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7: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部编版(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2分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共6分)
(1)我对他很ɡōnɡ jìnɡ(   )。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    )地在一旁答礼。
(3)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ɡ(   )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确凿(záo) 桑椹(shèn)  珊瑚(shuān) 收敛(liǎn)
B.秕谷(bǐ) 蝉蜕(duì) 盔甲(kuī) 锡箔(bó)
C.皂荚(jiá) 感慨(kǎi) 尴尬(ɡān) 贪婪(lán)
D.踉跄(qiànɡ) 书塾(shǔ) 枉然(wǎng) 诅咒(zǔ)
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纳凉 惭槐 绅士 不堪其忧
B.感慨 蝉蜕 争执 高枕而卧
C.盔甲 斟酒 规举 美不盛收
D.后窍 鉴赏 笃志 接然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找到小明同学,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因为帮助打架致人重伤的远房表哥外出“避难”也触犯了法律。
B.我们班的向大和向二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俩都形影不离。
C.在有口皆碑的事实面前,燕子同学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中午在教室里捣乱,影响同学们休息的事实。
D.老师刚公布了我们班在全区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小川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奖品什么时候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B.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一二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等篇目。
D.《〈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6.在春天中,又可以依据时节的不同分为早春、仲春、暮春。下面句子所描写的春雨中,能够确定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时令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2分)( )
A.综艺节目《一本好书》播出后好评如潮,是因为形式新颖——在镜头面前用话剧形式表演出来。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每天清晨,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是他构建的“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10.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共8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父命牧牛陇上       ②亡其牛      
③或牵牛来责蹊田       ④门人事冕如事性     
(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    。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       。
二、阅读理解(共28分)
12.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3分)
我的“奇葩”老师
胡珺
①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走到我们班,一直不敢进,站在门口看了好长时间班号,过了一会儿,才憨憨地自言自语:“这次应该走对了。”走进教室,我们才发现,这不是个一般的老头,因为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我们心里有点气愤——这不是不把我们当回事吗。隔了一会儿,王老师终于开口了,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同学们,我的眼睛有点小问题,我天天这样,不是不尊重你们。”说着,就把眼镜摘了下来,向我们打招呼。我们这才注意到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再看那眼镜,上面一圈一圈的螺纹。
②王老师看上去好像“目空一切”,其实对学术上的问题很严谨。有一次给我们上课,遇到一道题目,解着解着,突然卡住了。王老师转过来很有礼貌地跟我们打了个招呼,说:“对不起,这道题有点蹊跷,让我慢慢来解。”然后转过身自顾自地解起来。只听黑板上“沙沙沙”地响。过了好久,王老师回过头来,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这是一道错题,这是我的责任,耽误大家时间了。”话音刚落,大家都使劲憋着,课堂里“嗤嗤”声此起彼伏。
③我们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论文,知道他是个学者型的老师。可是王老师却很谦虚,穿着也很朴素。在我们印象中,他好像就一件外套,连换的衣服都没有。不仅穿着朴素,在学问上也一点不张扬。我见过他最张扬的一次,还是在班上,还是解一道题。所有同学都解不出来。这下王老师火了,声调提高了八度,说:“让我来,我就不相信,还有我解不出的题目。”此话一出,全班肃静,我们还从来没看到过王老师发这么大的“火”。那一节课,王老师安排我们自己做试卷,他拿着个题目,慢慢算起来。一节课过去了,铃声“叮叮叮”响了。几乎是同时,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那道题被解出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④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奇葩的事情呢。上一次王老师把我们几个外地的学生约到他家里吃饭。席间,师娘跟我们讲了个王老师的逸事,笑得我们喷饭:师娘看王老师工作太认真,就经常陪他散散心。有一次,王老师和师娘在公园里散步。散着散着,王老师说,我去一下厕所。这一去,就等不到人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师娘就走到厕所边,冲里面喊。喊了半天,里面没人。师娘问看厕所的大妈。大妈说:“是有这么个人,早就出来了。”师娘又找了半天,还是看不见人。师娘只好自己回去。到家一看,王老师已经在家。你猜他干吗——一个人趴在那里写东西。师娘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王老师慢悠悠地说:“对不起,在厕所里想起来一道题目,太经典了,赶紧回来写下来,怕时间长忘了。”为了赶时间,那天王老师甚至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打的。
(1).第①段说“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从本段看,“奇怪”在哪里?
(2).指出第③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
(3).说说第③段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4).第④段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表现了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5分)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①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②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③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④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⑤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⑥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⑦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 (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1).《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主要人物是            ;选段中重点记叙的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事件是                                 ;由此可以他是一个                         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海伦简单而又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
(2).标题中“再塑生命”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强调1887年3月3日这一天是“我”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4).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光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作文(共5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样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 恭敬(2). 和蔼(3). 截然不同(4). 花团锦簇
2.C
3.B
4.C
5.B
6.D
7.A
8.A
9.C
10. (1). (1)思君不见下渝州(2). (2)应傍战场开(3). (3)温故而知新(4). (4)人不知而不愠(5). (5)落花时节又逢君(6). (6)一夜征人尽望乡(7). (7)学而不思则罔(8). 思而不学则殆
11. 1. (1). 放牧1. (2). 自己(他)的1. (3). 责怪1. (4). 对待2. 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3. (1). 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3. (2).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二、阅读理解
12.1. 奇怪在: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班;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眼睛白多黑少,眼镜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螺纹。2. 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老师解好这道难题时喜形于色、兴奋快乐的心情。
3. 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有争议”说明这题目很难,“竟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很有说服力地表现了王老师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才华,回应了上文的“学者型的老师”。
4. 上厕所想起一道题的解法,直接打的回家;心里始终装着本职工作和学术,爱业,乐业,敬业,是个有趣而可爱的老师。
13. 1. (1). 莎莉文老师1. (2). 送“我”布娃娃,教我拼写单词1. (3). 教育有方(循循善诱)1. (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 表面含义是指重新塑造生命或重新获得生命;深层含义指的是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从黑暗、寂静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她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生命的意义焕然一新。3. 强调“这一天”,是为了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巨大。4. 暗示“我”的人生将从此发生重大的转折,推动情节发展。5. 含义:前三个“光明”指的是亮光,是认识世界的强烈意识;后一个光明指的是莎利文老师的到来以及她带给“我”的影响。作用:运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在黑暗、沉寂中的焦躁、绝望情绪和对光明的渴望。也暗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三、作文
14.写作
只是因为那个人
坐在老屋门前的板凳上,听着屋子里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选段,回忆起那段自行车后的温暖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对淮海戏情有独钟,他不仅会哼唱那些耳熟能详的选段,而且还喜欢自己改曲儿。那时,外公家有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印象中,外公仿佛是不用忙农活的。大部分的时间,外公都会用自行车载着我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进了时光里。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隔壁小伙伴手里的图画色彩斑斓,内心羡慕不已,于是就缠着外公给我买盒彩笔。骑上老旧的自行车,外公载着我往镇子上赶。外公蹬车是不急的,好像这是一种享受,又或许是年老力气不足。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时候抬头望望天空蔚蓝蔚蓝的,那一方澄澈好像也只停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向后望望车子碾过的痕迹,远方的房屋和树影交相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残晖中斑驳了童年。
外公在途中是一定会唱小曲儿的。有时候是《樊梨花点兵》,有时候又是《金刀记》,那拉长了的音调,百转千回,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更多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唱进他的曲子里,哼唱里满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疼惜。兴起时,我也会轻轻哼唱,外公便会更加开心,时不时纠正我的错误。而骑着的“凤凰”,也跟着我们摇头摆尾起来。这时,我往往会靠着外公宽实的后背,心里涌着无尽的温暖。
等买完彩笔,天色已渐近昏暗。路旁的人家灯火通明,长长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上的我和外公,在悠悠的时光中慢慢前行。拿出彩笔,借着路旁的灯光,我在自行车的后盖上画了一个太阳。抬头望着外公晃晃的身影,我笑了。那一刻,天空没有太阳,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一路上回响着外公吟唱的旋律,绵长悠远………….
现在,自行车已经搁置了很久。掸落灰尘,依稀可以瞧见那个太阳和那些往日时光。
只是因为有了你一外公,我的回忆不孤单,一直温暖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