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
2.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了解拜占庭文化,认识到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拥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的别称。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的基础上建立新都,并定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简称拜占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千年。并进入“黄金时代”。
1、拜占庭帝国建立: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商业
农业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即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2、拜占庭帝国强盛: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统治:
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一说伯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查士丁称帝后(518—527),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 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的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统治: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为实现其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开始对外征伐。用了约20年的时间,最后基本恢复了古罗马帝国疆域。但长期的征战也导致财政枯竭,国势日渐衰弱。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4、《查士丁尼法典》:
目的
机构
时间
成果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编纂委员会
529年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
《法理概要》《新法典》
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4、《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拓展学习】依据所学概括罗马法发展演进历程。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罗马
民法大全》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起源
发展
完备
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
公民法VS万民法: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习惯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
帝国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衰落:
6世纪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波斯人
阿拉伯人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衰落:
诺曼人
佩切涅格人和库曼人
突厥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拜占庭成为了“败仗庭”
帝国精锐铁甲圣骑兵——
瓦兰吉卫士与佩切涅格人交战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自救措施:
措施一:实行军区制。
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拜占庭帝国的这种变革有效地抵挡了外族入侵,加速了帝国的封建化;但是它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严重动摇了帝国中央集权的根基。
措施二: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西欧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活动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
(掠夺自君士坦丁堡)
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号召下,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军名义上是为援助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是为土地和财富而战,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灭亡:
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征服者
穆罕默德二世
vs
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奥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奥斯曼人建立了国家,并迅速崛起。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灭亡原因:
外因
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内因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导致拜占庭灭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6、拜占庭文化: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形成: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材料: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许多意大利学者因此前往君士坦丁堡收集古代书稿和文物。
——摘编自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秘》
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特点:兼容并蓄、承前启后
课堂小结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编纂背景
国力强大
版图扩大
编纂过程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实质和影响
维护奴隶制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发展历程:
历史地位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开始兴起→黄金时代→国势渐衰→最终灭亡
对文化交流
对文化传承
1.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先前的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
A.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
B.源于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
C.为地中海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D.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马克思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
A.罗马法过于偏重私法的内容 B.近代欧洲各国的立法具有统一性
C.罗马法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D.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法治基础
A
D
3.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B.罗马法是维护东罗马帝国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推动欧洲上古社会历史变迁
D.罗马法适应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同时,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这表明了该法典( )
A.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B.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
C.证明欧洲法制源远流长 D.欧洲第一部成文法典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