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聚焦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这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影响
●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生 态环境
问题探讨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讨论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坏境?
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美丽的茶卡盐湖
问题探讨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截止2023年02月24日,全球 238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
1,447,301,400 人位居第一
7,898,236,143人
其中中国以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你的一生吃多少东西,消耗多少资源你都知道吗?
5
25
18
1300
14345
7000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5
25
18
1300
14345
7000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消耗
40吨垃圾
装满两个集装箱
吸纳
吸纳
1个人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生态足迹
(1)概念: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换算:
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① 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
② 一个人所排放的CO2总量可以转换成: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生态足迹
(3)组成: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 建设用地 ∣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 碳足迹 ∣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 林地 ∣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 渔业用地 ∣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 耕地 ∣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 草地 ∣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2.生态足迹
(3)组成: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___生态足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4)特点: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____生态足迹的值
减小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___生态足迹
增大
增大
例如: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
2.生态足迹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 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思考与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阅读84-85页的资料1到资料4,回答以下问题: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思考与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思考与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提示: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考与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3.我国人口增长
我国人口的一大特点
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三大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五大措施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从世界范围看
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2)我国的人口现状:
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依然是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加速。
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
3.我国人口增长
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气候变化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成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水泥的生产导致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2.水资源短缺
①成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类活动,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加强管理,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臭氧层破坏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①成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臭氧层变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①成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保护草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生物多样性丧失
①成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①分类:
②成因:
③危害:
④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大气污染导致雾霾、酸雨频发。水体污染导致赤潮等。
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雾霾
赤潮
水华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池塘、湖泊、海洋
(水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行有氧呼吸
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由微生物进行分解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水中溶氧量减少
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水华或赤潮
汇集
死亡
大量耗氧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对环境问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讨论,如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雾、沙尘暴、酸雨等。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可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及原因
生态问题 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 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
水资源短缺 人口多, 严重
臭氧层破坏 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制冷剂)
土壤荒漠化 植被的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生存的 被破坏
环境污染 包括 、 、 。
CO2
污染
氟氯烃、哈龙
破坏
环境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小结
一、概念检测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劳动力不足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即时训练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
3.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
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B
D
即时训练
二、拓展应用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即时训练
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 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国家节水标志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
(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即时训练
3.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即时训练
4.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 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即时训练
学而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