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阅读训练
秋天的景色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徐徐飘落,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
虽然寒霜降临,可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如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黄色灯笼。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宜人,我喜欢迷人的秋天。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 。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3.短文分别写了 、 、 、 在秋天里的美丽景色,作者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 、 。
4.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阅读《场景歌》,完成学习单。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_____,桦( )树耐寒守( )北疆。
银杏水杉_____,______开花满院香。
5.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7.从文中找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暖——( ) 南——( )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
9.该选段中共有 句话。从第三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 。
阅读《场景歌》,完成学习单。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10.文中的哪些量词表示数量多?
11.(填序号)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 图,第三、四句描写了一幅 风景图,第五、六句描写了一幅_____图,第七、八句描写了一幅 图。
A.山村田园 B.公园景色 C.海滩风景 D.少先队员活动场面
12.为什么是一队“红领巾”而不是一条红领巾?
课内阅读。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13.照样子,写一写。
麦苗儿多嫩 油菜花多 桃花儿真
14.这段话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15.短文中依次写了春风、花、草、 、 、 。
课内阅读。
拍手歌(节选)
你拍五,我拍五,(从 丛)林深处有猛虎。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体)。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16.用“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17.“大小动物都有家”,请你帮下面的动物朋友找找家。(填序号)
①孔雀 ②锦鸡 ③雁群 ④雄鹰 ⑤猛虎 ⑥黄鹂 ⑦百灵 ⑧熊猫
鸟类:
兽类:
18.仿照儿歌,再写一句。
你拍 ,我拍 , 。
阅读短文和图片,完成练习。
树叶变色的秘密
秋天来了,是什么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植物的叶子里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秋天来了,气温降低,叶绿素被破坏,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叶片就显现出这些色素的黄色。在强光、低温、干旱的条件下,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有的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所以每到秋天,树叶就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把大自然点缀(zhuì)得异常美丽。
19.照样子,写词语。
鲜红 橘黄
20.根据短文内容,选填序号。
①维生素 ②胡萝卜素 ③叶绿素 ④叶黄素 ⑤花青素
天气变冷的时候,植物叶子中的( )和( )使叶子变成了黄色。在强光、低温、干旱的条件下,枫树叶中的( )会逐渐增多,所以枫叶就变成红色的了。
21.图片用下面哪句诗形容最合适呢?请在后面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千树万树梨花开( ) (2)霜叶红于二月花( )
(3)接天莲叶无穷碧( ) (4)小荷才露尖尖角( )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 5/五 秋天的景色 2.秋天,果实累累,景色宜人,我喜欢迷人的秋天。 3. 大地
松树 菊花 柿子树
果实累累 景色宜人 4.翩翩起舞 天高云淡 美不胜收
【解析】1.考查数自然段的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通读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由文章题目可知,全文围绕秋天展开,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2.考查找中心句的能力。
整个文章都在描述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所以文章中心句为“秋天,果实累累,景色宜人,我喜欢迷人的秋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徐徐飘落,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可知写了大地;结合“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可知主要写了松树;结合“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如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可知主要写了菊花;结合“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黄色灯笼”主要写了柿子树。结合“秋天,果实累累,景色宜人,我喜欢迷人的秋天。”可知作者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果实累累、景色宜人。
4.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文中的四字词语有:翩翩起舞、果实累累、景色宜人、争奇斗艳、秋风习习、天高云淡、美不胜收等。
5.南方 活化石 金桂 6.huà shǒu 7. 寒 北 8. 弯弯的月儿 小船 9. 4/四 南方
【解析】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可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边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6.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
桦树huà:是桦木属植物的通称。
守北疆shǒu:守卫北方的疆土。
7.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暖:暖和,使变温暖。反义词是“冷、寒、凉”。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可知是:寒。
南: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反义词是“北”。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可知是:北。
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是比喻句。仿写出比喻句即可。如:银杏叶子像扇子。
9.本题考查数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
一个句号为一句,本段共4句话。从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可知,木棉生活在南方。
10.丛、群、队 11.CABD 12.因为此处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而不是真的红领巾。
【解析】10.本题考查数量词。
“一”后面的数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的数量。有的表示数量少,如:一只、一艘、一条、一座、一道、一孔、一把、一面等。有的表示数量多,如:一丛、一群、一队。
1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
第一、二句写了海鸥、沙滩、军舰、帆船,所以描写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选择C项。
第三、四句写了秧苗、稻田、鱼塘、花园,所以描写的是一幅山村田园风景图,选择A项。
第五、六句写了小溪、石桥、翠竹、飞鸟,所以描写的是一幅公园风景图,选择B项。
第七、八句写了队旗、铜号、红领巾,所以描写的是一幅少先队员活动图,选择D项。
1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红领巾”在此处是代指少先队员,所以少先队员排成一队,可以说是“一队红领巾”。
13. 亮 美 14.春季#春天 15. 蝴蝶 麦苗 桑叶
【解析】13.此题考查仿写句子。
“麦苗儿多嫩”写出了麦苗嫩的特点,仿写的时候可以想象画面,春天的油菜花的特点是多、黄、美、亮等;桃花的特点是多、粉、嫩、美等。
14.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春季里,春风吹”可知这段话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15.此题考查信息提取。
“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从句子可以看出,短文除了写了春风、花、草、还写了蝴蝶、麦苗、桑叶。题干中“依次”提示大家要按照短文中的顺序写。
16.丛 休 17. ①②③④⑥⑦ ⑤⑧ 18. 五 五 企鹅冰上来起舞
【解析】16.考查选字填空。
从,跟从。
丛,丛林。故为“ 丛林深处有猛虎”。
休,停止,休息。
体,身体;物体;体育。应为:黄鹂百灵唱不休。
17.考查词语分类。
孔雀、锦鸡、雁群、雄鹰、黄鹂、百灵都是鸟类。
猛虎、熊猫是兽类。
18.考查仿句。
你拍九,我拍九。可爱小鱼水里游。
19. 洁白 乌黑 20. ② ④ ⑤ 21. × √ × ×
【解析】19.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鲜红”“橘黄”都是关于颜色的词语,“鲜”“橘”都表明了颜色的特点。与例子相似的词语有:深红、火红、明黄。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秋天来了,气温降低,叶绿素被破坏,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叶片就显现出这些色素的黄色。”可知,天气变冷的时候,植物叶子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使叶子变成了黄色。故选②和④。
结合文章句子“在强光、低温、干旱的条件下,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有的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可知,在强光、低温、干旱的条件下,枫树叶中的花青素逐渐增多,枫叶就变成红色的了。故选⑤。
2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图片上有许多鲜红的枫叶,结合诗句内容和图片选出最适合形容图片的诗句。
(1)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梨花是白色,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错误;
(2)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枫叶的颜色是红色,符合图片内容;故正确;
(3)接天莲叶无穷碧: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荷叶是绿色,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错误;
(4)小荷才露尖尖角: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荷叶是绿色,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