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10: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选择题
1.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B.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底蕴藏着无以计数的能源,如:“可燃冰”,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未来能源问题
2.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 B.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乘坐地铁,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D.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火把节”,当天晚上,彝族人民会在空旷的广场上举行篝火晚会。在活动中,要使木柴燃烧得更旺,可以选择将木柴架空,这样做的原理是
A.提高空气的含氧量 B.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加快散热速度
5.重点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该实验只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进入空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
D.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及原理是:在水中保存以隔绝氧气
6.对下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探究出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
B.图乙: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图丙: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由闭合到张开,说明玻璃棒带电
D.图丁:左侧U形管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
7.已知:。某化学小组欲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溶液密度均为1g/mL,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编号 0.1%酸性溶液体积/mL 1% 溶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Ⅰ 2 2 0 20 2.1
Ⅱ 2 1 20 5.5
Ⅲ 2 0 50 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将两溶液缓慢混合
B.,
C.设计实验Ⅰ、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计时是从溶液混合开始,溶液恰好变色时结束
8.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志!黑火药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A.B.C. D.
9.消防安全要牢记心间,面粉厂、加油站都应悬挂的图标是下列中的
A. B. C. D.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熄灭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翻起火,迅速用湿抺布扑盖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报警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遇到火灾,迅速坐电梯逃生
12.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液化气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二、非选择题
13.探究灭火的原理秈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Ⅰ、蜡烛燃烧一会后 ;Ⅱ、蜡烛 ;Ⅲ、蜡烛 。
【实验分析】Ⅰ、烧杯隔绝了 ;Ⅱ、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充满烧杯后隔绝了 。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灭火的方法有 、 、 。
1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5.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 ,二是 。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 ,而且 。
16.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要注意厂房和仓库应有良好的 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并 ;对那些遇水或受阳光照射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不能存放在 的地方。
1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试管A中是氮气,试管B、C中是空气。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1)对比A、B中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 。
(2)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X、Y分别是 。
A.红磷、20℃水 B.白磷、20℃水 C.红磷、80℃水
18.某学习小组以“探索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实践探究。家用燃料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迁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Ⅰ.实验室制取O2和CH4
(1)如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择图1中的装置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O2,气体应该从 (填“a”或“b”)口进入。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加热制取CH4,应选择图中发生装置 (填字母)。
Ⅱ.了解燃料燃烧及燃烧安全
(4)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燃气公司给用户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图2中 (填“甲”或“乙”)同学家的燃气报警器安装正确。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D A A A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A
1.A
【详解】A、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中还含有氯化镁等,还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符合题意;
B、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海水淡化可以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中的氯化钠等还有广泛的用途,如氯化钠可用作食盐,不符合题意;
D、海底蕴藏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应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试管中的红磷与试管中的空气接触,但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选项正确;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隔绝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不仅起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够避免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导致橡皮塞弹出,选项错误;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不仅能够给可燃物加热,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选项错误,故选A。
3.B
【详解】A、电器着火,为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做法正确;
B、高楼发生火灾,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乘坐地铁,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做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档案,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B。
4.C
【分析】木材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木材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木材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木材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A、空气的含氧量不会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木材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不会降低。B不符合题意;
C、木材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木材接触更充分,燃烧更旺。C符合题意;
D、散热不利于木材燃烧。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5.B
【详解】A、Y形管中a处白磷接触氧气(或空气)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b处红磷接触氧气(或空气)但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可观察到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B、对比a处白磷和b处红磷产生的现象,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c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未接触氧气(或空气),不燃烧,对比a处白磷和c处白磷产生的现象,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符合题意;
C、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气球可以防止进入空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D、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燃(白磷着火点为),通常保存在水中,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可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由闭合到张开,说明玻璃棒带电,玻璃棒上的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不符合题意;
D、在通电时间相同、电阻相等时,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更大,左侧U形管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有关,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 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为了准确测量反应起始点和确保反应均匀开始,溶液应快速混合。缓慢混合会导致反应在不同部位不同步进行,使反应时间测量不准确,此选项错误;
B. 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唯一性,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推知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该实验是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Ⅱ均在20°C下进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液体总体积要相同,所以。实验Ⅰ和Ⅲ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此选项正确;
C. 设计实验Ⅰ、Ⅲ的温度不同,所以设计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此选项正确;
D. 该反应为高锰酸钾(紫色)还原为Mn2+(无色)的过程,终点可通过溶液褪色(紫色消失)判断,因此实验计时是从溶液混合开始,溶液恰好变色时结束,此选项正确。
故选A。
8.A
【详解】黑火药属于易燃易爆物,爆炸品;故选:A。
9.A
【详解】A、为禁止烟火标志,符合面粉厂、加油站的安全警示需求,因为面粉厂存在可燃性粉尘,加油站存在易燃易爆的汽油等物质,二者都需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B、为节水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不符合题意;
C、为有毒标志,不符合场景需求,不符合题意;
D、为腐蚀品标志,不符合场景需求,不符合题意。
故填:A。
10.D
【详解】A、图示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的温度更容易达到着火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酒精灯不慎碰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处理方法正确;
B、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B处理方法正确;
C、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处理方法正确;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D处理方法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应在面粉加工厂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符合题意;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要避开人口密集处,防止爆炸时带来灾难,故液化气厂不能建在市中心,不符合题意;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应先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得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 火焰熄灭 正常燃烧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蜡烛熄灭 氧气(或空气) 氧气(或空气)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略
14. 可燃物 和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略
15.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使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污染空气
【解析】略
16. 通风 要在容器外壁上明显贴上警告标志 露天或高温
【解析】略
17.(1)与氧气接触
(2)BC
【详解】(1)A中是氮气,白磷不燃烧、B中是空气,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2)可燃物另外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控制温度这一变量,则X是白磷,Y为20℃水、也可以在同一温度下选择着火点更高的红磷,故选BC。
18.(1)铁架台
(2) BC b
(3)A
(4)不可再生
(5)甲
【详解】(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由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选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排空气法纯净,故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择题图中的装置B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O2,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方便将水排出,气体应该从短管进入,即从b口进入;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加热制取甲烷,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图中发生装置A;
(4)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在短时间内无法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燃气报警器应当安装到厨房的上方才能达到目的,故甲同学家的燃气报警器安装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