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末复习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章末复习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3 20: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章末复习课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地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②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③结合资料,说明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④结合实例,说明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⑤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环境问题的成因。
(2)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3)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
(4)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及举措。
难点:
(1)运用不同区域实例或资料,列举环境问题对区域带来的影响;
(2)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3)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
思考:图片中展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念?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哪些发展战略?
知识主干图
复习课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自主梳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内容。
请同学们写出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的疑问和迷惑点。
复习课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2024·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类活动形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近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个1000年时期,气候总体温暖湿润,人类活动促进了以东西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多次发生暖湿、冷干交替,人类活动推动了以南北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三个1000年时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巩固壮大了中华民族。
【典例剖析】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空间示意图。
(1)归纳南北交融带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遵从生态安全思想,列举南北交融带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措施。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
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实施生态修复。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请同学们自主梳理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
请同学们写下对于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知识的疑惑点或难点。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内涵
背景
原则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内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静脉产业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最终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故将其比喻为静脉产业。我国传统的静脉产业多是将垃圾在废品收购站和垃圾场分拣后,运至下游环节处理,垃圾处理厂分布较为分散。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图为我国某静脉产业园区内产业链条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典例剖析1】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典例剖析1】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与传统静脉产业聚集区相比,静脉产业园区( )
A.资金投入少 B.占地面积大 C.技术要求高 D.污染物排放多
3.符合图示产业链条流程的是( )
A.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
B.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垃圾填埋场
C.污泥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厂
D.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
【典例剖析1】
C
A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0·全国I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4~6题。
【典例剖析2】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剖析2】
C
B
C
复习课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归纳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具体措施:
山: 覆坑平整、表土回填、疏浚河道、拦沙坝、抗滑桩、围栏封育、恢复植被等。
水: 河道疏浚、水系连通、清水补给、修建护岸工程、河岸生物阻隔、植被恢复、生态护坡等。
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开沟换土、修建灌溉管网、有害生物防控等。
田:土地整治、坡耕地改造、建设农田防护林、点面源治理、化肥减施、地膜回收、规范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集雨工程、节水灌溉等。
湖:退田还湖、湿地封育、基底修复与重建、内源污染物控制、富营养化营养盐去除、生物群落优化、水生植物配置等。
草:退耕还草、退牧育草、围栏封育、飞播种草、鼠害防
治、虫害防治、设置草方格沙障等。
复习课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请同学们自主梳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节内容
请同学们写下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的疑问和迷惑点。
复习课
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据此完成7~8题。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复习课
7. 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
A.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生态保护 B.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
C.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
8. 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是( )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典例剖析】
D
C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复习课
9.(2024·甘肃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重要水源地。祁连山的草原曾因过度放牧而出现生态退化现象。2011年以来,祁连山草原被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仍可放牧但不得超过核定载畜量),政府给予退出禁牧区的牧户补助、草畜平衡区的牧户奖励。经多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得以恢复,促进了祁连山牧区和河西走廊农区的协同发展,牧户和农户的收益均得到提高。下图示意牧区—农区协同发展模式。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复习课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列举草畜平衡区牧户收入增加的途径。
(2)分析河西走廊农区在祁连山草原保护中的作用。
草地流转给牧业大户,获得流转租金收入;种植、销售饲草,就近满足冬季补饲需求;承包草原,集中牲畜和草地资源,取得规模效益;外出务工、经商,在异地提高收入;利用山地牧场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获得政府的生态奖励。
农田冬季闲置,承载祁连山牧区牲畜越冬,促进天然草原的休养生息;饲草种植并提供给祁连山牧区,减轻天然牧草的压力;安置祁连山牧区的生态移民,减轻人类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3)简述该模式在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意义。
因地制宜,优化牧区和农区的资源配置,提高环境承载力;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遏制沙漠化,更好发挥祁连山草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放牧,减轻牧业活动对生态的干扰;通过饲草种植、草原流转等方式拓宽收入渠道,改善牧民生活水平;通过人工草地提高载畜量,提高收入;提高冬季农田等闲置资源利用率,创造经济价值;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复习课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复习课
10.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复习课
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典例剖析】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复习课
威尔科克斯湖(见下面右图)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多伦多都市区北部边缘,近年来湖中总磷和溶解无机磷均呈下降趋势,但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凸显。调查发现,湖水混合对湖泊水文特性和水生物的生长均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城市扩张与水质恶化同步发展,湖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湖泊出现了迅速盐化现象。据此完成1~2题。
【当堂训练】
1.与威尔科克斯湖迅速盐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蒸发加剧 B.道路撒盐除冰雪
C.用水增多 D.流域内降水减少
2.湖中总磷和溶解无机磷均呈下降趋势,但湖泊出现富营 养化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湖泊水体更新速度慢 B.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入湖
C.湖泊底部淤泥肥力高 D.盐碱化导致湖水分层
B
D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