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蛟龙(jiāo jiǎo ) 弯曲(qū qǔ )
2.用“ ”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
3.从段落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笔直 ——( ) 马虎——( )
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段意。 。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5.“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运用 的说明方法,具体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 和 。
6.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写出了作者对蟋蟀的 之情。
7.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是 、 、 和 。
8.你从选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为什么?
阅读
海底的灯光
①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也可以分好几层呢。从海洋表面到二百米深的水面,是上层。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从二百米到一千米深的水层,是中层,因为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从一千米到四千米的水层,是深海层,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②在海洋的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他们游来游去不是要乱撞乱碰吗?那是不会的。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很远。又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
③在海底漆黑的世界里,鱼的眼睛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鱼都会发光。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啊!
9.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光 ( )的海洋 ( )的光线( )的世界
10.短文详细介绍了三种鱼眼的特点,分别是① ;② ;③ 。
11.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啊!
(1)句子中“灯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在漆黑的海底,怎么会有明亮的“灯光”?
阅读
雪花
①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②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③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一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精力拍下数千张雪花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图案。
④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⑤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洒洒: 千姿百态:
13.全文采用了 结构来写雪花,其中2、3、4自然段分别从 、 、 三方面写出了雪花的特点。
14.你觉得雪花美吗?请写几句话来赞美雪花。
阅读与感悟。
红蚂蚁(节选)
[法]法布尔
①在一片废墟中,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②我叫小孙女拉茜帮我监视它们。她喜欢听蚂蚁的故事,也曾亲眼看到过红蚂蚁的战争。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小拉茜总是蹲在园子里,瞪着眼睛观察。她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重托。
③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拉茜的声音: “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
④ “你知道它们走的是哪条路吗?”
⑤“是的,我已经做了记号。”
⑥“什么记号?你怎么做的?”
⑦“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⑧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用一片叶子截走了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蚂蚁迷了路,其他的凭着记忆顺着原路回去了。
15.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占为己有”的意思是 ___,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红蚂蚁的(赞扬 谴责)之 意。(选择正确的画“√”)
16.拉茜是如何知道红蚂蚁走哪条路的呢?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来。
17.用叶子截走的几只蚂蚁会迷路,是因为 ( )o (2 分)
A.白石子挡住了它们的路。
B.红蚂蚁是凭记忆回家的。
C.回家的路太远了。
18.你曾长时间连续细致地观察过蚂蚁搬家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蚂蚁搬家的经过吧。
说明文阅读。
“建筑奇才”——螺
①螺类动物有海螺、田螺和蜗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无脊椎软体动物。它们的肉很鲜美,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最喜欢的是海螺,因为海螺的壳特别美丽,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
②螺是一位单身住宅建筑家,螺壳就是它精心设计的单身住房。我们知道,其他建筑师盖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意搬动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轻,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处移动,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为回家的问题而操心。
③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为避免磨损,壳就长得很厚实;有些螺是过漂浮生活的,这类螺的壳长得薄而轻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里爬不出来,所以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④有些螺还在足的后端长着一个角质或钙质的壳盖,这是当门用的。当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扰时,立刻缩回身体,关起大门,给来客一个闭门羹。
19.常见的螺类动物都有哪些?用“√”选出来。
(1)珊瑚( ) (2)海螺( ) (3)蜗牛( ) (4)田螺( )
20.以下哪些例子能说明螺壳能够根据所处自然环境而生长?(多选)( )
A.过漂浮生活的,壳长得薄而轻巧。
B.在多石的水底,壳长得很厚实。
C.足的后端长着壳盖,以免侵扰。
D.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以免陷进淤泥里。
21.为什么说下面加点的词语用得好?
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22.你还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建筑奇才”?请举例说明。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jiāo qū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3. 弯曲 仔细 4.爬山虎怎么通过脚来巴住墙和向上攀爬。
【导语】这篇选段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爬山虎如何依靠其脚部构造攀附在墙上的过程。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爬山虎的细丝如何由直变弯,起到支撑和拉紧的作用,使读者对这种植物的攀爬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喻“蛟龙的爪子”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增强了视觉效果,显示出自然界的独特魅力及生物结构的奇妙之处。
1.本题考查字音和多音字辨析。
曲:读qū:表示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曲折;也指使弯,如曲着腿;还可以指弯曲的地方或偏僻的地方,如河曲、乡曲;在音乐上,指歌曲、乐曲,如曲调、曲艺;也指戏曲,如曲本、曲剧;还可以指酒曲,如红曲、神曲。读qǔ:特指歌曲、歌谱,如曲调、曲谱、曲艺、曲高和寡等。
蛟龙(jiāo lóng):指蛟与龙的合称,泛指水族有鳞类动物,古代传说能发洪水的一种龙。
弯曲(wān qū):不直,曲折的;也指使弯曲,形容弯的程度大。
2.本题考查找比喻句。
选段中的比喻句为“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中,作者将爬山虎的脚比作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形象地描绘了爬山虎脚的形态,使其更加生动、具体。
3.本题考查找反义词。
从文中“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可知,“弯曲”指细丝从原先直线状态变为现在的曲线状态,因此,“笔直”的反义词在文中为“弯曲”。
从文中“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可知,“仔细”指在观察爬山虎细小的脚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其形态,以至于能够联想到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一相似的形象。因此,“马虎”的反义词在文中为“仔细”。
4.本题考查概括段意。
本段描述了爬山虎如何利用其脚部的细丝巴住墙,并通过弯曲细丝将嫩茎拉紧,从而一步步向上攀爬的过程。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突出了爬山虎独特的攀爬方式和强大的生命力。
故可概括段意为:爬山虎如何依靠其脚上的细丝巴住墙并一步步向上爬的过程。
5. 列数字 深度 宽度 6. 拟人 喜爱 7. 向阳 隐蔽 干燥 平坦 8.①作者注意到了蟋蟀住宅门口的细节,特别是门口的微斜和平坦程度。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显示出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②通过描述门口被“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作者推断出这是蟋蟀的行为结果。这种推断需要基于长时间的观察和观察者对蟋蟀行为习性的了解,进一步证明了作者观察的仔细程度。③作者用“弹琴”来形容蟋蟀在平台上的叫声,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也反映出作者对蟋蟀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
【导语】这篇节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蟋蟀住宅的构造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细节。文本通过具体的尺寸描述,如“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以客观严谨的语言勾勒出蟋蟀住宅的形象,使读者更易于想象其微观世界。同时,文中将草丛形象地比作“门”,赋予了蟋蟀生活更多的情趣和生动性,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叙述,作者不仅展现了蟋蟀的生活构造,还流露出对小生命的敬重之情。
5.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从“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中的“九寸”“一指”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九寸深”和“一指宽”,作者准确而具体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和宽度,让读者对蟋蟀住宅的规模和空间有了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这种说明方法使得描述更加精确、客观,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6.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句子的理解。
“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句子通过将蟋蟀的叫声比作“弹琴”,作者赋予了蟋蟀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蟋蟀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这说明了蟋蟀选择住宅的位置是向阳的。向阳的位置有利于蟋蟀获取充足的阳光,保持住宅内的温暖和干燥。“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这句话揭示了蟋蟀住宅的隐蔽性。隐蔽的住宅可以保护蟋蟀免受天敌的侵袭,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句话说明了蟋蟀住宅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在潮湿或雨季,住宅能够迅速排水,保持内部干燥,这对于蟋蟀的生存至关重要。“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这句话描述了蟋蟀住宅的“门”。这丛草不仅起到了隐蔽的作用,还作为了住宅的出入口,为蟋蟀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进出通道。
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作者能够注意到蟋蟀住宅的位置朝向和周围环境,这需要对蟋蟀的生活习性有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才能如此准确地描述出蟋蟀住宅的位置特点。“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作者能够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蟋蟀住宅的尺寸,这需要对蟋蟀住宅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记录。这种精确度只有在长时间、细致的观察下才能达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作者能够注意到蟋蟀对门口的布置和整理,这需要对蟋蟀的行为习性有深入的观察。只有观察到蟋蟀在门口的活动,才能如此生动地描述出蟋蟀对门口的精心打理。“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作者能够捕捉到蟋蟀在安静时的叫声,并将其比作“弹琴”,这需要对蟋蟀的叫声有敏锐的听觉和深入的观察。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倾听和观察,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蟋蟀的叫声特点。
9. 绿幽幽 广阔无边 微弱 黑暗/漆黑 10. 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光线中看清周围东西。 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能看得很远。 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看同一个东西看得更清楚。 11. 因为这里的 “灯光” 并不是真正的灯光,而是指海底的鱼身体发出的光,是一种特殊含义的表述。 因为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所以看起来就像有明亮的 “灯光” 一样。
【解析】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②段中“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第①段中“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第②段中“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第①段“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第③段"在漆黑的海底"。通过上述句子,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10.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是指引我们在文本中寻找信息的重要线索。例如,题目中提到“鱼眼的特点”,“鱼眼特点”就是关键词,我们在阅读文本时要重点关注与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内容。
第②段中“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很远。又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可得出答案。
11.本题考查引号的特定作用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整合能力。
“灯光” 一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造灯光,而是一种特殊指代,加引号是为了表明这里的 “灯光” 具有特殊含义,需要结合文本去分析和领会它实际上指的是海底生物自身发出的光这一特殊现象。
文中第②段解释了 “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 这表明海底的一些鱼进化出了发光器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通过发光器能够发出光。这些光在黑暗的海底就显得格外明亮,就像 “灯光” 一样。这是海底生物为了适应黑暗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独特生存技能,用于在黑暗中进行觅食、交流和导航等活动。
12. 红红火火 开开心心 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13. 总分总 美丽 奇异 宝贵 14.我觉得雪花很美。雪花携着寒风,犹如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开呀!过不多久,这美丽的小精灵就给大地披上了一身银装。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飘飘洒洒”是AABB式词语,仿写如:星星点点、明明白白、多多少少、蹦蹦跳跳、隐隐约约、轰轰烈烈、吞吞吐吐、密密麻麻、郁郁苍苍、世世代代、歪歪斜斜等。
“千姿百态”是含有数字的词语,仿写如:千奇百怪、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疮百孔、千灾百难、千娇百态。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结构和提取关键信息。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来写,第一自然段是总写雪花的可爱,最后一段互应第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再次表达了出了雪花的可爱。仔细阅读文章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从“雪花是美丽的”“雪花是奇异的”“雪花是宝贵的”可知,中间部分分别写了雪花的美丽、奇异和宝贵。
1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先回答你觉得雪花美不美,然后写几句话来赞美雪花,可运用学过的诗句。
示例:我觉得雪花很美。点点雪花,零落在这季节的末端,冬季似乎也为这离别的到来,显得不胜娇羞,雪花是团团簇簇的,此时却倍显华美,在那一缕和煦的阳光下,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冬天的雪花,分外妖娆,江山真是如此多娇。北方的冬季,是严寒的,少了南方的娇气。
15.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这里指红蚂蚁绑架黑蚂蚁儿女的不道德行为 谴责 16.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17.B 18.在大树下,我看到无数蚂蚁像 一条弯弯曲曲的黑色链子,一只挨着一只向前爬行。
【解析】15.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意思。
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就明确指出红蚂蚁不会抚育儿女也不自己寻找食物,而是通过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这种行为违背了正常的道德准则,故“占为己有” 的意思是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行据为自己所有。作者用 “占为己有” 这个词来描述红蚂蚁的行为,显然是对其这种不道德行为的批评和指责。
1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中,“我” 询问拉茜怎么知道红蚂蚁走的路,文章的第⑦自然段拉茜回答 “我沿路撒了小石子”,直接说明了她通过撒小石子做记号的方式来追踪红蚂蚁行走的路线。故拉茜知道红蚂蚁走哪条路的相关语句是:“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提到其他红蚂蚁能顺着原路回去,而被叶子截走的几只蚂蚁迷路了。这表明红蚂蚁是依靠记忆来认路回家的,被截走改变了它们原有的路线,导致记忆失效,所以迷路了。
故选B。
18.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
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曾长时间连续细致地观察过蚂蚁搬家。只见蚂蚁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一只接一只,有序地搬运着食物和幼虫。它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指挥,有的负责运输,齐心协力朝着新的巢穴前进。
19.(2)√ (3)√ (4)√ 20.ABD 21.前文说螺是建筑家,“设计”和“施工”是建筑方面的常用语,运用这些词更能体现螺善于建造房子。 22.示例:河狸是著名的“建筑师”,它们在洪水林地筑起小水坝,入口就藏在水下,并在水坝四周围起静水区,以此为基地建成自己的巢穴。白蚁是“超级城市规划师”,它们用嘴将唾液、泥土和粪便混合成坚固的“混凝土”,可以保证建成的“高塔”屹立很久。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第一自然段“螺类动物有海螺、田螺和蜗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无脊椎软体动物。”这句话可以找到答案,常见的螺类动物有海螺(√)、蜗牛(√)、田螺(√)。
20.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A.文中第3自然段提到“有些螺是过漂浮生活的,这类螺的壳长得薄而轻巧”,说明螺壳会根据漂浮生活的环境而变得薄而轻巧。
B.文中第3自然段指出“在多石的水底,为避免磨损,壳就长得很厚实”,表明在多石的水底环境中,螺壳会生长得厚实。
C.文中第4自然段“足的后端长着壳盖,以免侵扰”,主要说的是壳盖的作用是防御不速之客的侵扰,并非直接说明螺壳根据所处自然环境生长。
D.文中第3自然段说“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里爬不出来,所以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体现了在多淤泥的水底环境下,螺壳会长出刺来适应环境。
故选ABD。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施工”指按照设计的规格和要求建筑房屋、桥梁等。在文中说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自然环境来“设计”和“施工”的,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螺壳的形成过程比作人类的建筑活动。 因为前文把螺说成是“单身住宅建筑家”,所以使用“设计”和“施工”这样建筑方面的常用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螺壳适应自然环境的巧妙变化,更强调了螺壳建造的精心和巧妙,仿佛是经过精心规划和实际操作完成的,能够突出螺在建造自身住所方面的独特能力和智慧,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螺壳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22.本题考查拓展性思维。
首先,需要回忆所了解的动物知识,思考哪些动物在建造巢穴或住所方面有独特的才能和技巧。然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举例,并详细描述它们的建筑特点和优势。
示例:蜜蜂:蜜蜂建造的蜂巢由无数个六边形巢室组成,结构精巧且坚固。这种六边形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且保证了蜂巢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