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
石桥
①这座石桥横卧在村子旁边的一条小河上,是村民走出村子的唯一通道。石桥没有(豪华 华丽)的外表,是村民以派工的形式从山上挖来大石块垒堆成的,还明显带着石块苍老的颜色。石桥的青褐色里夹杂着霉变的绿色,并有几株(顽强 坚强)的生命从桥的缝隙里探出头来。
②童年时代的夏天,石桥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酷暑难耐的中午,我们吃完饭后,便会准时地在石桥上集合,然后剥光衣服,一个个跳到小河里洗澡,在河里打水仗、抓小鱼、学鸭子嬉闹。感到凉意后,我们一一钻出水面,爬到石桥上模仿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过桥。待尽兴(xìng xīng)后,我们穿上溅湿的短裤,光着膀子,学着小兵张嘎的步伐,仰起头,挺起胸,从石桥上走回各自的家。这种感觉跟来时截然不同,像在烈日下获得了一块绿荫,像在干渴后痛饮了泉水,我们的脸上都漾着笑意,把爽朗的笑声遗落在桥上。
③繁忙的白天过后,是石桥清静的时刻。月亮银辉洒落在桥上,与鳞光闪闪的河水相互映衬,显出一份极为舒心的默契(qì qiè)。夏日的夜晚,我喜欢坐在桥上,让双脚下垂,然后摆动双腿,沐浴凉风,聆听蛙鸣,享受这种诗化的意境。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2.文中说石桥是“小孩子的乐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你用短语概括短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 。
(2) 。
(3) 。
4.下列哪句诗词最能表现本文中夜晚石桥迷人的意境?在括号里打“√”。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3)夜半风凉无静区,鸣蝉闹闹似哭啼。( )
5.本文作者回忆故乡的石桥,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童年的思念,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你的故乡有什么景致让你无法忘怀呢?你又有什么想对故乡说的呢?请写下来。
阅读。
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狼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甲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有辟邪之用,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代代流传,才有了现在的年画。
②随着历史的发展,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寄托着人们从镇宅消灾到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杨柳青年画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的一大主题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惹人喜爱。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
③年画在我国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④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争相收藏的热门藏品。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年画是南宋时期名为《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6.短文依次介绍了 、年画的内容和制作方法、 、 这几方面的内容。
7.文中画“﹏﹏﹏”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让读者对年画的内容有了更具体、更清楚的认识。
8.文中画“ ”的句子中,“目前”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临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入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是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呼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了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声音压倒了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接着,一个挂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嬉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到车里,打断了姑娘的回忆。“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子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中踮着脚,努力把捧杏儿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发生的一切,睁大了眼睛:不错,满满一车杏子,都被检回来了。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吹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人们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9.快速默读短文,你大概用了 分钟读完了本文。第3自然段的大意是: 。
10.文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限”是因为 。
11.下列关于短文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了,姑娘心头一颤。”此时姑娘看到眼前的情景,以为人们在争抢她的杏子吃,表现出姑娘的心里非常着急。
B.人们捡杏子的行为是自发的,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美好品质,让姑娘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C.“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这句话是对姑娘的动作描写。
1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中“猫”指 ,“老鼠”指 。
14.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他为什么要绕路走呢?

15.从文中找出能表示“负荆请罪”这个词语意思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6.在这个故事中,你更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多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江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街。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字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7.选文围绕“搭石”主要写了 、 的场景。
18.刚读到“ ”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选择了 的阅读方法;后来借助语境我知道它的意思是
19.文中画“——”的句子要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人们 的精神和摆搭石时的 。
20.下列对选文第1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摆放搭石就是为了自己过河方便,
B.从“无论……只要……”中,能够很好地体会出乡亲们的精神面貌。
C.“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段的中心句。
D.本段结合了人们摆搭石的具体事例,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心灵美。
21.选文中“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人们走搭石时的 描写,将人们走搭石时的 美 美写了出来。
22.生活中,还有很多让人觉得协调有序的画面。请你联系生活,仿照画“——”的句子,从声音、动作等方面展开写一写。(提示:可以使用叠词)
每当 的时候, 是那么协调有序!
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 干粮 被子 灯火 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23.课文借助大洞、小洞、 等关键词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看到这样的构造,我不由得想说 。
24.我们可以通过概括语句主要意思,理解地道的特点,从文中画“——”的句子,可以看出地道(  )的特点。
A.功能齐全 B.较为舒适 C.隐蔽性强
25.给画“ ”句子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26.地道的隐蔽性强主要体现在 。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华丽 顽强 xìng qì 2.酷暑难耐的中午,“我们”在石桥下的河里嬉戏;“我们”在石桥上模仿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过桥;待尽兴后,“我们”学着小兵张嘎的步伐,从石桥上走回各自的家,回味石桥带来的欢乐。 3. 石桥的外貌 石桥带来的乐趣 夜晚的石桥 4.(2)√ 5.故乡是家愁,我想念他,他怀念我。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及选词填空。
豪华:①(建筑、器物等)富丽堂皇;②(生活)过分铺张;奢侈。
华丽:美丽而富有光彩。文中指石桥的外表,故选择“华丽”。
顽强:坚强;强硬;不屈服。
坚强:强固而不可动摇。文中指生命力的强硬,故选择“顽强”。
尽兴——xìng;尽量满足兴趣,不受干扰。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而内心却有一致的了解或见解。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酷暑难耐的中午,我们吃完饭后,便会准时地在石桥上集合,然后剥光衣服,一个个跳到小河里洗澡,在河里打水仗、抓小鱼、学鸭子嬉闹。”可知:酷暑难耐的中午,“我们”在石桥下的河里嬉戏。
“感到凉意后,我们一一钻出水面,爬到石桥上模仿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过桥。”可知:“我们”在石桥上模仿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过桥。
“待尽兴后,我们穿上溅湿的短裤,光着膀子,学着小兵张嘎的步伐,仰起头,挺起胸,从石桥上走回各自的家。这种感觉跟来时截然不同,像在烈日下获得了一块绿荫,像在干渴后痛饮了泉水,我们的脸上都漾着笑意,把爽朗的笑声遗落在桥上。”可知:“我们”学着小兵张嘎的步伐,从石桥上走回各自的家,回味石桥带来的欢乐。
3.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第①段自然段写了石桥的外表;
第②段自然段介绍了桥给我带来的快乐;
第③段自然段介绍了夜晚的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诗句理解。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与文中夜晚石桥迷人的意境相符。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结合实际表达一下对故乡的热爱即可。例如:我想对故乡说:故乡,我爱你。是您给了我童年的快乐,那些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6. 年画的来历 年画的意义 年画的收藏 7. 举例子 年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8.不能。“目前”是当前、现在的意思,文中指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年画是南宋的这幅,但也许以后会发现年代更早的年画,若删去“目前”,则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阅读第一段,短文的第一段写“门神的故事”讲了年画的来历;从第二段的总写句“随着历史的发展,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和“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可知第二段讲的是年画的内容和制作方法;第三段讲的是年画在我国有着非凡的意义;第四段讲的是年画是热门藏品。概括整理答案为:短文依次介绍了年画的来历、年画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年画的意义、年画的收藏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了解。
年画的内容有很多,划线句子讲了年画中的杨柳青年画和杨柳青年画的娃娃主题,这句话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举了年画中的杨柳青年画,说明了年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8.本题考查了短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具有准确性和严谨性。“目前”的意思是现在、此刻,到现在为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国到现在为止发现最早的年画是南宋时期名为《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以后也是有可能出土或发现年代更久远的年画。“目前”一词体现了短文用词严谨,故不能删。
9. 3 人们把掉落在地上的杏子都检回了车上 10. 人们争抢她的果子,她因损失了一筐果子而伤心 看到这么多热心肠的人帮助她捡杏子,心生感激 11.C 12.通过路人自发捡杏一事表现了人们的善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
【解析】9.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
你用了几钟读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把掉落在地上的杏子都检回了车上。
10.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根据原文内容: 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 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可知,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人们蜂拥而上抢苹果而难过,伤心。
根据原文内容:“闺女, 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姑姑, 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可见,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人们不约而同帮忙捡杏而感动。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C选项有误,从“眉头舒展开”、“泛起了红晕”可知本句是对姑娘的神态描写,不是动作描写。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文章通过写路人在老人的带领下帮一位卖杏子的姑娘检杏子的故事,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画线句子中的“风”表面上指表现老人、妇女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13. 比喻 廉颇 蔺相如 14.不怕。他不想和廉颇起冲突,使将相不和,从而影响赵国的安全。 15.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6.我更喜欢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知错就改。
【解析】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什么像什么,一般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前者和后者之间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还要有相似、共同点。句子把“您见了廉颇”比作了“老鼠见了猫”,共同点都是害怕,故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的主导者是“廉颇”也就是“猫”,被动者是“蔺相如”也就是“老鼠”。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句子“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中可以看出,并不是真的怕廉颇,而是为了赵国的安定。
15.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根据词义,去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在抄写时不要写错字。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在写自己喜欢的人物时,要先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如:我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知为人深谋远虑,宽宏大度,顾大局识大体。
17. 摆搭石 走搭石 18. 紧走搭石慢过桥 不回读 走搭石要走得快些,过桥应该走得慢些 19. 动作 与人为善 用心 20.A 21. 比喻 声音画面 音乐 画面 22. 国庆红歌比赛 同学们合唱的声音这首曲子刚刚唱完,那首曲子就迅速唱了起来;这个班刚停止,那个班立刻接着唱。 美妙的歌声像黄鹂的鸣叫,宛转悠扬,余音袅袅,给人美的享受。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选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18.本题考查阅读方式。
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用“不回读”的阅读方法;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通过“不回读”的阅读方法明白它的意思是地方。
例如文中引用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结合下文“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江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街。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字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可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应该走得慢些。
19.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划线句子中的“发现、放、找、踏、离去”可知这句话是对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动作描写,说明这群老人是热心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写出了人们的与人为善的精神和摆搭石时的用心。
20.本题考查段落理解。
A.通过重点描写搭石的老人调整搭石的动作,表现出了老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并不是就是为了自己过河方便。题目叙述错误。
B.“无论……只要……”表示转折关系,意思是无论多着急赶路,摆放搭石才是最重要的,能够很好地体会出乡亲们的精神面貌。题目叙述正确。
C.“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句子中蕴含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 是这段话的中心句。题目叙述正确。
D.老人调整搭石的具体事例,表现出了老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心灵美。题目叙述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A。
2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句子赏析。
加粗句子将“声音”比作“音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描写的是人们走搭石时“声音画面”的描写,“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人们走搭石时的音乐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画面美。
2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赏析及想象写话。
结合例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走搭石”比喻成“美的画面”。句子中的叠词,写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协调有序,给人以画面般的美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写了水面干净,清澈,映出了人影的姿态美。据此进行仿写。
例如:①每当运动会的时候,在三人两足的环节是那么协调有序,每次都能那道第一名。
②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23. 气孔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24.A 25.B 26.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解析】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都是介绍地道里面的构造的句子,从这些句子可以知道介绍了地道里面的构造的关键词有大洞、小洞、气孔等。
从文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地道牢固、功能齐全、隐蔽性强,这体现了人们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讲了人们如何利用这些洞,每个洞都有特定的功能,这可以看出地道功能齐全的特点。故选A。
2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开水”“干粮”“被子”“灯火”都是洞里常备的事物,是并列的词语,词语之间应该填顿号(、)。“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之间有联系,可以推测出这个句子有停顿,词语“灯火”的后面应加上逗号(,)。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体现了地道的隐蔽性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