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跨学科实践:探究森林火情缘由
学习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看一看 想一想】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关于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网上关于丢弃的矿泉水瓶可能引发森林火情的报道,却让人难以置信。丢弃的矿泉水瓶,真有可能引发森林火情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践活动一起探索。
1. 深化学生对凸透镜会聚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1)物体燃烧的条件:
A.有可燃物如煤炭、纸张、木材等。
B.有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
这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
C.有火源如明火,摩擦等。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2)森林中有哪些易燃物:
A.死地植物:主要由枯死的凋落物组成,如落叶、枯草、枯枝、死的球果等。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2)森林中有哪些易燃物:
B.地衣和苔藓;燃点低,在林中多呈点状分布,易干燥。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2)森林中有哪些易燃物:
C.草本植物:大多数草本植物干枯后都易燃,是森林火灾的引火物。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2)森林中有哪些易燃物:
D.灌木和乔木和森林杂乱物:如兴安桧、偃松等,体内含有大量树脂和挥发性油类,都属于易燃的灌木。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3)森林易燃物在哪些情况下易燃:
当可燃物的含水率低于10%时,它们变得非常干燥,容易被引燃,并且火势蔓延速度快,极易发生森林大火。
在长期干燥条件下,这些可燃物也容易导致高强度大火,清理困难,易发生复燃火。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
(4)查询矿泉水瓶引发森林火情的报道是否属实:
去年10月,国庆长假,全民欢度,广西桂林兴安县却在界首镇扑灭一起森林火灾;调查显示, 起火原因就是一个有水的塑料瓶。
一、活动方案
任务二:实验探究
让太阳光通过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会聚于易燃物上,观察易燃物能否被点燃。然后,换一些森林中的易燃物试试。
一、活动方案
任务二:实验探究
安全警示:注意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太阳和会聚点,最好戴上护目镜。还要注意用火安全,不要随意丟弃易燃物。
一、活动方案
任务二:实验探究
让太阳光通过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会聚于易燃物上,观察易燃物
能否被点燃。然后,换一些森林中的易燃物试试。
二、交流评估
任务驱动:
编写一段森林防火的警示语,完成一份题《从“矿泉水瓶”谈森林防火》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研究成果,并就怎样爱护森林、保护环境提出建议。
二、交流评估
任务驱动:
(1)编写一段森林防火的警示语:
护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进入林区,防火第一;
进入林区,禁止吸烟;护林防火光荣,纵火毁林可耻;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麻痹是事故的隐患;警钟长鸣,防火护林;
护林防火,警钟长鸣;虽是一点星星火,可它能毁万亩林。
二、交流评估
任务驱动:
(2)完成一份《从“矿泉水瓶”谈森林防火》的研究报告,
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研究成果。
二、交流评估
任务驱动:
(3)就怎样爱护森林、保护环境提出建议:
三、拓展研究
任务驱动:
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有关于冰透镜取火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冰真能使艾绒着火吗?请同学们根据我国古文记载亲自做一下冰透镜取火的实验。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从“矿泉水瓶”谈森林防火》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