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6 12: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点 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难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新课导入】
师:
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同学们听后,一定被愚公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给打动了吧。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生:
1.听歌曲
2.了解作者,背诵文学常识中的考点。
【作者作品】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主张清净无为。后汉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学法指导:多媒体、资料助读)
【朗读课文,疏通词语】
师生互动:
(一)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二)文言字词归类。
1.古今词义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2.词类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4.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虚词

代词,他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择
例:甚矣,汝之不克。

表承接:不译: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地、着
例:面山而居
表转折:但是,:而山不加增

代词,他的例:其妻献疑日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例:其如土石何

介词:凭,靠例:以残年余力
连词,用来例:河曲智实亡以应

语气助词

例:始一反焉
语气代词
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
6、特殊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
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帝感其诚(被动语句。“帝”是被感动者。)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
)
汝(
)
魁父(
)
荷担(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曾不若(
)亡以应(
)
一厝(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年且九十②指通豫南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④投诸渤海之尾 ⑤始一反焉 ⑥汝之不惠  ⑦而山不加增  ⑧一厝朔东 ⑨智叟亡以应
3.翻译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诸渤海之尾。
生: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
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关于句中的停顿。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
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
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
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3.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臾的错误观点。)
4.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学法指导:检查预读,夯实基础)
把问题总结在练习本上
【译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讨论下列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1.愚公为什么下定决心“移山”
2.“移山”有什么困难
3.“移山”的结果如何
生: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多媒体展示)
【思读课文,探究文意】
师:
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课文写了哪些人
2.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
3.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 遇到哪些困难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
5.从指导朗读人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
生: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多媒体展示)
【品读课文,赏析写法】
师:
1.讨论: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2.《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寓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会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这篇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讨论---总结
师:明确
【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1.我们今天要不要发扬愚公这种精神呢
2.出示《愚公移山》歌词,全班朗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年来宝贵精神财富。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我们都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健康发展。
(学法指导:层层深入,把握主旨)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以“读《愚公移山》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直观醒目】
愚公移山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课后反思,促我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和学都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恰到好处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寓意,认识到愚公精神的伟大,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学习愚公精神,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交流,也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