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8 14:49:42

文档简介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
一、选择题
1.(2025七下·福田期末)我们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③
C.①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 D.④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2.(2025七下·金牛期末)同学们都知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下列理由中与此无关的是(  )
A.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使空气温暖
B.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C.鼻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湿润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
3.(2024七下·东坡月考)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的重要原因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
4.(2024七下·雨花期末)医院输氧时,干燥的氧气通过湿气瓶后变得湿润(如图)再进入患者鼻腔。呼吸道中与湿气瓶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  )
A.鼻软骨 B.鼻腔和黏膜
C.气管纤毛 D.鼻腔毛细血管
5.(2024七下·慈利期中)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①②③④⑤能保证管道畅通是因为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③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以防食物入④
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6.(2024七下·漳州期中)如图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B.呼出的气体更容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D.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
7.(2025七下·罗湖期末)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救护者可按下图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B.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C.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D.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8.(2025·乐山模拟)如图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拟装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液面高度变化模拟肺内气压变化
B.若模拟膈肌收缩,则下拉橡皮膜,液面A会下降
C.若模拟呼气过程,则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D.若模拟肺内气压减小,则向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9.(2025·吉林)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10.(2024八下·凤城模拟)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过程 B.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上移动
C.C点时胸廓容积大于B点 D.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11.(2024七上·莱州期末)同学们在游泳课上,尽量憋住气30秒,然后抬起头采用爆发式呼气,感受生命的美好。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B.同学们抬头呼气过程是图中a→b
C.图b→c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D.图c→d时,胸廓扩大
12.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模拟气管、肺、胸廓、膈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D.该装置不可以模拟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导致吸气
13.(2024七下·定南期末)血液通过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14.(2025七下·广州期末)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氧气能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
D.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变成静脉血
15.(2025·凉州模拟)面罩式雾化经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或肺炎,雾化器将药液分散为小颗粒,小颗粒药物可通过口和鼻到达病变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化药物经过口、鼻吸入,到达肺泡前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
B.雾化吸入药物时,肋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肺部发炎可能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D.血液经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6.(2025·聊城)“白肺”患者的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下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进人肺泡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C.“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会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a从肺泡进人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
17.(2025·烟台) 支气管末端膨大成肺泡。图示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2、3表示结构、A、B表示气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肺泡、其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2、3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D.血液流经1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8.(2025七下·湛江期中)肺活量是反映人的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指人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尽力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
B.尽力呼气时,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C.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D.肺部完成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19.(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
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
20.(2024七下·惠州期中)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下图所示①②③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①过程a对应的膈肌状态是舒张
C.经过②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加
D.过程②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1.(2024七下·江城期中)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经过如图所示的A、B、C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  )
A.过程C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A和B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①②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一层细胞
D.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2.(2022·邵阳)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明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为他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三为他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曲线bd段
C.图二中,曲线ac表示吸气过程
D.依据图三可以算出,小明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
23.(2023七下·新罗期末)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体表示二氧化碳
B.b气体在血液中主要依靠c运输
C.a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
D.c中的血红蛋白能与a结合是因为肺泡中的a浓度低
24.(2023七下·电白期中)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丁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5.(2023七下·宝安期中)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B为心脏,则A代表的是动脉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
26.(2025·长沙) 吸烟有害健康。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和气球等材料,设计制作了装置(如图所示)收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并探究这些气体的危害。
(1) 模型设计制作:气体收集装置模拟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其中气球模拟的结构是   。
(2) 燃烧气体收集:要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内,需   (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使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内气压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外界气压,此时气体进入气球。
(3) 吸烟危害探究: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草履虫培养液,观察草履虫的   (填结构名称)摆动情况。学习小组发现摆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说明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有毒害作用。这些有毒物质除危害吸烟者健康外还会以烟雾形式在空气中扩散,被暴露在该环境中的人群吸入,通过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周围的   进入血液,造成二手烟危害。
(4) 实验优化改进:为了避免实验中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污染空气,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27.(2024七下·江城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   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   (填字母)。
(2)图1中该小组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变化现象是:甲瓶   ,乙瓶   ,由此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
(3)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于是改装实验装置如图2,进一步进行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据此提出的问题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甲瓶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   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   。
28.(2023七下·福田期中)综合应用
如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的肺泡与d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为入体的   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过程可用图2中的   段(填“AB"或“BC")表示,图1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   。
(2)图3肺泡巾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最终在细胞的   结构中被消耗。
(3)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人容易患尘肺。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____ (填序号)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如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9.(2024七下·常平期中)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   ,具有温暖、   、清洁空气的作用。
(2)流感病毒能经鼻腔进入肺部。请写出图1中流感病毒“入肺”的途径: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流感期间需要配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呛到引起咳嗽,这是因为[   ]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图3中b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   (填“收缩”或“舒张”),对应图2中的   段(填“AB”或“BC”)。c、d分别是什么气体   、   。
(5)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2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___(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30.(2024七下·桂林期末)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下图中的I为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示意图,Ⅱ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 ]   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图中的4所指的结构是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   。
(2)运动时,小刚的呼吸频率加大,他通过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完成   (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使更多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他的主要呼吸器官   。
(3)如Ⅱ所示,血液由M流到N处时,氧气含量   ,血液成分变成了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注射的青霉素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   ]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图中,⑥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A说法正确。
B、③是喉,喉是发声的器官,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说法错误。
C、①是鼻腔,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C说法正确。
D、④是气管,气管有“C”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气体的通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吸入的冷空气,使其接近体温(37℃左右),减少对呼吸道和肺部的刺激;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引发咳嗽、气管痉挛等问题。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A不符合题意。B、嗅细胞负责感知气味分子,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产生嗅觉。嗅觉是感官功能,与呼吸的空气净化、加温、湿润等健康保护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防止呼吸道黏膜脱水;避免干燥空气损伤呼吸道黏膜,减少感染风险(如咽炎、支气管炎)。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C不符合题意。
D、鼻毛可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花粉等异物,减少其进入呼吸道。降低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预防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肺炎)。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3.【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这使得呼吸道能够抵抗一定的外力,防止呼吸道变狭窄,能够保证呼吸的顺畅,这并不是气体变温暖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主要是呼吸道下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不断循环的血液流动,对空气进行加热,B符合题意;
C、呼吸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的粘液能够粘附空气当中的杂质,纤毛会将这些粘液混合杂质向上推动到喉形成痰,这是痰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呼吸道使空气是温暖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支气管进入到肺后会进行多级分支,在最末端的一级分支形成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道对空气会有过滤、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过滤作用主要是鼻孔中的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颗粒,清洁作用主要是呼吸道内的粘液可以粘附住一些杂质,通过纤毛向上摆动形成痰,将这些粘液混合着痰排出体外,温暖主要是呼吸道下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会将空气进行加热,湿润作用主要是呼吸道内表面温暖的液体会将空气湿润。
4.【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医院在输氧时,为了防止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造成刺激,通常会让氧气通过湿气瓶,使氧气变得湿润后再进入患者的鼻腔。鼻软骨:主要起到支撑鼻腔的作用,与湿润空气无关。
鼻腔和黏膜:鼻腔内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空气,同时还能清洁和温暖空气。
气管纤毛:主要功能是通过摆动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与湿润空气的功能不直接相关。
鼻腔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温暖吸入的空气,虽然也参与了鼻腔内环境的调节,但主要不是为了湿润空气。
根据上述分析,呼吸道中与湿气瓶有类似作用,即能够湿润空气的结构是鼻腔和黏膜。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5.【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架组成,有利于气体顺畅进出肺,B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可见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喉以防食物入④气管,C错误。
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3)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6.【答案】A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CD.从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可以看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低;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含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更易变浑浊,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7.【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患者采用的是通过体内产生强大的气流,把异物顶出体外,即需要完成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减小,导致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空气通过呼吸道排出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过程相反。
8.【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经过分析,图中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肺内气压的变化影响玻璃钟罩内气压的变化,进而导致U形管液面的变化,A说法正确。
B.膈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向下拉橡皮膜,代表吸气过程,模拟了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液面A下降、液面B上升,B说法正确。
C.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所以,若模拟呼气过程,需要上推橡皮膜,钟罩内气压增大,液面B会下降,C说法错误。
D.吸气时,胸廓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所以,若模拟肺内气压减小,即模拟吸气过程,应需向下拉橡皮膜,此时钟罩内气压下降,液面B会上升,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
①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运动。
②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
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显示吸入气体,代表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10.【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而图1中的AB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不是吸气过程, 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图1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此时胸廓容积小于B点,C不符合题意。
D.图1中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对应图2中的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1.【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C.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水的挤压胸骨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因为b→c过程(吸气)受到了影响;图b→c(吸气)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AC错误。
B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同学们抬头呼气过程是图中a→b,肺容量下降;图c→d(呼气)时,胸廓缩小,B正确、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a→b段(呼气)肺容量下降,b→c段(吸气)肺容量上升,c→d段(呼气)肺容量下降。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2.【答案】C
【知识点】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①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②气球模拟肺,③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④橡皮筋模拟膈肌,A正确。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B正确。
C、乙模拟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C错误。
D、该模型只能模拟上下径的变化,不可以模拟胸廊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导致吸气,D正确。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②气球模拟肺,③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④橡皮筋模拟膈肌;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
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由此可知,甲图是吸气,乙图是呼气。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3.【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 选项:曲线显示氧气含量下降,不符合实际(实际是氧气含量上升 ),A 错误。
B 选项:氧气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不符合逻辑(肺静脉中血液含氧量已稳定,不会下降 ),B 错误。
C 选项: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逐渐上升,之后保持稳定,符合气体交换后血液含氧量变化,C 正确。
D 选项:曲线显示氧气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实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使含量升高的过程完全相反 ,D 错误。
故选B。
【分析】血液从肺动脉流入肺部毛细血管时,此时血液含氧量低 。随着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流动,氧气不断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含量逐渐升高 。当血液流经完肺部毛细血管,到达肺静脉时,氧气扩散达到平衡,血液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之后氧气含量保持稳定 。
14.【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 、隔离膜在人工肺中起到气体交换的作用,类似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 ),A 正确。
B 、增加隔离膜面积,可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从而提高气体交换效率,B 正确。
C、在人工肺中,氧气可以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C 正确。
D 、血液流经人工肺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不是变成静脉血,D 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人工肺模拟肺的功能,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交换 。
15.【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道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雾化药物通过口或鼻吸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A说法正确。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所以,雾化吸入药物时,属于吸气过程,此时肋骨应该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容积会扩大,而不是缩小,B说法错误。
C.肺部发炎会导致肺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功能,C说法正确。
D.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所以,在肺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出,氧气被吸入,使血液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呼气运动。
(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所以,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6.【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吸气)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A正确。
B、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B正确。
C、“白肺”患者肺泡内积液,会阻碍气体扩散,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正确。
D、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红细胞的1层细胞膜,所以至少穿过5层细胞膜,D错误。
故答案为: D。
【分析】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7.【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1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B、2是肺泡壁,3是毛细血管壁,它们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C、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A )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B )扩散进入肺泡,所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肺泡(1 )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不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8.【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尽力吸气时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顶下降,肺扩张,胸腔容积扩大,A说法正确。
B.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导致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尽力呼气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增大,B说法错误。
C.肺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气体交换,C说法正确。
D .气体总是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遵循气体扩散的原理,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
(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2)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9.【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进行②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①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呼出的气体,B正确。
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C正确。
D.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④过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氧气进入毛细血管,④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20.【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B、 ①是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供了动力。而①过程a表示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这使得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所对应的膈肌状态应该是收缩,而不是舒张,A正确;B错误。CD、过程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过程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组织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转移,直到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从浓度高的地方(肺泡或血液)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血液或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则相反,因此,经过②后,血液中的氧含量确实会增加。CD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①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又叫肺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具体如下图:
21.【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过程C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过程A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B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扩散作用完成的,B正确;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先后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先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所以,①②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两层细胞,C错误;
D、根据①和②在A、B过程中的扩散方向可以判断,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C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 体不断得到更新。呼吸运动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两者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22.【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二中,bd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ab、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顶端上升,是膈肌舒张。A不符合题意。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胸廓体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是吸气过程,对应图二曲线de段。B不符合题意。
C、图二中,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C不符合题意。
D、图三中,20内完成9次呼吸,所以1分钟内完成27次呼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3.【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所以,结合题图可知,a气体表示氧气。A错误;
B、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b气体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 (不是c红细胞) 运输,B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可见,a氧气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C正确;
D、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与a氧气结合是因为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图中,a氧气、b二氧化碳、c红细胞。
24.【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中的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共同组成7呼吸道,6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B正确;
C、丙图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C错误;
D、丁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7呼吸道;图乙:8肺泡;图丙:肺泡壁、10毛细血管壁、A氧气、B二氧化碳;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使吸入气体变得清洁、湿润、温暖,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组织中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25.【答案】C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内六动脉血,A错误。
B、若B为心脏,则A代表的是静脉,C代表的是动脉,B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葡萄糖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都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
(2)心脏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6.【答案】(1)肺
(2)向下拉;低于
(3)纤毛;毛细血管
(4)在香烟上方增加气体收集和处理装置 (合理即可)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该模型中气球模拟肺,针简模拟胸廓,Y型管模拟支气管,活塞模拟膈肌。
(2)燃烧气体收集时要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内,需向下拉活塞,这样整个针筒内容积增大,从而使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气体进入气球。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靠纤毛的摆动运动,若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草履虫培养液,可以观察草履虫的纤毛摆动情况。学习小组发现摆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说明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有毒害作用。这些有毒物质除危害吸烟者健康外还会以烟雾形式在空气中扩散,被暴露在该环境中的人群吸入,还会通过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造成二手烟危害。
(4)为了避免实验中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污染空气,在香烟上方增加气体收集和处理装置,如通过导管将烟雾直接导入收集装置,避免烟雾外泄。或在实验区域安装抽风装置(如通风橱),及时排出残余烟雾等。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7.【答案】(1)对照;A
(2)变化不明显;变浑浊明显;二氧化碳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4)重复实验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对照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呼出气体通入乙瓶。
(2)图1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使空气通过甲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少,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呼气时打开B,关闭A,使呼出气体进入乙装置,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故该小组观察到实验现象是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3)①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据此提出的问题是: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②甲瓶中所装试剂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瓶中所装试剂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乙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由此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并从循环系统进入肺泡,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重复实验。
【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 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常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3) 生物学的 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4)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 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28.【答案】(1)呼气;BC;肺
(2)线粒体
(3)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A气管、B胸廓、C肺、D膈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是吸气状态,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
(1)图1中膈顶上升,胸廓和肺缩小,是呼气,与图2中BC段过程相对应。图1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肺。
故填:呼气;BC;肺。
(2)图3中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此过程叫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故填:线粒体。
(3)肺部纤维化、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首先使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故答案为:A。
【分析】1、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肺的扩大和回缩,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叫呼吸运动。
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到外界。.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四个环节:
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过组织细胞,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29.【答案】(1)呼吸道;湿润
(2)①→②→③→④→⑤→⑥;有限
(3)②;咽
(4)收缩;AB;二氧化碳;氧气
(5)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1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1)图1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故填:呼吸道;湿润。
(2)流感病毒进入肺的途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即1中的的①→②→③→④→⑤→
⑥。呼吸道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流感期间需要配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故填:①→②→③→④→⑤→⑥;有限。
(3)图1中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 通道,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危险
故填:②;咽。
(4)图3中b是吸气过程时,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即处于图2中的AB阶段。在肺泡处,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所以图3中c、d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
故填:收缩;AB;二氧化碳;氧气。
(5)单位时间内完成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越快,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越短。呼吸的频率和活动状态有关,活动强度越大,呼吸的频率越快。本题中小刚在打篮球时活动强度最大,呼吸频率最高,每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最短,即对应图2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肺的扩大和回缩,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叫呼吸运动。
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到外界。.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1)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组织细胞中的低、氧气的含量比组织细胞中的高,因此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30.【答案】(1)二左心室;倒流
(2)收缩;吸气;肺
(3)减少;静脉血;线粒体
(4)1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呼吸系统的作用
【解析】【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因此,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二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4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运动时,小伟的呼吸频率加大,更多的氧气进入小明主要呼吸器官肺,小伟是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气迅速分离,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所以血液由M到N处,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因此,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因此,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当青霉素运送到腿部时,需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因此,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1右心房中。
【分析】图Ⅰ中,1肺动脉,2主动脉,3肺静脉,4房室瓣,5下腔静脉,6上腔静脉,一左心房,二左心室,三右心房,四右心室;图Ⅱ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上下腔静脉,8是主动脉。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因此,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二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4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运动时,小伟的呼吸频率加大,更多的氧气进入小明主要呼吸器官肺,小伟是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气迅速分离,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所以血液由M到N处,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因此,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由此可见,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当青霉素运送到腿部时,需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因此,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1右心房中。
1 / 1【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
一、选择题
1.(2025七下·福田期末)我们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③
C.①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 D.④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图中,⑥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A说法正确。
B、③是喉,喉是发声的器官,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说法错误。
C、①是鼻腔,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C说法正确。
D、④是气管,气管有“C”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气体的通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2025七下·金牛期末)同学们都知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下列理由中与此无关的是(  )
A.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使空气温暖
B.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C.鼻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湿润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吸入的冷空气,使其接近体温(37℃左右),减少对呼吸道和肺部的刺激;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引发咳嗽、气管痉挛等问题。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A不符合题意。B、嗅细胞负责感知气味分子,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产生嗅觉。嗅觉是感官功能,与呼吸的空气净化、加温、湿润等健康保护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防止呼吸道黏膜脱水;避免干燥空气损伤呼吸道黏膜,减少感染风险(如咽炎、支气管炎)。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C不符合题意。
D、鼻毛可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花粉等异物,减少其进入呼吸道。降低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预防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肺炎)。与鼻呼吸的健康优势直接相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3.(2024七下·东坡月考)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的重要原因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这使得呼吸道能够抵抗一定的外力,防止呼吸道变狭窄,能够保证呼吸的顺畅,这并不是气体变温暖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主要是呼吸道下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不断循环的血液流动,对空气进行加热,B符合题意;
C、呼吸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的粘液能够粘附空气当中的杂质,纤毛会将这些粘液混合杂质向上推动到喉形成痰,这是痰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呼吸道使空气是温暖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支气管进入到肺后会进行多级分支,在最末端的一级分支形成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道对空气会有过滤、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过滤作用主要是鼻孔中的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颗粒,清洁作用主要是呼吸道内的粘液可以粘附住一些杂质,通过纤毛向上摆动形成痰,将这些粘液混合着痰排出体外,温暖主要是呼吸道下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会将空气进行加热,湿润作用主要是呼吸道内表面温暖的液体会将空气湿润。
4.(2024七下·雨花期末)医院输氧时,干燥的氧气通过湿气瓶后变得湿润(如图)再进入患者鼻腔。呼吸道中与湿气瓶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  )
A.鼻软骨 B.鼻腔和黏膜
C.气管纤毛 D.鼻腔毛细血管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医院在输氧时,为了防止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造成刺激,通常会让氧气通过湿气瓶,使氧气变得湿润后再进入患者的鼻腔。鼻软骨:主要起到支撑鼻腔的作用,与湿润空气无关。
鼻腔和黏膜:鼻腔内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空气,同时还能清洁和温暖空气。
气管纤毛:主要功能是通过摆动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与湿润空气的功能不直接相关。
鼻腔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温暖吸入的空气,虽然也参与了鼻腔内环境的调节,但主要不是为了湿润空气。
根据上述分析,呼吸道中与湿气瓶有类似作用,即能够湿润空气的结构是鼻腔和黏膜。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5.(2024七下·慈利期中)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①②③④⑤能保证管道畅通是因为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③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以防食物入④
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架组成,有利于气体顺畅进出肺,B正确。
C、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可见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喉以防食物入④气管,C错误。
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3)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6.(2024七下·漳州期中)如图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B.呼出的气体更容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D.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
【答案】A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CD.从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可以看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低;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含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更易变浑浊,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7.(2025七下·罗湖期末)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救护者可按下图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B.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C.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D.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患者采用的是通过体内产生强大的气流,把异物顶出体外,即需要完成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减小,导致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空气通过呼吸道排出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过程相反。
8.(2025·乐山模拟)如图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拟装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液面高度变化模拟肺内气压变化
B.若模拟膈肌收缩,则下拉橡皮膜,液面A会下降
C.若模拟呼气过程,则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D.若模拟肺内气压减小,则向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经过分析,图中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肺内气压的变化影响玻璃钟罩内气压的变化,进而导致U形管液面的变化,A说法正确。
B.膈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向下拉橡皮膜,代表吸气过程,模拟了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液面A下降、液面B上升,B说法正确。
C.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所以,若模拟呼气过程,需要上推橡皮膜,钟罩内气压增大,液面B会下降,C说法错误。
D.吸气时,胸廓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所以,若模拟肺内气压减小,即模拟吸气过程,应需向下拉橡皮膜,此时钟罩内气压下降,液面B会上升,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
①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运动。
②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
9.(2025·吉林)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显示吸入气体,代表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10.(2024八下·凤城模拟)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过程 B.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上移动
C.C点时胸廓容积大于B点 D.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而图1中的AB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不是吸气过程, 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图1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此时胸廓容积小于B点,C不符合题意。
D.图1中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对应图2中的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1.(2024七上·莱州期末)同学们在游泳课上,尽量憋住气30秒,然后抬起头采用爆发式呼气,感受生命的美好。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B.同学们抬头呼气过程是图中a→b
C.图b→c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D.图c→d时,胸廓扩大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C.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水的挤压胸骨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因为b→c过程(吸气)受到了影响;图b→c(吸气)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AC错误。
B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同学们抬头呼气过程是图中a→b,肺容量下降;图c→d(呼气)时,胸廓缩小,B正确、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a→b段(呼气)肺容量下降,b→c段(吸气)肺容量上升,c→d段(呼气)肺容量下降。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2.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模拟气管、肺、胸廓、膈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D.该装置不可以模拟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导致吸气
【答案】C
【知识点】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①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②气球模拟肺,③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④橡皮筋模拟膈肌,A正确。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B正确。
C、乙模拟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C错误。
D、该模型只能模拟上下径的变化,不可以模拟胸廊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导致吸气,D正确。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②气球模拟肺,③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④橡皮筋模拟膈肌;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
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由此可知,甲图是吸气,乙图是呼气。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3.(2024七下·定南期末)血液通过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 选项:曲线显示氧气含量下降,不符合实际(实际是氧气含量上升 ),A 错误。
B 选项:氧气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不符合逻辑(肺静脉中血液含氧量已稳定,不会下降 ),B 错误。
C 选项: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逐渐上升,之后保持稳定,符合气体交换后血液含氧量变化,C 正确。
D 选项:曲线显示氧气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实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使含量升高的过程完全相反 ,D 错误。
故选B。
【分析】血液从肺动脉流入肺部毛细血管时,此时血液含氧量低 。随着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流动,氧气不断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含量逐渐升高 。当血液流经完肺部毛细血管,到达肺静脉时,氧气扩散达到平衡,血液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之后氧气含量保持稳定 。
14.(2025七下·广州期末)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氧气能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
D.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变成静脉血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 、隔离膜在人工肺中起到气体交换的作用,类似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 ),A 正确。
B 、增加隔离膜面积,可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从而提高气体交换效率,B 正确。
C、在人工肺中,氧气可以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C 正确。
D 、血液流经人工肺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不是变成静脉血,D 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人工肺模拟肺的功能,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交换 。
15.(2025·凉州模拟)面罩式雾化经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或肺炎,雾化器将药液分散为小颗粒,小颗粒药物可通过口和鼻到达病变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化药物经过口、鼻吸入,到达肺泡前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
B.雾化吸入药物时,肋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肺部发炎可能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D.血液经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B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道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雾化药物通过口或鼻吸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A说法正确。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所以,雾化吸入药物时,属于吸气过程,此时肋骨应该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容积会扩大,而不是缩小,B说法错误。
C.肺部发炎会导致肺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功能,C说法正确。
D.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所以,在肺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出,氧气被吸入,使血液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呼气运动。
(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所以,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6.(2025·聊城)“白肺”患者的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下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进人肺泡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C.“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会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a从肺泡进人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吸气)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A正确。
B、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B正确。
C、“白肺”患者肺泡内积液,会阻碍气体扩散,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正确。
D、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红细胞的1层细胞膜,所以至少穿过5层细胞膜,D错误。
故答案为: D。
【分析】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7.(2025·烟台) 支气管末端膨大成肺泡。图示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2、3表示结构、A、B表示气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肺泡、其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2、3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D.血液流经1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1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B、2是肺泡壁,3是毛细血管壁,它们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C、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A )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B )扩散进入肺泡,所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肺泡(1 )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不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8.(2025七下·湛江期中)肺活量是反映人的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指人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尽力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
B.尽力呼气时,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C.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D.肺部完成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尽力吸气时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顶下降,肺扩张,胸腔容积扩大,A说法正确。
B.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导致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尽力呼气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增大,B说法错误。
C.肺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气体交换,C说法正确。
D .气体总是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遵循气体扩散的原理,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
(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2)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9.(2024七下·南皮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
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进行②呼气过程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①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呼出的气体,B正确。
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C正确。
D.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④过程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组织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氧气进入毛细血管,④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20.(2024七下·惠州期中)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下图所示①②③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①过程a对应的膈肌状态是舒张
C.经过②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加
D.过程②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B、 ①是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供了动力。而①过程a表示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这使得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所对应的膈肌状态应该是收缩,而不是舒张,A正确;B错误。CD、过程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过程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组织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转移,直到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从浓度高的地方(肺泡或血液)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血液或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则相反,因此,经过②后,血液中的氧含量确实会增加。CD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①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又叫肺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具体如下图:
21.(2024七下·江城期中)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经过如图所示的A、B、C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  )
A.过程C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A和B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①②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一层细胞
D.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过程C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过程A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B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扩散作用完成的,B正确;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先后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先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所以,①②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两层细胞,C错误;
D、根据①和②在A、B过程中的扩散方向可以判断,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C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 体不断得到更新。呼吸运动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两者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22.(2022·邵阳)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明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为他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三为他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曲线bd段
C.图二中,曲线ac表示吸气过程
D.依据图三可以算出,小明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二中,bd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ab、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顶端上升,是膈肌舒张。A不符合题意。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胸廓体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是吸气过程,对应图二曲线de段。B不符合题意。
C、图二中,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C不符合题意。
D、图三中,20内完成9次呼吸,所以1分钟内完成27次呼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3.(2023七下·新罗期末)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体表示二氧化碳
B.b气体在血液中主要依靠c运输
C.a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
D.c中的血红蛋白能与a结合是因为肺泡中的a浓度低
【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所以,结合题图可知,a气体表示氧气。A错误;
B、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b气体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 (不是c红细胞) 运输,B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可见,a氧气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C正确;
D、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与a氧气结合是因为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图中,a氧气、b二氧化碳、c红细胞。
24.(2023七下·电白期中)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丁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C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甲中的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共同组成7呼吸道,6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B正确;
C、丙图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C错误;
D、丁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7呼吸道;图乙:8肺泡;图丙:肺泡壁、10毛细血管壁、A氧气、B二氧化碳;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使吸入气体变得清洁、湿润、温暖,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组织中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25.(2023七下·宝安期中)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B为心脏,则A代表的是动脉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内六动脉血,A错误。
B、若B为心脏,则A代表的是静脉,C代表的是动脉,B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葡萄糖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都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
(2)心脏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非选择题
26.(2025·长沙) 吸烟有害健康。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和气球等材料,设计制作了装置(如图所示)收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并探究这些气体的危害。
(1) 模型设计制作:气体收集装置模拟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其中气球模拟的结构是   。
(2) 燃烧气体收集:要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内,需   (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使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内气压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外界气压,此时气体进入气球。
(3) 吸烟危害探究: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草履虫培养液,观察草履虫的   (填结构名称)摆动情况。学习小组发现摆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说明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有毒害作用。这些有毒物质除危害吸烟者健康外还会以烟雾形式在空气中扩散,被暴露在该环境中的人群吸入,通过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周围的   进入血液,造成二手烟危害。
(4) 实验优化改进:为了避免实验中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污染空气,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答案】(1)肺
(2)向下拉;低于
(3)纤毛;毛细血管
(4)在香烟上方增加气体收集和处理装置 (合理即可)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该模型中气球模拟肺,针简模拟胸廓,Y型管模拟支气管,活塞模拟膈肌。
(2)燃烧气体收集时要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内,需向下拉活塞,这样整个针筒内容积增大,从而使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气体进入气球。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靠纤毛的摆动运动,若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草履虫培养液,可以观察草履虫的纤毛摆动情况。学习小组发现摆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说明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有毒害作用。这些有毒物质除危害吸烟者健康外还会以烟雾形式在空气中扩散,被暴露在该环境中的人群吸入,还会通过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造成二手烟危害。
(4)为了避免实验中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污染空气,在香烟上方增加气体收集和处理装置,如通过导管将烟雾直接导入收集装置,避免烟雾外泄。或在实验区域安装抽风装置(如通风橱),及时排出残余烟雾等。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7.(2024七下·江城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   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   (填字母)。
(2)图1中该小组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变化现象是:甲瓶   ,乙瓶   ,由此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
(3)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于是改装实验装置如图2,进一步进行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据此提出的问题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甲瓶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   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   。
【答案】(1)对照;A
(2)变化不明显;变浑浊明显;二氧化碳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4)重复实验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对照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呼出气体通入乙瓶。
(2)图1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使空气通过甲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少,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呼气时打开B,关闭A,使呼出气体进入乙装置,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故该小组观察到实验现象是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3)①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据此提出的问题是: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②甲瓶中所装试剂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瓶中所装试剂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乙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由此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并从循环系统进入肺泡,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重复实验。
【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 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常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3) 生物学的 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4)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 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28.(2023七下·福田期中)综合应用
如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的肺泡与d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为入体的   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过程可用图2中的   段(填“AB"或“BC")表示,图1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   。
(2)图3肺泡巾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最终在细胞的   结构中被消耗。
(3)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人容易患尘肺。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____ (填序号)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如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1)呼气;BC;肺
(2)线粒体
(3)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A气管、B胸廓、C肺、D膈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是吸气状态,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
(1)图1中膈顶上升,胸廓和肺缩小,是呼气,与图2中BC段过程相对应。图1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肺。
故填:呼气;BC;肺。
(2)图3中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此过程叫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故填:线粒体。
(3)肺部纤维化、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首先使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故答案为:A。
【分析】1、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肺的扩大和回缩,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叫呼吸运动。
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到外界。.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四个环节:
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过组织细胞,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29.(2024七下·常平期中)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   ,具有温暖、   、清洁空气的作用。
(2)流感病毒能经鼻腔进入肺部。请写出图1中流感病毒“入肺”的途径: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流感期间需要配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呛到引起咳嗽,这是因为[   ]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图3中b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   (填“收缩”或“舒张”),对应图2中的   段(填“AB”或“BC”)。c、d分别是什么气体   、   。
(5)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2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___(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答案】(1)呼吸道;湿润
(2)①→②→③→④→⑤→⑥;有限
(3)②;咽
(4)收缩;AB;二氧化碳;氧气
(5)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1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1)图1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故填:呼吸道;湿润。
(2)流感病毒进入肺的途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即1中的的①→②→③→④→⑤→
⑥。呼吸道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流感期间需要配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故填:①→②→③→④→⑤→⑥;有限。
(3)图1中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 通道,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危险
故填:②;咽。
(4)图3中b是吸气过程时,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即处于图2中的AB阶段。在肺泡处,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所以图3中c、d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
故填:收缩;AB;二氧化碳;氧气。
(5)单位时间内完成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越快,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越短。呼吸的频率和活动状态有关,活动强度越大,呼吸的频率越快。本题中小刚在打篮球时活动强度最大,呼吸频率最高,每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最短,即对应图2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肺的扩大和回缩,从而完成呼气和吸气,叫呼吸运动。
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到外界。.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1)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组织细胞中的低、氧气的含量比组织细胞中的高,因此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30.(2024七下·桂林期末)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下图中的I为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示意图,Ⅱ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 ]   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图中的4所指的结构是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   。
(2)运动时,小刚的呼吸频率加大,他通过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完成   (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使更多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他的主要呼吸器官   。
(3)如Ⅱ所示,血液由M流到N处时,氧气含量   ,血液成分变成了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注射的青霉素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   ]中。
【答案】(1)二左心室;倒流
(2)收缩;吸气;肺
(3)减少;静脉血;线粒体
(4)1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呼吸系统的作用
【解析】【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因此,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二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4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运动时,小伟的呼吸频率加大,更多的氧气进入小明主要呼吸器官肺,小伟是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气迅速分离,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所以血液由M到N处,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因此,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因此,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当青霉素运送到腿部时,需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因此,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1右心房中。
【分析】图Ⅰ中,1肺动脉,2主动脉,3肺静脉,4房室瓣,5下腔静脉,6上腔静脉,一左心房,二左心室,三右心房,四右心室;图Ⅱ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上下腔静脉,8是主动脉。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因此,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二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4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运动时,小伟的呼吸频率加大,更多的氧气进入小明主要呼吸器官肺,小伟是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气迅速分离,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所以血液由M到N处,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因此,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由此可见,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当青霉素运送到腿部时,需要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因此,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1右心房中。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