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山歌 脚夫调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放马山歌 脚夫调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8-26 14:3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放马山歌
脚夫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三)能尝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听赏、体验、交流等方式,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能愉悦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动情地聆听、投入地演唱、尽情地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一)完整地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二)了解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实践。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歌唱,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了美妙而动听的音乐,它让我们心情愉悦,让我们获得快乐,让我们不断成长……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它们来自于生活,来源于广大的劳动人民之中,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状态,在中国的大地上,它们是一颗绚丽的明星,熠熠闪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歌的殿堂,一起欣赏中国民歌,感受它无尽的魅力!
(二)听赏前准备
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
(三)欣赏并学唱《放马山歌》
(1)欣赏前谈话。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间劳动时即兴所唱的歌曲。一般用于消除疲劳,抒发情感,传递情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欢快的曲子《放马山歌》,同学们听完后说说你的第一感受(播放音响资料)。
生:(欢快、明朗、愉悦……)。
(2)歌曲简介。
师:《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了牧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总共就两句歌词,其中夹以“喔噜噜尼”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3)学唱歌曲。
A、师:学会吆喝衬词“哟哦”。“哟”字长一点,“哦”字要向上扬
,甩出去唱。
老师首先演唱时,同学们要配合吆喝衬词:“哟哦”……
B、师生第二遍合作时,学生在学会吆喝衬词的同时,能跟随老师一起演唱其中的一句或几句……
C、着重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方法:下滑音、前倚音。
D、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4)小结。
师:《放马山歌》淳朴自然,一挥而就,“赶起马来登路程”这样的字眼真切地反映了牧马人的生活。歌曲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唱出心底的豁达,唱出生命的色彩。
四、欣赏《脚夫调》
(一)导入
从时下最火的选秀节目《星光大道》引入草根明星阿宝所演唱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手,引出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再由声腔的意境导入《脚夫调》的欣赏。
(二)放歌曲录音《脚夫调》
欣赏中要把握住信天游的特点,它的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舒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感受,领略原汁原味的信天游。
(三)关于信天游
师: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爬山调”,是陕北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歌形式,具有苍劲、悲凉、雄浑、质朴的音乐特点,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的宁夏、甘肃的东部,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
(四)搜寻、讨论
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还有以陕北唱腔走红的草根明星们,比如阿宝、王二妮等等。并讨论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歌中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
五、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一)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二)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茉

花》
号子
节奏有力、曲调自由舒展
《黄河船夫曲》
山歌
语言纯朴,曲调优美
《好花红》
小调
旋律委婉、流畅,感情细腻
六、课堂小结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沧桑,随历史的车轮不断发展演变,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它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在民歌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把中国最优美、最本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