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盘古开天地(节选)
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②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③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1.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和第一个方框的示例完成下列图示。
2.第①段中的“大鸡蛋”指的是 。
3.从课文片段中找出神奇的地方,并写一写感受。
找到的句子是: 。
感受: 。
4.读第②段,我知道写盘古动作的词有: 等。
5.读着画横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6.(1)你心中的盘古是怎样的? 。
(2)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
7.我们学习了“提问”,请提出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回答。
你的问题: 。
你的答案: 。
阅读以下短文,完成习题。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两次大战
_________之战
①黄帝不喜欢战争。但是,他面临的是一个极度混乱的时代,各方诸侯不断侵扰边境,将士们时刻处于警觉状态,睡觉都不敢脱掉铠甲、摘下头盔。因此,黄帝不得不应付来自各地的威胁。他一面组织军队,一面训练各种野兽,以加强战斗力。
②黄帝和炎帝在阪泉进行了一场大战。炎帝使用火攻击黄帝,而黄帝依靠雷雨打退了炎帝的进攻。随后,黄帝率领老虎、豹子、豺狼、熊罴从地面发动攻击,雄鹰、大雕从空中发动攻击。一时间,战场天昏地暗。经过三次交锋,炎帝战败并臣服于黄帝。此后,炎、黄两大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黄帝取得了最高统治权。
③这次大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十分重要。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引以为荣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_________之战
名称 ________之战 主要指挥官 黄帝:五方天帝之首,与炎帝在阪泉的大战取得了最高统治权。
蚩尤:牛头人身,曾是炎帝的部下,随着炎帝的失败,他假意臣服于黄帝,随后发动了叛乱,向黄帝下了战书。
发生时间 约4600年前 地点 古涿鹿
参战方 黄帝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 参战方兵力 势均力敌
战争中的重要发明 伤亡情况 蚩尤部落大部阵亡
战胜方 黄帝部落联盟 战败方 蚩尤部落
8.文中“一时间,战场天昏地暗。”这一句突出了这场战争的( ),其中“一时间”可以替换为( )
A.热烈 B.猛烈 C.激烈 D.强烈
E.临时 F.霎时 G.有时 H.当时
9.对文中加点词语“臣服”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屈服称臣,接受统治。 B.炎帝屈服称臣,接受统治。
C.炎帝被黄帝处死 D.炎帝战败,黄帝取得胜利。
10.
《史记·五帝本纪》中曾有记载,黄帝与炎帝的战争起因是“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这段资料的意思就是:神农氏部落统治末期,诸侯乱战、百姓受苦,但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平定战乱。(1)结合你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的了解,“神农氏”指的就是 ,关于神农氏的传说你还知道《 》。
(2)请你结合短文写出炎黄之战的经过是 ;结果是 。
11.在表格中有一空格是关于“战争中的重要发明”,联系你的课外阅读,在这一次大战中的重要发明创造指的是( )
A.文字 B.锅 C.指南车 D.冶炼技术
12.如果请你以“战争地点”为这两次上古时期的著名战争写标题,那应该是《 之战》和《 之战》;如果是以“战争人物”来写标题那应该是《 之战》以及《 之战》。
13.据推测,短文中写到的战争地址就位于现在的延庆区张山营镇上阪泉、下阪泉两村附近。在这里还有一块纪念碑,刻有炎黄阪泉之战的文字介绍。如果请你来做小讲解员,你打算怎样讲出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呢?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课内阅读
普罗米修斯(节选)
①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chéng chěng)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②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shù sù)你。”
③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④火神不敢违(wéi wěi)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⑤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xī qī)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1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15.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敬佩—( ) 惩罚—( ) 饶恕—( )
16.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17.从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课外阅读。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节选)
①赫拉克勒斯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路过高加索山时,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搭救了为人类盗火而被宙斯悬吊在悬崖绝壁的普罗米修斯;在崇山峻岭中,他与凶猛的狮子搏斗,捕杀了残害人类的猛狮,为民除掉大害。他的威望和名声越来越大。
②一天,他路过伊利斯城邦,看到国王颁布的榜文:谁如能在一天之内将国王的牛棚打扫干净,将得到国王牛群十分之一的奖赏。其实这是国王设下的一个圈套,他想让那些傻瓜给他白干活。因为国王的牛棚因为长年没有打扫,牛粪堆积如山,一个人别说用一天,就是用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清理干净。赫拉克勒斯知道这些后,决定戏弄一下贪婪的国王。
③他觐见了国王,并找来证人,写下了契约。
④其实,赫拉克勒斯早就有了锦囊妙计。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是国王赖账了。“大力神”一怒之下赶走了国王。长期受到国王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⑤这就是他离家后干的第12件别人无法完成的伟业。赫拉克勒斯为了庆祝自己历尽艰难险阻取得的胜利,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18.解释词语。
焕然一新:
拍手称快:
19.赫拉克勒斯用什么方法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0.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件,分别是 、 、 是详写,结局是 ,其中 。
阅读检测台。
神农尝百草
古时候,所有的植物都长在一起,哪些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神农就带着一批随从,来到西北大山,搭起木架爬上山去。
白天,神农领着随从们在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随从们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百草的功用都清清楚楚地记载下来。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随从们赶紧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能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又指指自己的嘴巴。随从们忙把那灵芝放到嘴里嚼嚼, 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毒气解了,头不昏了,能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能起死回生。随从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不能回!人们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神农尝完百草,为人们找到了许许多多能医病的药草,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林海。没了木架,可怎么下山呢?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随从们接上天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人们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2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
古时候人们分不清各种植物的功用
22.神农为黎民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   )(多选)
A.遍尝百草 B.记载百草功用
C.搭建木架 D.种植林海
23.画“﹏﹏﹏”的句子是对神农的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神农 的品质。
24.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写出理由。
课内阅读。
女娲补天
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 )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元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 )了一只大乌龟,( )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 )成灰,( )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2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把选文补充完整。
26.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容易——( ) 安全——( ) 稀薄——( )
27.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的颜色为。
28.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娲具有 品质。
29.根据选文内容把女娲补天的过程补充完整。
找五彩石 ——杀乌龟——杀 ——烧芦苇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抡起斧头,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天地形成 2.混沌的宇宙 3.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句中抓住天、地的特点,用精妙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天地形成充满神奇色彩。 4. 坐 拿 劈 5.盘古看见身边有一把银光闪闪的斧头,拿起斧头,紧紧握住斧柄,深深吸了一口气,“啊”地大叫一声,用尽全力,朝眼前的黑暗劈去,“咣”,宇宙间出现了一道裂缝。 6.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 盘古,你是人类生命的起源,你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我衷心地感谢你。 7. “大鸡蛋”为什么加引号? 这里的“大鸡蛋”并不是指真正的鸡蛋,是指宇宙。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大意的总结。
分析短文内容,由第①段中的“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可知,本段主要讲的是“宇宙混沌,盘古沉睡”。
由第②段中的“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可知,本段主要讲的是盘古用斧头开天辟地。
由第③段中的“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可知,本段主要讲的是盘古头顶天,脚立地,顶天立地的事情。
2.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分析短文第①段中的“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可知,“大鸡蛋”指未分开的天地,混沌宇宙。
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对短文中体现神奇之处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写出感受,例如: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句中将盘古开天辟地后对天地的形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短文更加完整。
4.本题考查的是对主要内容以及词语的抓取。
分析第②段中的“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可知,其中写盘古动作的词有:睁、翻、拿、劈、坐等。
5.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辨析。
分析句子“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可知,我听见一声雷鸣般的巨响,紧接着,看到一丝丝微光不断闪耀,通过微光看到一个巨人拿着斧子站在光里。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
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分析盘古的形象,并对盘古说一些话。
(1)分析短文内容,结合课外知识积累可知,盘古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盘古开天辟地,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立于天地之间,以后每日曾高一丈地每日郑厚一尺,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很多年,天高的不能再高,地深的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9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支撑着天和地,是他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所以由上可以看出,盘古是具有无畏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你是那么的伟大,你把混沌一片地世界变成了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 你为了不让天地合拢在一起,就用自己的身体头顶天,脚蹬地,把天地分开,最后你却牺牲了自己。是我所敬佩的人。
7.本题是开放型题目。
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根据短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回答。例如:
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精神?
答案:无私奉献、大无畏的开创精神。
8. C F 9.B 10. 炎帝 神农尝百草 在阪泉,炎帝使用火攻击黄帝,而黄帝依靠雷雨打退了炎帝的进攻。随后,黄帝率领老虎、豹子、豺狼、熊罴从地面发动攻击,雄鹰、大雕从空中发动三次攻击 炎帝战败并臣服于黄帝 11.C 12. 阪泉 涿鹿 炎黄 黄帝与蚩尤 13.炎、黄两大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黄帝取得了最高统治权。
【解析】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第②段“炎帝使用火攻击黄帝,而黄帝依靠雷雨打退了炎帝的进攻。随后,黄帝率领老虎、豹子、豺狼、熊罴从地面发动攻击,雄鹰、大雕从空中发动攻击。”“一时间,战场天昏地暗。”句子突出了这场战争的激烈,其中“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可以替换为霎时。故依次选C、F。
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阅读短文第②段“经过三次交锋,炎帝战败并臣服于黄帝。”“炎、黄两大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黄帝取得了最高统治权。”句中“臣服”意思是炎帝屈服称臣,接受黄帝统治。
故选B。
10.本题考查阅读积累与拓展。
①结合文本“神农氏世衰”“神农氏弗能征”及阅读积累可知,“神农氏”指的就是炎帝,关于神农氏的传说如《神农尝百草》《铲草兴锄》《赐剑斩恶龙》等。
②阅读短文第②段“黄帝和炎帝在阪泉进行了一场大战。”可知该段主要写炎黄大战,“于是在阪泉,炎帝使用火攻击黄帝,而黄帝依靠雷雨打退了炎帝的进攻。随后,黄帝率领老虎、豹子、豺狼、熊罴从地面发动攻击,雄鹰、大雕从空中发动攻击”“一时间,战场天昏地暗。经过三次交锋”点明具体过程,“经过三次交锋,炎帝战败并臣服于黄帝。”点明炎黄之战的结果:炎帝战败并臣服于黄帝。
11.本题考查阅读积累。
阅读表格中有一空格是关于“战争中的重要发明”,联系课外阅读“黄帝率领部众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交战。蚩尤不仅野蛮而强悍,还会法术。他在两军交战时造出一场大雾,黄帝的士卒因迷失方向而发生混乱。紧要关头,黄帝推出了秘密武器---指南车。凭借指南车在大雾弥漫的涿鹿战场上辨明方向后,黄帝率军一举战胜了蚩尤。”可知,在这一次大战中的重要发明创造指的是指南车。
故选C。
12.本题考查拟题的能力。
找出”战争地点”与“战争人物”,并利用其特点拟标题。短文第②段“黄帝和炎帝在阪泉进行了一场大战。”及表格“地点:古涿鹿”可知,两次的战争的地点分别是阪泉和涿鹿,因此可用《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为标题;作战双方的主要人物分别为黄帝和炎帝,黄帝与蚩尤,因此可用《炎黄之战》和《黄帝与蚩尤之战》为标题。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
题干要求如何讲出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清事件的缘由,结合第③段“这次大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十分重要。”谈谈战争的意义。如:黄帝面临的是一个极度混乱的时代,各方诸侯不断侵扰边境,将士们时刻处于警觉状态,睡觉都不敢脱掉铠甲、摘下头盔。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不能安居乐业,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使炎、黄两大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建立统一的国家,建立最高统治权,这样有利于人民团结,促进制度完善,经济文明的发展。
14.chéng shù wéi xī 15. 佩服 惩治 宽恕 16.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17.我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勇敢,在痛苦面前,他依然坚定为人类造福的信念毫不动摇。
【解析】14.考查的是字音。
①“惩罚”的“惩”的读音为“chéng”,意思是责罚、处罚。
②“饶恕”中“恕”读音为“shù”,意思是宽恕。
③“违抗”中“违”的读音为“wéi”,意思是违法并抗拒。
④“双膝”中“膝”的读音为“xī”。意思是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15.考查的是词语的近义词。
①“敬佩”的意思是钦佩,故近义词为“钦佩”。
②“惩罚”的意思是责罚、处罚。故近义词为“处治”。
③“饶恕”的意思是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故近义词为“原谅”。
16.考查的是改写句子。
阅读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可知,这句话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需要把疑问词什么去掉,把问号改成句号,把否定改成肯定。故答案为: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17.考查的是理解句子能力。
阅读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可知,这句话是普罗米修斯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决不会……更不会……”说明普罗米修斯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这句话反映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18.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在文中形容牛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这里指老百姓对于赶走国王这件事感到高兴痛快的样子。 19.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20. 营救普罗米修斯 捕杀猛狮 戏弄国王 戏弄国王 赶走了国王
【解析】18.本题考查利用文本信息和生活积累。
阅读词语所在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知“焕然一新”在文章中是用来形容赫拉克勒斯用妙计冲洗牛棚后,原本又脏又臭的牛棚呈现出了干净整洁的状态。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长期受到国王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说明老百姓早就盼着能把国王赶走了,“拍手称快”在这里是形容老百姓对于赶走国王这件事感到高兴痛快的样子。
19.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文中找到关键词“牛棚”“打扫”然后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到答案。
从第④段的句子“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知答案。
20.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介绍赫拉克勒斯做的两件事:营救普罗米修斯和捕杀猛狮,第②自然段到第④自然段介绍了赫拉克勒斯做的另外一件事:戏弄国王其中。
文章用三段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赫拉克勒斯是怎样戏弄国王的,所以戏弄国王是详写;从第④段的句子“‘大力神’一怒之下赶走了国王”结局是赶走了国王。
21. 神农领着随从们在西北大山尝百草 神农找到了许多药草,白鹤把神农和随从们接上天去了 22.AB 23. 语言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24.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林海。
理由:搭的木架能够落地生根,变成茂密的树林,非常神奇。
【解析】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
首先要读懂课文,大致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时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主要写了上古时候人们分不清五谷和杂草、药物和百花,神农氏领着臣子冒着危险尝遍百草,把百草的功用记载下来,为黎明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药草,老百姓取名“神农架”纪念神农,赞美了神农关心百姓、无私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结合“古时候,所有的植物都长在一起,哪些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可知,事情的起因是:上古时候人们分不清五谷和杂草、药物和百花;结合“白天,神农领着随从们在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随从们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百草的功用都清清楚楚地记载下来。”可知,事情的经过是:神农氏领着臣子冒着危险尝遍百草,把百草的功用记载下来;结合“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人们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可知,事情的结果是:神农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药草,老百姓取名“神农架”纪念神农。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神农尝遍百草并记录百草的功效,造福百姓的故事,故选:AB。
2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的辨析及赏析。
结合“不能回!人们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可知,是抓住了神农的语言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神农关心百姓、无私付出、不怕牺牲的品质。
24.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画一句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并写出理由。
如: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随从们接上天去了。
理由:白鹤能把神农和随从接上天去,非常神奇。
25.拣来 杀 斩 烧 撒 26. 艰难 危险 黏稠 27.赤、青、黄、白、黑 28.勇敢 29. 补天 黑龙 堵地缝
【解析】2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语段选自《女娲补天》。课文讲述的是远古时候的造人之神——女娲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原文: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再不敢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26.本题考查反义词。
容易:不难。反义词是:艰难。
安全:指人没有危险。反义词是:危险。
稀薄:空气、烟雾等密度小,不浓厚。反义词是:黏稠。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可知答案。
2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女娲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事,可知她不畏艰辛的精神和为人类造福的品质。
2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元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姻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可知是找五彩石补天。
结合“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可知接着写的是杀乌龟。
结合“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可知写的是杀黑龙。
结合“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可知写的是烧芦苇堵地缝。
因此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找五彩石补天——杀乌龟——杀黑龙——烧芦苇堵地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