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六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圆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正五边形
5.如图,在中,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连接AC.若,,,则的周长等于( )
A.11 B.16 C.17 D.18
6.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7.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四个小正方形被涂黑.若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则该小正方形的位置可以是( )
A.(一,2) B.(二,4) C.(三,2) D.(四,4)
10.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30°,连接AC,BD交于点M,AC与OD相交于E,BD与OA相交于F,连接OM.则下列结论中:①AC=BD;②∠AMB=30°;③△OEM≌△OFM;④MO平分∠BMC.
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1.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1°,∠B=∠D=90°,在BC、CD上分别找到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
A.118° B.121° C.120° D.119°
12.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AMB=40°;③OM平分∠BOC;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
13.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则的面积是10,则 .
14.如图,是的角平分线,若,,则的面积为 .
15.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D、E两点,并且相交于点F,且,则的度数是 .
16.如图,在中,,,,平分,则的面积为 .
17.如图,在中,,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过P作交的延长线于点F,交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⑤,正确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
18.如图,是直线上一点,是的平分线,等于,求的度数.
19.如图,已知,平分,且.求的度数.
20.图中的图形均可以由“基本图案”通过变换得到.(填序号)
(1)通过平移变换但不能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是__;
(2)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但不能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图案是__;
(3)既可以由平移变换,也可以由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是__.
21.如图,在中,平分,,.求,的度数.
22.如图,已知,点A、B分别在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是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的平分线于点.
(1)如图1,若,点为线段上位于内一点,连接,若,则______;
(2)如图2,求的度数(用m的代数式表示);
(3)若,则______.
23.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一节广播操的运动过程就有数学问题.如图1为一节广播操动作的示意图,如图2,为了方便研究,两手手心位置分别记为A,B两点,两脚脚跟位置分别记为C,D两点,且A,B,C,D在同一个平面内,做操过程中将手脚运动近似看作A,B,C,D绕点O旋转,其中O为该平面内的一个定点.
(1)如图2,A,O,B三点共线,且,则 °;
(2)图3为腿部运动,A,O,B三点始终共线,却不在水平方向上,且.求的值;
(3)图4为体侧运动,在运动前A、O、B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平分且,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旋转速度为每秒,的旋转速度为每秒,当旋转到与重合时,运动停止.
①运动停止时,直接写出 ▲ °(用小于平角的度数表示);
②判断运动过程中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了解概念】如图1,已知A,B为直线MN同侧的两点,点P为直线的一点,连接,,若,则称点P为点A,B关于直线l的“等角点”.
(1)【理解运用】如图2,在中,D为上一点,点D,E关于直线对称,连接并延长至点F,判断点B是否为点D,F关于直线的“等角点”,并说明理由;
(2)【拓展提升】
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点Q是射线上一点,且点D,Q关于直线的“等角点”为点C,请利用尺规在图2中确定点Q的位置,并求出的度数;
(3)【拓展提升】
如图3,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O,点O到AC的距离为1,直线l垂直平分边,点P为点O,B关于直线l“等角点”,连接,,当时,的值为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B
6.D
7.D
8.D
9.B
10.B
11.A
12.B
13.2
14.5
15.
16.12
17.①②④⑤
18.
19.
20.(1)①④;(2) ②⑤;(3) ③
21.,
22.(1)
(2)
(3)
23.(1)90
(2)如图3,∵,
设,
∴,,
∴,
即的值为;
(3)解:①
②当时,;当时,;理由如下:
当点C、O、A三点共线时, ,
∴当时,
∴;
当时,
∴,
综上可知,当时,;当时,.
24.(1)点B是点D,F关于直线AB的“等角点”;
(2)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