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课内阅读。
①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wèi),前三个胃是贮(zhù)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②“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bēi)哀地说。
③“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yàn)……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1.“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这是 (谁)告诉 (谁):只要不进入 就能从牛肚子里出来。
2.“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你说这些对我很有用。 B.你说这些对我没有用。
3.“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yàn)……”青头还说了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里的省略号的内容写一写。

4.通过选文,我觉得青头是一只 的蟋蟀。
课内阅读理解与鉴赏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5.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 (设问 反问)句,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小女孩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B.“终于”说明小女孩实在受不了寒冷的天气,不得不抽出一根火柴来暖和一下。
C.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幻想得到食物,因此擦燃了一根火柴。
6.用“ ”画出选文中写小女孩想象的句子,我们在朗读描写小女孩想象画面的句子时,应该用__________的语气。
7.阅读选文,我们会发现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从中可以看出她对温暖的 ;接着,为擦不擦火柴而 ;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最后,为火柴的熄灭而 。
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_________
①一只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个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②小蚂蚁听了很(满意 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 打败)了,我多伟大!我得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 炫耀)一番!”于是,它掉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③不想,归途中它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它腾空而起,飘落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个男孩看见了。男孩一边伸过一根枯枝,带它脱险,一边叹息道:“唉,真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④小蚂蚁一边喘气,一边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吗?”
⑤面对赞颂,我们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8.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9.读第2自然段,用“√”标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10.小蚂蚁为什么“疑惑不解”?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小蚂蚁困惑的原因。
11.小蚂蚁觉得自己很“伟大”的原因是( )
A.小蚂蚁爬上了地图。
B.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越过了太平洋。
C.小蚂蚁以为自己真的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越过了太平洋。
D.小蚂蚁比别的小蚂蚁长得高大。
12.读完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大墙下的小花苗
①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
②“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③“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
④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⑤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3.小花苗为什么难过得哭了起来?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4.小蜜蜂给小花苗想的办法是 。小蜗牛给小花苗出的主意是 。
15.读句子,体会小花苗的心情。(填序号)
A.绝望 B.平静 C.快乐 D.恍然大悟
(1)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
(2)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 )
(3)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
16.发挥想象,攀上墙头见到阳光以后的小花苗再次遇到了小蜗牛,它会说些什么?
17.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对小花苗说些什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图书宣传海报
乐乐特别喜欢读书,这天,妈妈陪他一起去书店,他看到了书店的宣传海报。
材料二: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18.材料一中100%说明这套书 ,75%说明这套书 。
1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材料一中书籍的封面有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蟋蟀,可以猜测这本书讲述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
(2)这套书一共有10本。( )
(3)这套书打折了,说明书的质量不好,人们不喜欢读。( )
(4)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靠嘴发出悦耳的响声,所以又叫秋虫。( )
20.如果你是乐乐,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要不要买材料一中的书籍呢?说一说理由。
说明文阅读。
生命之网
①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由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蜂巢也常被田鼠破坏。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繁茂了。
②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③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几种动物所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
④在自然界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
2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茂盛——( ) 复杂——( )
2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长得繁密茂盛。( )
(2)(互相)依附而存在。( )
23.“生命之网”指的是( )
A.生命像网一样交织在一起。
B.有生命的网。
C.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而组成的网。
24.根据文中的内容,完成下列食物链。
红三叶草 → → →
2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 青头 红头 第四个胃 2.B 3.你可以慢慢的沿着牛咀嚼的动作,慢慢的回到他的嘴里,在嘴里以后,耐心等待他打喷嚏的时候,我会帮助你的! 4.机智勇敢
【解析】1.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理解。
从第①段中“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这是青头告诉红头:只要不进入第四个胃就能从牛肚子里出来。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说的这些并不能改变我现在的处境,也不能帮助我逃脱”。红头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绪,他认为青头的话对他当前的困境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故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这段对话发生的情境——红头被牛吞进了肚子里,青头正在外面通过对话给予红头安慰和鼓励,并试图告诉他如何从牛肚子里逃脱。青头接下来可能会说的话应该继续围绕如何帮助红头逃脱的主题,同时考虑到红头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他更多的安慰和鼓励。
示例:“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那时候,它的嘴巴会微微张开,你就趁机用尽全身力气,从它的牙齿缝里或者喉咙口那里拼命往外跳。记住,一定要快,而且不能慌张。”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选文可知,在红头陷入困境时,青头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安慰和鼓励红头,展现出了它的智慧和勇气。同时,青头也表现出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一直关心着红头的安危,并愿意为它提供帮助和支持。从中可以看出青头是一只勇敢、机智、关心朋友、善于安慰和鼓励他人的蟋蟀。
5. 设问 C 6.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多么舒服啊! 满足、喜悦 7. 渴望 犹豫 喜悦 失望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画线句子先提出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的疑问,接着给出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的回答,所以是设问句。
C.结合文中“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擦燃火柴主要是因为她的小手几乎冻僵了,想暖和暖和小手,而不是因为太饿幻想得到食物,该项理解错误。
故选C。
6.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和朗读语气。
结合文中内容,小女孩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擦燃火柴,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这一想象中的画面。她的现实处境是非常悲惨的,小手几乎冻僵,生活困苦。而此时出现的大火炉是她内心极度渴望温暖的体现,故写小女孩想象的句子为: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朗读时要用充满幸福、向往的语气,仿佛自己也沉浸在那温暖舒服的火炉旁;同时,“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也体现出小女孩在想象中陶醉于温暖的感觉,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陶醉感。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可以看出小女孩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对哪怕一点点温暖都充满渴望,希望火柴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内心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擦燃火柴,因为她担心火柴卖不出去会遭到责罚,所以表现出犹豫的心情。当火柴点燃后,“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里体现出小女孩沉浸在火柴带来的温暖中,感到陶醉、幸福和满足。“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火柴熄灭后,温暖的火炉消失了,小女孩又回到了寒冷的现实中,此时她的心情必然是失望、失落或者难过的。
8.一只蚂蚁 9.得意 征服 炫耀 10.
小蚂蚁一边喘气,一边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吗?” 11.C 12.面对赞颂,我们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解析】8.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短文的题目就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体现,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听到一位小男孩的赞美之词,以为自己能够征服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了,得意非凡,却不料被一阵风吹得腾空而起,才知道自己原来连一个小水洼都跨不过去。文章告诉我们,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根据短文内容,短文的题目可以以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做题目:《一只蚂蚁》。
9.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满意:因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快乐。
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征服:用力量制服或战胜。
打败:战胜敌人或对手。
荣耀:光荣。
炫耀:夸耀显示。
根据文章第②段“我多伟大”可知,小蚂蚁很自得,由此可知,第一个空应选“得意”,表现小蚂蚁的骄傲自满;
根据文章第②段“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可知,小蚂蚁觉得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制服了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而不是战胜了敌人,由此可知,第二个空应选“征服”;
根据文章第②段“向伙伴们”“一番”可知,这里应选动词“炫耀”,表示小蚂蚁要向伙伴们夸耀显示。
10.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的能力。
要求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的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根据短文第④自然段中“小蚂蚁一边喘气,一边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吗?’”可知,小蚂蚁的困惑源于它之前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但现在却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它感到疑惑不解,这就是它困惑的原因,画出“小蚂蚁一边喘气,一边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吗?’”这一句即可。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短文第①、②自然段中“一个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和“小蚂蚁……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我多伟大!”小蚂蚁听到男孩的赞美后,误以为自己真的征服了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因此觉得自己很“伟大”。选项C最符合这个意思。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听到一位小男孩的赞美之词,以为自己能够征服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了,得意非凡,却不料被一阵风吹得腾空而起,才知道自己原来连一个小水洼都跨不过去。结合第⑤段“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可知,这句话总结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劝诫人们要自审,不能骄傲自大。由此可知,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道理,写出“面对赞颂,我们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这句话即可。
13.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 14. 把大墙推倒 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 15. A D C 16.例:谢谢你,我是以前大墙下瘦弱的小花苗,正是你的鼓励,才让我有机会见到温暖的阳光。 17.我会对小花苗说:“你真棒,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希望你继续攀登,给自己创造一片新天地。”
【解析】1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通过第①自然段中的词语“又瘦又小”可知,写出了小花苗的样子,与前面的其他植物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小花苗难过得哭了。故句子“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了起来。”是小花苗为什么难过得哭了起来的相关句。
14.本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可知,小蜜蜂给小花苗想的办法是:把大墙推倒;根据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的小蜗牛说。”可知,小蜗牛给小花苗出的主意是: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
15.本题考查了体会人物心情。
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词语的含义去体会人物的心情。
A.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B.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C.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
D.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通常用于描述在经历某种启发或理解之后,对某个问题或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1)小花苗看到其他植物都生机勃勃,自己见不到阳光,长得又瘦又小,所以心里是感觉没有希望。故选A。
(2)小花苗受到了小蜗牛的这句鼓励的话才有了信心,所以这句话给小花苗启发。故选D。
(3)小花苗最终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可想而知它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故选C。
16.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画面写出来。如:谢谢你小蜗牛!我是以前大墙下那个又瘦又小的小花苗,正是因为有了你的鼓励,才让我鼓足了勇气,努力成长,终于有机会见到了阳光。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围绕小花苗的坚持不懈、乐观自信的态度这几个方面展开想象,写出自己想对小花苗说的话。如:我会对小花苗说:“小花苗你真是好样的,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不妥协,坚持不懈地努力向上成长,最终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我要向你学习。”
18. 是精品 价格是原来的75%(打七五折) 19. √ × × × 20.例:买。虽然不知道书里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但通过插图可知其中一本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蟋蟀,肯定有关于它的介绍,要更全面地了解蟋蟀,可以一读。
【解析】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材料一中100%后面接精品,说明这套书被标记为“100%精品”,这表示该“典藏小说系列”的书籍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是精心挑选和编辑的优质图书。这一描述旨在吸引读者的注意,表明出版社或书店对这套书籍的品质有着高度的认可和自信。
这里的“75%价格”指的是这套书籍正在以特价版的形式销售,其价格可能是原价的75%,即打了七五折。这是一个价格优惠的提示,旨在吸引顾客购买,因为通过打折销售,读者可以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高品质的书籍。
19.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
(1)书籍的主题与封面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封面作为书籍的“门面”,不仅仅是装饰或吸引读者的手段,它还承载着传达书籍主题、内容、风格乃至情感基调等重要信息的功能。所以书籍的封面有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蟋蟀,可以猜测这本书讲述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故此项正确。
(2)图片中并未明确提及这套书一共有多少本,只是展示了书籍的宣传海报,无法从海报上得出书籍的具体数量。故此项错误。
(3)书籍打折并不一定说明其质量不好或人们不喜欢读。打折可能是为了促销、清库存或吸引更多读者购买而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故此项错误。
(4)根据材料二中“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可知蟋蟀是靠翅膀发声的,而不是靠嘴。同时,“秋虫”只是蟋蟀的别称之一,与其发声方式无关。故此项错误。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如果乐乐对“典藏小说系列”的书籍感兴趣,并且想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那么他可以考虑购买。尽管图片上没有直接展示书籍的具体内容,但“100%精品”和“特价版”的标签表明这套书籍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封面上有蟋蟀的图片,书籍很有可能会讲解一些蟋蟀的知识。同时,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让人生散发书香,对于热爱阅读的乐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21. 稀疏 简单 22. 繁茂 依存 23.C 24. 土蜂 田鼠 猫 25.告诉我们在自然界里,动植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我们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解析】21.本题考查反义词。
“茂盛”描述的是植物生长得非常繁密、旺盛的状态,其反义词应表示相反的状态,即植物稀疏、不茂盛,因此反义词为“稀疏”。
“复杂”指的是事物结构、关系等繁多而难以理解,其反义词应表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所以反义词为“简单”。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第①段中“自然就长得繁茂了”此句表示自然就长得繁密茂盛了。故“形容草木长得繁密茂盛”的词语在文中是“繁茂”,它直接描述了草木生长茂盛的状态。
(2)第④段中“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此句表示动植物之间有这种(互相)依附而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故“(互相)依附而存在”的词语在文中是“依存”,表示生物之间互相依赖而生存的关系。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④段中“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可知,答案是C。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中第①段“红三叶草是专门由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蜂巢也常被田鼠破坏。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可知,红三叶草是由土蜂传粉,土蜂酿的蜜被田鼠偷吃,田鼠的天敌是猫,所以红三叶草形成的食物链为:红三叶草→土蜂→田鼠→猫。
2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章通过描述猫、红三叶草、土蜂、田鼠之间的生态关系,展示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这提醒我们,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是脆弱的,任何一方的破坏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因此,我们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