的影响:造成了文明的断裂、新生、融合与发展;
▲延伸思考讨论:印欧人的迁徙时间如此之长,跨度如此之大,虽然产生了众多新的族群,但也一直未能稳定下来;除了游牧的特性,有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示和参考:
1.印欧人的迁徙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文化系统(游牧、半游牧文化)与另一个文化系统(农耕文化)的剧烈碰撞和冲突;
2.印欧人能够征服、掠夺,但并不擅长统治和建立持久的农业体系;
3.尚武的社会文化为印欧人提供了迁徙的内在动力;
4.气候、环境因素是推动印欧人持续迁徙的重要因素……
▲延伸思考讨论:印欧人的迁徙时间如此之长,跨度如此之大,虽然产生了众多新的族群,但也说明其一直未能稳定下来;除了游牧的特性,有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请同学们自主分析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以第一子目为参照,合作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分析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
3、讨论分析这两次古代人类的迁徙,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压轴思考讨论:
以中国和罗马为例,同样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东西方为何发展走向不同(中国走向大一统,西方却四分五裂)?
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认识?
压轴思考讨论:以中国和罗马为例,同样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东西方为何发展走向不同(中国走向大一统,西方却四分五裂)?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认识?
提示、参考:
(原因分析)
1.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开放性;而罗马文化则不具备这种特点;
2.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呼唤强大的中央集权,有“大统一”的经济需求;而罗马帝国经济削弱后,各地转向封建庄园经济,影响到政治的分裂;
3.政治:中国有严密的官僚体系和科举选拔的文官系统;罗马缺乏稳定的文官选拔制度;
4.地理:中华大地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较早就形成“大统一”的天下观;而罗马开放的地理环境,各地很容易形成独立的王国……
(启示和认识)
1.文化的影响力、包容性、开放性是文明延续的根本;
2.制度传承与创新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3.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总体:造成了文明的断裂、新生、融合与发展;
破坏性:(1)对旧的文明造成了冲击、破坏,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建设性:(2)在不同地区催生新的族群,产生新的区域文化。
融合性:(3)促进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例如: 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马拉战车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印欧人的迁徙时间如此之长,跨度如此之大,虽然产生了众多新的族群,但也一直未能稳定下来;除了游牧的特性,有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示和参考:
1.印欧人的迁徙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文化系统(游牧、半游牧文化)与另一个文化系统(农耕文化)的剧烈碰撞和冲突
2.军事优势让印欧人能够征服、掠夺,但并不擅长统治和建立持久的农业体系;
3.尚武的社会文化为印欧人提供了迁徙的内在动力;
4.气候因素是推动印欧人持续迁徙的重要因素……
设置思考讨论问题:以中国和罗马为例,同样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东西方为何发展走向不同(中国走向大一统,西方却四分五裂)?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认识?
提示、参考:(原因分析)
1.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开放性;而罗马文化则不具备这种特点;2.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呼唤强大的中央集权,有“统一”的经济需求;而罗马帝国受冲击后,各地转向封建庄园经济,自然造成政治上的分裂;
3.政治:中国形成延续性较强的官僚体系 ;而罗马则缺乏稳定的文官选拔制度;
4.地理:中华大地相对封闭、形成独立地理单元;
而罗马开放的地理环境,各地很容易形成独立的王国;……(启示和认识)
1.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是文明延续的根本;
2.制度延续传承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3.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我们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都是一个经常存在的现象。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 2 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 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 1500 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
请探究:在古代,除游牧民族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进行迁徙。
结合所学,分析造成古代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对移入地产生哪些影响?
课下探究,思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