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同步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10: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液体药品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浓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大理石
C.倾倒稀盐酸 D.验满
3.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具有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的功能
C.乙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伸入液体中起液封作用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4.以下装置均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是
A.B.C.D.
5.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制取的CO2可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
B.①、④棉球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不是CO2
6.如图所示装置的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集CO2时应从a端进入
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O2时,将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b端进入
C.如果要将储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应从a端通入水
D.当被收集的气体从b端进入时,相当于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气体
7.下列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大理石 B. 滴管放回原瓶
C. 收集气体 D. 处理废液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气体的制取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B.收集氢气应从导管m进入
C.发生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用碳酸钙和稀硫酸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9.下列实验方法能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是
A.用眼睛看或鼻子闻 B.将气体对着干燥的玻璃片
C.向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 检查气密性双手握锥形瓶 B. 仪器连接
C. 加入药品 D. 收集CO2
1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收集一瓶氧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以以此来检验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生物呼吸
二、非选择题
1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 (或 )和 。反应原理为 。
15.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且不与水反应。
16.如何用集气瓶收集室内的气体? 。
17.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其中,发生装置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适量的 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 ,说明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18.填空
(1)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①小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并按如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观察到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他认为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不”)正确;而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②小强同学对①中D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取下装置,将滴管中的盐酸滴入盛有大理石的小试管中,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天平平衡,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个;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强认为:实验时,即使锥形瓶中未盛装石灰水,实验前后天平也将会保持平衡。老师在赞许小强积极发言的同时,指明了如果不使用石灰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该问题是 。
(2)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如图中的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是单质,A、C、D是氧化物,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写出符合条件的D、E的化学式 、 。
②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
③若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A D B A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B
【详解】A、首先在选择酸时应该采用稀盐酸,注意实验室通常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生成一种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使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作为反应物来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甲装置中显示固液分离,说明右端二氧化碳不能排出,M关闭,选项A正确;
B、甲装置根据连通器原理,打开开关M,稀盐酸右边上升与石灰石接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关上开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气体积聚使气压增大,稀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甲装置具有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的功能,选项B正确;
C、乙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伸入液体中起液封作用,避免生成的气体从漏斗中排出,选项C正确;
D、乙装置N处加上止水夹,无法控制液体固体的分离,选项D错误。故选D。
4.C
【详解】A、将固体置于玻璃珠上,关闭止水夹,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B、将固体置于塑料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固液无法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题意;
D、图中可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将固液接触或分开;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与二氧化碳,硫酸钙为微溶性物质,在溶液中浓度大时会变成沉淀析出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则实验室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则通入二氧化碳后①、④棉球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棉球④位置较低,④比①先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对比得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长进短出,即应从a端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所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O2时,将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短口b端进入,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储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利用的是进入的水将气体排出,应从a端通入水,将气体从短导管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被收集的气体从b端进入时,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则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当于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B
【详解】A、向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A选项错误;
B、滴瓶中的滴管,专瓶专用,可以直接放回原瓶,B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要向上排空气法,C选项错误;
D、稀盐酸具有腐蚀性,废液直接导入水池可能会腐蚀下水管道,D选项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该装置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说法正确;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从n管进氢气,故说法错误;
C、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而此装置中是长颈漏斗,故说法错误;
D、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眼睛看或鼻子闻,无色、无味的气体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氧气等其它气体,所以不能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将气体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瓶中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 图示装置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由长颈漏斗注水,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在水中后,再用双手紧捂锥形瓶的外壁,若观察到导管口处冒出气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图示操作正确;
B.连接橡胶管和玻璃管时,先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一手持玻璃管,一手持橡胶管,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图示操作正确;
C.向锥形瓶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将锥形瓶倾斜,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到容器底部,图示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示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A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要短进长出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到氧气,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长进短出,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要长进短出,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短管出口,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冷却到室温,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过程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能正常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是氮气等,不能以此来检验 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碳没有毒,不能供给生物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13. 水雾 水/H2O 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详解】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14. 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
【解析】略
15.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详解】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16.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
【详解】收集一瓶室内空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方法是: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
17.(1) BC
(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所以选用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C,所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B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18.(1) 不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 瓶塞飞出
(2)
【详解】(1)①B实验中,食盐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填:不;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②实验过程中,该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2个(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不使用石灰水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该问题是二氧化碳增多,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导致瓶塞飞出;
(2)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是单质,A、C、D是氧化物,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D能生成A和B,A能生成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A是水,B是氧气,E是氢气,D是过氧化氢,氧气能转化成许多物质,C是哪种物质具体情况再具体分析。
①D是过氧化氢,E是氢气,化学式为:、;
②A→B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则发生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