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件 (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件 (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22:3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1课时)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延迟符
任务1
填写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组织→ →系统→个体→ →群落→ →生物圈。
微观 宏观
细胞
器官
种群
生态系统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的研究。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 的 生物的 个体。
一定区域
同种
全部
一. 种群
两个方面
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任务2 下列哪些是种群?并说明理由。
×
×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某池塘中所有的成年牛蛙。
3.某菜市场所有的鲤鱼。
×
种群密度
种群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中的_______就是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总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应用:
计算方法: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B
未出现单位面积
乔木不只一种,不是一个种群
鱼不是一个种群
导学案即时训练1
在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珙桐;
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较大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2、估算法: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抽样调查)。
①黑光灯诱捕法(发射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
仅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比如说,通过历史记录得知,每晚捕到20只左右的某种昆虫将爆发严重的农林虫害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自学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教材P2)
样方是人为划定的一个区域
数量适当、大小适当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自学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简要流程:
1.确定调查对象
2.选取样方(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
3.计数(计数原则)
4.估算种群密度
5.分析不同的调查地点、不同种群的密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为什么选双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难以辨认”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探究 实践
样方大小多少适宜呢?
样方大小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株/m2)
0.3×0.3m 0 0 0 0 0 0
0.6×0.6m 0 0 0 1 0 0.56
1×1m 0 0 1 1 0 0.40
1.5×1.5m 0 1 2 1 0 0.36
2×2m 1 2 4 2 2 0.55
表1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的大小
草本1 m×1 m;灌木3 m×3 m;乔木10 m×10 m;
样方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6 样方7 样方8 样方9 样方10
株数 26 22 27 13 14 17 23 17 23 18
表2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
统计的样方数 前3个 前4个 前5个 前6个 前7个 前8个 前9个 前10个
平均值(株/m2) 25 22 20.4 19.8 20.3 19.9 20.2 20
表3 不同样方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正方形或不规则地块
等距取样法:长方形或长条形地块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法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讨论】为什么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取样关键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计数原则
某同学在某地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 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 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4、6、8、8、9只。那么,如何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 /m2)
7 只 /m2
导学案即时训练2
适用范围
植物
昆虫卵
蚜虫
跳蝻
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任务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任务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任务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阅读教材P3,完成一下任务:
1.说出标记重捕法的概念和原理。
2.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3.推导计算公式。
任务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阅读教材P3,完成一下任务:
1.说出标记重捕法的概念和原理。
2.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3.推导计算公式。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原理:
M
N
充分
混匀
m
n
局部
整体
③标记重捕法
m
n
=
M
N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N=
捕捉->标记->放回混匀->重捕->计算
成员 第1次抓取并标记数 第2次抓取总数 第2次标记数 估算鲤鱼总数
1 5 10 2
2 8 24 4
3 10 30 5
4 15 28 7
5 20 28 15
表4 模拟标记重捕法数据记录表
讨论3-2: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大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3-3: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小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3-4:怎样减少误差?实际野外操作时,标记物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48
25
60
60
37
N总=
M标×n重总
m重标
标记环、耳钉、涂色、剪趾、剪鳍、植入芯片等
①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则估算值偏_____;
②若被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算值偏___;
③若被标记个体的标志脱落,则估算值偏___;
④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____;
⑤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实验人员发现,则估算值偏____;





误差分析:
任务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注意事项
①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③标记物不易脱落;
④标记个体需与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出生入死;
任务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
④红外触发相机
⑤微卫星DNA分子标记
⑥动物的声音

长臂猿

秧鸡
估计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那环境因素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你能预估一段时间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吗?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数量特征
感谢观看
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