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3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桥》片段,回答问题。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用 “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 “吼道”,请分别说说老汉为什么吼。
第一次吼道:
第二次吼道:
3.片段中刻画了老汉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外阅读。
蜡烛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下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②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③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④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⑤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选文有删改)
5.用“\”在括号里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杂货铺(pū pù) 冲(chōng chòng)她笑
6.画横线的句子说明 。
7.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阿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8.对第④段中烛光融融的夜景的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石板镇虽然偏僻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B.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老阿婆也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氛围。
C.表达了作者漫步石板街时思念家乡和朋友的思想感情。
9.蜡烛的秘密是什么?请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品读课文
《穷人》(节选)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0.选文中加点字“熬”说明了渔夫 。
11.选文中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内心活动的时断时续。
C.表示递增次数的省略。
12.“嗯,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13.小说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这一情形,会说些什么?桑娜又会怎么说?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续写一个小片段。
阅读,回答问题。
抗生素的使用
【材料一】
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项目 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 人年均使用抗生素
中国 加拿大 中国 北欧 中国 美国
比例 79.4% 0.1% 80% 20% 138克 12.8克
【材料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同志直言:中国抗生素滥用情况已不容忽视。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14.阅读材料一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5.滥用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危害?
课外阅读。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6.用“√”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17.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18.在文中用“ ”线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19.注意画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老红军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挣扎会越陷越深,越用力越往下陷,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沼泽区域气候恶劣,变幻莫测。下雨时草地更滑,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掉进泥潭。同时下雨还会使草地产生沼气,使人中毒。三怕过河,万一踩不对地方,一脚踏空,则易浅处没漆,深处没顶。
20.当“我们”陷入泥潭时,老红军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 ,一个是 。结合右侧资料可知:这两个动作会使老红军 ,会使“我”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老红军 的崇高品质。
21.从对老红军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 )的品质。(多选)
A.忠于革命 B.勇敢机智 C.大公无私 D.舍己为人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 因为小伙子作为党员却排在队伍前面,老汉要维护纪律,让他排到后面去。 因为木桥即将坍塌,老汉急于让小伙子逃生,表现出对儿子的爱。 3.片段刻画了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形象。他作为党支部书记,严格要求党员排在后面;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自己却牺牲了。 4.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在洪水肆虐时,老支书严格要求党员,最后在木桥坍塌前把儿子推上桥,自己却被洪水吞没的故事。
【导语】这篇《桥》的片段通过洪水危机中的场景,生动刻画了一位老党员舍己为人的崇高形象。结尾处父子相继被洪水吞没的悲剧性场景,以留白手法引发读者深思,突显了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坚守原则、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全文语言简练有力,情节紧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第①段“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和第④段“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放肆地舔”将水拟人化,赋予水人的“放肆”姿态与“舔”的动作;“发抖”“痛苦地呻吟”把木桥当作人,写出木桥在洪水冲击下的状态,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②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当时洪水肆虐,作为党员的小伙子却想插队,老汉“吼”是为了维护秩序,体现党员应有的纪律性,让群众先撤离。
第⑦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此时木桥即将坍塌,情况危急,老汉“吼”是为了让小伙子赶紧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示例:第一次吼道:当时洪水很凶猛,大家都在按秩序撤离,而小伙子作为党员却想插队,老汉“吼”是为了严肃党纪,让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生的机会先让给群众。
第二次吼道:木桥马上就要塌了,情况万分危急,老汉“吼”是因为他想让儿子赶紧离开危险的地方,快点上桥逃生。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②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可知,在洪水危急、大家都急于逃生时,作为党员的小伙子想插队,老汉毫不留情地制止,体现出他作为党员干部,坚守原则、不徇私情,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第⑦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可知当木桥即将坍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老汉又极力把生的希望推给小伙子(他的儿子),这一“推”饱含着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示例:老汉是兼具“党员担当”与“父爱温情”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洪水前他坚守岗位维持撤离秩序,发现儿子(党员)插队时,毫不留情揪出并厉声斥责,哪怕面对亲人也不突破“群众优先”的原则,尽显无私与刚正;作为父亲,当木桥即将坍塌、生死一线时,他不再是严肃的管理者,而是用“吼”的催促和“推”的动作,把生的希望强行留给儿子,瞬间流露的温情与此前的铁面形成对比,让形象更立体动人。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先明确时间(洪水肆虐时)、地点(木桥边)、人物(老汉、小伙子 <老汉儿子>)。
初始情况:洪水上涨,木桥发抖,人们逃生,老汉作为党员干部维持秩序。
核心冲突:老汉揪出想插队的党员(自己儿子),让他排到后面。
后续发展:洪水进一步上涨,木桥即将坍塌,只剩老汉和儿子,老汉推儿子上桥。
结局:木桥塌了,儿子和老汉先后被洪水吞没。
将这些情节整合,概括为洪水危急时,老汉先严格要求儿子守秩序,后在木桥将塌时推儿子逃生,最终父子都被洪水吞没的故事,突出事件的核心过程与结果。
示例: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在洪水肆虐、木桥摇摇欲坠的危急时刻,作为党员干部的老汉,先是严格要求想插队的党员(自己的儿子)遵守秩序排到后面,后来在木桥即将坍塌的生死关头,又果断地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最终父子二人都被洪水吞没的故事。通过对洪水场景的描写以及老汉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展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也凸显出老汉在群众利益和父子亲情间的抉择,体现出他作为党员的担当与作为父亲的深情。
5.pū chōng 6.老阿婆的日子很艰难 7.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的人。 8.B 9.不卖蜡烛
【分析】5.本题考查多音字字音。
多音字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所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读音,平时注重积累。
“铺”表示铺子、商店时读pù,如:商铺、店铺。“冲”表示对着,向着时读chòng,如:冲他走来。
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从“缩进去的空当”、“简陋的摊位”这些描写中,可见老阿婆的日子很艰难。
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停电能让老阿婆的生意好,但也会给大家带来不便。从“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中,可见老阿婆心地善良,心中想着他人。
8.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子意思完整,表达合理即可。《蜡烛的秘密》主要内容:虽然小镇老停电,但三家杂货铺老板都不肯卖蜡烛,把生意让给生活艰难的老阿婆做。反映了小镇居民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从“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和“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中可知,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约定:不卖蜡烛,把生意让给生活艰难的老阿婆做。
10.为了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11.A 12.指的是西蒙已经不在了,孩子们怎么办。 13.看到熟睡的孩子,渔夫高兴地说:“哦,桑娜,你干得真不错,我还以为你会不同意呢。”桑娜不好意思地说:“瞧你说的,我还以为你不肯呢。”
【解析】10.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字词的含义。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是在渔夫决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养后说的,因此“熬”字说明了虽然家里已经比较困难了,但是渔夫打算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就算是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也愿意熬。
11.本题考查对省略号作用的掌握。
省略号有以下作用:(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4)表示静默或思考;(5)表示语言的中断,语意未尽。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不是连接一起的,而是转移了话题,所以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语言的中断,语意未尽。注意区分说话断续的作用,说话断续前后的话题是一致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联系上下文可得出答案,桑娜告诉渔夫西蒙不在了,留下两个很小的孩子,渔夫便说“是个问题”,因此可知“这个问题”指的是西蒙已经不在了,孩子们怎么办。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题干要求续写故事,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中国滥用抗生素情况严重。 15.①使人体免疫力下降;②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分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表格,从“无处方购买抗生素”中中国的比例大大高于加拿大。从“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中中国比例高于北欧,从“人年均使用抗生素”中中国的比例高于美国可知中国滥用抗生素情况严重。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材料二,从“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让病菌产生耐药性。”可知答案。
16.以 折 竟 像 17.庭院中: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含笑: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18.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 19.深山含笑指两位村子里的老师,表达了作者对边远山区默默贡献的知识青年的敬仰和佩服。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相近词语的考查。“以”有表示“因”的意思,“已”有“表示过去”的意思,结合语句“含笑不以艳丽著称”中有含笑不因艳丽著称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以”。“佩服”的意思是“钦佩,信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折服”的意思是“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两者意思相近,只是佩服比折服更深一些是特别的折服才叫佩服。所以语句“我被另一种含笑花折服”中正确答案是“折服”。“竟”有“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竞”有“比赛,互相争胜”的意思,语句“竟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中的“竟然”正确答案是“竟”。“像”作动词用,一是表示跟某些事物相同或相似;二是表示如同的意思。“向”有“方向、向谁学习”的意思,语句“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中“像”有“如同”的意思。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从语句“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可以知道“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从语句“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可以知道“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从语句“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可以知道,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把握。比喻的修辞手法,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它由两部分构成,本题和喻体是相似的两个事物。语句“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把“深山含笑”比作了“北方佳人”,写出了深山含笑的美。语句“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中把“乔木”比作了“游龙”,写出了乔木的高大。
19.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上文可以知道“另有一株”“深山含笑”不是指真的花,而是“那两位来村子里支教的老师”,所以我的理解是“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两个来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就像深山含笑那样美丽、潇洒,他们默默在边远山区做着贡献,他们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20. 顶 甩 陷得更快、更深 尽快脱离危险境地 舍己为人 21.AD
【分析】20.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由补充的资料可知,面对危险,老红军一顶、一甩两个动作,在帮助“我”尽快脱离危险的同时,他自己却往泥潭里陷得更快更深了。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老红军,他早知道会这样,可他仍然这么做了,从中可以体会到他舍己为人的品质。
21.这道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在突发的危险面前,老红军的第一反应是“小鬼,快离开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他自己快要被泥潭吞没了,但没让“我”去救他,反而嘱咐“我”“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仅舍己为人,还忠于革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