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学习目标
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主导因素。
②根据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需求,综合考虑,归纳择房思路。
③结合案例,分析人口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感受其中人地关系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人口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
影响住房区位选择的因素。
导入新课
如果你想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学区房、观景房、高档小区、普通住宅,你希望自己选择哪一种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会选择住在哪里
潍坊
房地产业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请大家思考:这句名言中所提到的“地段”一词,用地理语言来讲是指什么呢
住房的地理位置。
任务探究一:影响住房选择的主要因素
观察市中心和郊区在交通、商业、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填写市中心与郊区的对比表格。
任务探究一:影响住房选择的主要因素
项目 市中心 郊区
优势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教育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房价相对较低
劣势 人口密度大、污染严重、房价高昂、易堵车 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齐全
张先生,25岁,属低收入人群。他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因为这里房价较低。价格因素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个重要方面。
李女士,28岁,属低收入人群。她选择在城市中心与朋友合租房居住,可以均分租金,上下班方便。
杨女士,35岁,属中等收入人群。她喜欢住在市中心地区,因为这里往东有商业区的繁华,往西有人文景观的浪漫,这会让自己感受浓厚的都市味道。
刘先生,45岁,属高收入人群。他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首先是清静。因为平时工作接触人很多,回家想有一个温馨宁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交通一定要便利,社区配套设施要完备、人性化。
【问题】从这四位居民选择住房位置的考虑看,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决策
资料1 某市几位居民对住房位置的选择
(1)自然环境:居住区的位置与环境。
(2)社会经济因素:①价格因素——个人经济收入是决定住房位置的重要因素。
②交通条件——交通是否便利,外出是否方便。
③文化氛围、生活环境——小区周边文化环境影响小区的档次和舒适程度。
④公共资源——周围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住房因素选择
价格
房屋价格与自身经济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选择
交通条件
交通是否便利,外出是否方便
生活环境
住宅小区环境优美,没有噪声和环境污染,适于居住和休闲
文化气息
小区周边文化环境影响小区的档次和舒适程度
地理位置
城区的位置是否有利于生活,是否方便自己上下班,是否会经常出现内涝等自然灾害
公共资源
周围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距离商场、超市等是否较近,要保障生活质量
归纳总结 影响住房选择的主要因素
任务探究二:城市住房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经出现了人口居住郊区化的现象。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私人轿车日益普及,为了追求舒适宽敞的居住环境,人们开始向郊区迁居。郊区的低房价,进一步刺激了居民的住房消费欲望。
1.城市居住呈现郊区化倾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伴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城市中心区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2)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优美,地价、房价较低。
(3)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家庭小汽车的普及。
2.你所在的城镇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原因是什么
略。
任务探究三:人口居住郊区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居住郊区化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距离。平均通勤距离延长,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还是驾驶私人轿车,都会加大通勤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人口居住郊区化在优化城区土地利用的同时,也会给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城区周围的绿地、林地、耕地等遭侵占,环境遭到破坏。另外,郊区新建的居住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1.居住郊区化对土地利用方式带来哪些影响 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1)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①郊区原来是农业用地,随着居住郊区化,必然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使郊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②城市中心区的居住区可能发生改变,通过对旧城的改造,改变原来居住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①带来了郊区城市化,对于分散城镇职能、减轻城镇化问题有一定好处,使市中心人口密度降低,减轻了人口压力,有利于环境的改善;②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刺激汽车消费,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郊区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
不利影响:①私家车大量使用增加交通压力;②汽车的增加会加剧污染。
任务探究三:人口居住郊区化带来的问题
(1)增加居民的通勤距离,加大通勤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郊区新建居民区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郊区的交通条件、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供水、电、热、气和通信)、周边环境(休闲场所、社会治安风气)等 不如市中心。
人口居住郊区化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距离。平均通勤距离延长,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还是驾驶私人轿车,都会加大通勤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人口居住郊区化在优化城区土地利用的同时,也会给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城区周围的绿地、林地、耕地等遭侵占,环境遭到破坏。另外,郊区新建的居住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2.城市居民在郊区居住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
学以致用
如果你的家人或亲属要买房或租房,让你帮助选择,从市中心到郊区,你会推荐哪里 为什么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市政府在“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中,收集到了该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你认为反馈的问题中,合理的有( )
①高架公路需改线
②化工厂和火电厂应搬迁
③西北部绿地改建为学校
④小区的绿地面积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目前,城市多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
经济适用房,影响此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环境条件 C.地租支付能力 D.交通条件
D
A
核心素养专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3~4题。
C
3.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
可能是( )
A. 3 000 B.4 000
C. 5 000 D.6 000
4.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
比最高的地点是( )
A. E点 B.F点
C. M点 D.P点
C
核心素养专练
城市住房供需匹配系数反映了一个城市住房和供需之间的关系,是住房需求量与住房供给量之间的比值。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匹配系数预测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城市住房供远大于求的是( )
A.北京 B.保定 C.石家庄 D.鄂尔多斯
6.北京匹配系数最高,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大量迁入 B.新婚人口多 C.拆迁较多 D.出生儿童较多
7.近几年北京匹配系数出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城市用地紧张 D.产业向周边转移
核心素养专练
D
A
D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人口居住郊区化
教育环境
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城市住房发展趋势
影响住房位置选择的主要因素
房价
交通
周围的环境
生活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