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0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将你疲敝的穷苦人给我吧,
把你贫民窟中渴望呼吸的众生给我吧,
把你驱赶到海滩上拥挤的流民都给我吧,
高举明灯,我站在自由的金门前。
2017年,特朗普斥巨资在美墨边境筑墙,墙高4.2米
第8课 全球化: 流动 冲突 共生
——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现代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学习目标】
通过概括现代移民的种类及阶段特征,分析说明其与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大时代背景。
通过提供多种史料,概括人口迁徙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在人口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主题一 现代社会的移民
(一)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二)难民与全球化的挑战
主题三、接纳还是排斥——多元文化之思
主题二 文化如此流动
(一)美国:“熔炉”or“拼盘”
(二)新加坡:“小小联合国”


表现跨国公司职员在全球流动的特点的漫画
学习任务1、观察下图并结合教材,指出二战后不同阶段全球劳动力流动的状况,分析原因,并概括全球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课前预习)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二战后
20世纪 70至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阶段 移民类型 流动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劳工迁移
制造业、公共服务业
“知识精英”迁移
贸易、金融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增加。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来源: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地区冲突
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二)难民与全球化的挑战
(二)难民与全球化的挑战
叙利亚战争爆发后,难民库尔迪一家曾于2015年从土耳其乘船逃往希腊,结果不幸沉船,一家四口只有父亲1人存活,他的妻儿都在途中溺亡。2015年9月2日,他3岁儿子艾伦的尸体在土耳其海滩被发现。这张小难民伏尸海滩的照片后来成为难民危机象征,引发国际社会震惊。
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出挑战,
对全球治理模式提出挑战。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中华民国外交官。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难民。其中,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的签证不少于4000份。
——历史地图册49页
难民的救助:义举——机制保障
1950
1951
1966
2000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每年6.20
华人与难民
(二)难民与全球化的挑战
乌克兰难民。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大批乌克兰难民背井离乡,战争持续到一年之际,1860多万难民逃离家园。
有记者问:美国是否愿意为乌克兰难民做出具体分配?听完后,哈里斯放声大笑十秒钟:“哈哈,患难见真情,哈哈,哈哈哈哈!
学习任务2、对解决难民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主题二 文化如此流动
(一)美国:“熔炉”or“拼盘”
(二)新加坡:“小小联合国”
学习任务3、据教材及所学知识,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对现代移民文化的形成进行解读。(课前预习)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文化特点
影响
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代表
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主题二 文化如此流动
材料一: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 ——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材料二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采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以“同化”为名的各种排斥有色人种的制度性安排层出不穷,非洲裔、亚裔和拉美裔等遭受过各种制度性歧视与排斥。例如美国立国之初宪法里的五分之三条款、南北战争之后的“黑人法典”、19世纪末颁布的《排华法案》等
——魏南枝,美国的文化认同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性种族矛盾的文化与社会源流
学习任务4、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任务3、据教材及所学知识,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对现代移民文化的形成进行解读?(课前预习)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文化特点
影响
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代表
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②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③人口:华裔移民为主,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和还有印度裔移民。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①官方语言多样;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主题二 文化如此流动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
新年(西洋人新年) 1月1日
农历新年(华裔新年) 农历1月1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佛诞) 5月7日
开斋节(马来裔新年) 5月24日
国庆日 8月9日
哈芝节(感谢安拉) 7月31日
屠妖节(印度裔新年) 11月14日
圣诞节(耶诞) 12月25日
新加坡的法定节日安排及相关庆典活动
“为避免改变我国社会的本质,我们只引进能够融入新加坡社会,又能做出贡献的人。”         ——李显龙
 “即使是50年后的今天,维护社区凝聚力仍是重要的任务。我们需继续维持目前的种族及宗教和谐,并且让新公民融入新加坡社会。” ——李显龙
“不论你是华人或印度人,马来人或欧亚裔人,只要你身在新加坡,你的前途就取决于新加坡的繁荣,而非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的繁荣。” ——李显龙
尊重文化差异;
强调社会责任;
发挥基层作用;
重视公民身份认同;
学习任务5、新加坡的移民文化为何实现了高度和谐?
主题三、接纳还是排斥——多元文化之思
天气逐渐变热,但学校规定还不可以开空调,各班都开着门上课,突然从隔壁5班传来了一阵大笑声。
一名德国学生举手并起身说:“5班的笑声打扰到我们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去5班抗议。”
一个日本女孩站起身来说:“我去把门关上吧,尽管可能热一点,但是噪声会小很多。”
一些来自非洲的同学建议道:“不如我们像敲鼓那样敲桌子,来表示抗议吧。”
一位俄罗斯的女生表示赞成,同时她说:“我们也可以大笑,让他们明白这样做会打扰别人。”
两位韩国学生窃窃私语说:“西方的学生脾气真大啊,他们不懂保持冷静。如果我们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怎么能与其他班级好好相处呢 ”
一位匈牙利的女生听到了韩国学生的话,说:“我真不理解你们亚洲人,利益受到侵犯也不知道抗议。”
一个国际生组成的班级
感知多元文化碰撞
全球化时代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阶段 人口迁移的特征 文化交融的表现
古代游牧民族迁移
近代殖民扩张
现代社会移民
以游牧民族迁徙为主,迁移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新的人种和民族
形成古代早期的区域文化
伴随着殖民活动,主要从亚、非、欧迁入美洲
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
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不同阶段人口迁徙的基本特征
单元总结
求生存
谋发展
人口
迁徙
重要途径
动态载体
文化交融
文化认同
2018年 特朗普逼国会砸50亿美元“建墙”阻隔难民
美国方案
中国方案
课后作业(任意选择下面一个作业完成)
1、写一份关于美国多元文化的调查报告(可以从多元文化产生的背景、概况、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角度)。
2、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论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在古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