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提升通过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察图片,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掌握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3.家国情怀:通过观察图表和阅读材料,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树立崇尚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
由“拉闸限电”的社会热点导入。 教师出示“拉闸限电”的图片。 学生结合社会热点。 紧跟社会热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问过渡: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广泛运用的呢?
知识讲解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出示从19 世纪 40 年代至19 世纪60 年代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以及19世纪火车等技术革新的需求。 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 帮助学生丰富历史见闻。
提问过渡:由于旧技术革新的需要,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哪些表现呢?
知识讲解二、第二次工业革全的表现 1.电的应用 出示法拉弟及电磁感应示意图,西门子及爱迪生的一系列跟电有关的发明。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学生对感兴趣内容进行记录,回答教师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和教材给出答案。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并能够温故而知新。
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 出示表格,向学生讲解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出示汽车及汽车制造流水线图片,提问:流水线生产的优势是什么?接着出示飞机和内燃机轮船,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出示石油开采量图示,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石油开采量为什么上升这么多?天然染料和化学染料的特点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化学染料的优势。然后再出示化学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叙述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那么它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知识讲解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出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示意图和两段材料,让学生观察地图和分析材料,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观察地图并阅读材料进行分析。 将课堂主体地位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培养其时空观念。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教师出示图片、材料和图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让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分析史料并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能力。
2.消极影响 出示“垄断组织”表格,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让学生根据垄断组织的表现分析其特点。接着再出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问:由工业革命形成的垄断组织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讨论 出示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表格,让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堂练习
1.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侦查发现敌人后,仅用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舰队的集合、出航,这是以往依靠桅杆上悬挂的信号旗传递信息无法实现的。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B )
A.移动电话 B.无线电报
C.电子计算机 D.互联网
2. 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B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下列选项中,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是( D )
A.珍妮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内燃机的发明
4.20 世纪早期,促使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 B.工人收入大大提高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流水线生产的推广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从最新一届的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的得主中任选一位,看看他都作出了哪些贡献,并试着对他进行评价。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