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人口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三节人口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8 18: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
地理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比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2.通过实例,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其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难点:
比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导入新课
在繁华的现代都市深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彰显着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如今,深圳正朝着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的目标大步迈进。然而,在这看似无限机遇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紧密相连的深刻问题。漫步在深圳的街头巷尾,我们会发现,尽管土地资源有限,仅1 997.47平方千米的平原面积,却承载着千万人口的居住、工作与生活需求。从资源数据来看,水资源总量约19.5亿立方米,202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约48立方米 / 人 年,常规能源基本匮乏。但令人惊叹的是,截至2023年末,深圳常住人口已达 1 779.01万人,并且仍在持续发展。
思考:深圳的土地资源按照一定标准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居住?深圳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为何环境承载力却较高?
新课讲授:深圳能够容纳多少人……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到2025年,深圳市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学习任务一: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项目 数据
土地资源(平原为主) 1 997.47平方千米
水资源 总量 约19.5亿立方米
202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 约48立方米/人·年
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基本无
常住人口 2023年末1 779.01万人
2.按照2023年深圳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深圳市的水资源可以供养多少人口?
人口数=19.5×108÷48 ≈4.06×107人,因此,深圳市的水资源可以供养约4 063万人。
学习任务一: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要求,按105.0平方米/人计算,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可供多少人口居住?
人口数=1 997.47×106÷105.0 ≈1.902×107人,因此,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可供约1 902万人居住。
3.依据1、2题的结论,你认为深圳市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是多少呢?主要考虑哪种资源?
土地资源可以支持约1 902万人居住,而水资源支持约4 063万人。因此,深圳市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受限于水资源,约为1 903万人。主要考虑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因为它是限制因素,决定了深圳市可以支持的最大人口数。
4.深圳自然资源匮乏,但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
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小结提升1: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素
概念
自然资源(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
消费水平(负相关)
学习任务二:探究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 根据专家估算,结合深圳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在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深圳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约为1 900万人。充分利用深圳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2 600万人。
材料二 近年来,深圳市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常住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任务二:探究人口合理容量
2.从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分析深圳市未来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加强国内外合作等。
1.专家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估算出深圳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万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万人。
2 600 1 900
小结提升2:探究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措施
意义
与环境承载力的异同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数值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世界
各国
课堂小结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影响因素
气候
概念
土壤
水文
地形
意义
与环境承载力的异同
措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