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9)
考查范围:3.1 电荷与电流
01 摩擦起电
[典例1](2025春 江北区期末)中央电视台某科普节目介绍,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得到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
C.蜜蜂和空气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D.摩擦后的空气带负电
[典例2](2025春 余姚市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B.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C.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
[典例3](2024秋 椒江区期末)摩擦起电有时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B.用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C.保鲜膜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从手上脱离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
[典例4](2025春 慈溪市期末)2024年3月29日晚,广州遭遇强对流天气,广州塔主动引雷(称为“接闪”),场面震撼,堪比科幻大片。在强对流天气下,云层与云层间因摩擦而带电,云层下方携带负电荷,因广州塔顶端较尖,其尖端部位携带密集的 (填“正电荷”或“负电荷”),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与云层中的负电荷发生 ,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尖端放电。
[典例5](2024秋 淳安县期末)小明在实验室看到一个用线悬挂起来的轻质小球。为了能快速的判断:(1)小球是否带电;(2)小球的带电性。小明画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处应填入 ;②处应填入 。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 (填字母)。
A.雷电现象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D.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跟踪1](2024 萧山区模拟)西汉的《春秋纬》中有对“玳瑁吸诺”的记载,描述摩擦过的玳瑁外壳因带电而吸引轻小物体,玳瑁外壳带电的原因是( )
A.摩擦使物体间电荷发生了转移 B.摩擦使物体内部电荷转移到表层
C.摩擦生热使原子发生了裂变 D.摩擦过程中创生了多余电荷
[跟踪2](2023秋 椒江区期末)在“摩擦起电”实验中,毛皮、玻璃、丝绸、橡胶四种材料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毛皮<玻璃<丝绸<橡胶。现将毛皮与玻璃棒摩擦,丝绸与橡胶棒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毛皮得到电子 B.玻璃棒带正电
C.丝绸失去电子 D.橡胶棒带正电
[跟踪3](2023秋 拱墅区期末)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会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玻璃棒能带上正电,说明玻璃棒是导体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D.把两支均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互相吸引
[跟踪4](2022秋 杭州期末)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跟踪5](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月考)某驾驶员在加油站加油过程中,整理衣服后接触加油枪不慎引起加油枪枪口起火。下列现象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不相符的是( )
A.一根铁棒多次摩擦磁铁后能吸引小铁钉
B.脱含化纤毛衣时往往会听到“噼啪”的响声
C.乘坐轿车下车时碰到车门有时会被“电”到
D.干燥冬天步行一段时间后触摸金属门把手时有时会有被针刺的感觉
0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典例1](2025春 宁波期中)小科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发现两只气球就会变得“互不理睬”(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产生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质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气球与头发摩擦,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典例2](2024秋 东阳市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三者相互作用情景如图所示。则( )
A.A球一定带正电 B.B球一定带负电
C.B球可能不带电 D.A球可能不带电
[典例3](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典例4](2024秋 绍兴期末)小科参观科技馆时,体验了静电球,她的头发竖起来了,如图所示。下列带电小球间的相互作用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B. C. D.
[跟踪1](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正电荷
D.可能带负电荷
[跟踪2](2024秋 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然后将塑料细丝放在PVC塑料管上方,塑料细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电荷
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跟踪3](2024秋 绵阳月考)现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乙、丙相互吸引,则甲、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乙、丙相互排斥,则甲、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跟踪4](2024秋 南湖区期末)无痕窗花贴不用胶水就能吸附在平滑的物体表面,广泛用于节日装饰。对于其吸附原理,小嘉认为窗花贴与玻璃之间是通过静电作用而吸附,小科则认为可能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因此,他们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①小嘉把窗花贴与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观察箔片是否会张开;
②小嘉取大小相同的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各1片,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观察比较;
③小科取两片相同的窗花贴甲、乙,分别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并把其中一块玻璃片转移到玻璃钟罩内,进行抽气,观察比较两块窗花贴;
(1)在步骤①中,观察箔片是否会张开基于的原理是 ;
(2)在步骤②中,小嘉需要观察比较的物理量是 ;
(3)若窗花贴的吸附原理仅靠静电作用,则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03 电流及电流的测量
[典例1](2022春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就能形成电流
B.电路中有了电源就能形成电流
C.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要有电源
D.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典例2](2025 江北区二模)电源可以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持续电流。如图为电动玩具中电池的安装情况,当电动玩具工作时,电流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典例3](2021秋 柯城区期末)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的电路是( )
A. B. C. D.
[典例4](2024秋 丽水期末)测部分电路电流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若导线ab的电流为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2.3A
B.导线cd的电流可能是1.06A
C.此电流表跟被测电路并联
D.导线cd的电流方向一定是d→c
[典例5](2024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如图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物连接图。
(1)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泡 的电流(填“L1”或“L2”);
(2)如果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测出的电流是 ;
(3)如果要用电流表测干路电流,且只允许移动其中一根导线,应将导线 (填“a”、“b”或“c”)的右端接在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跟踪1](2024春 宁海县期中)下列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灯L1的电流的是( )
A. B. C. D.
[跟踪2](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练习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1的电流
C.撤掉导线b,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跟踪3](2024秋 苍南校级期末)有一种静电喷涂枪,其工作原理如图通电后,它可以使喷出的涂料微粒带上电荷,当涂料喷出后,会形成分散的雾状。当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带正电的金属球工件上时,与大地相连的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支架中瞬时电流的方向是向下的
B.静电喷涂枪喷出的涂料微粒带负电荷
C.喷出后的涂料会越来越分散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工件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跟踪4](2025春 余姚市期末)科技馆中有一个游客体验项目——“静电滚球”,如图甲所示,当转动手轮时,电路接通,托盘上的金属小球会径直冲向中心半球,而当金属小球触碰到中心半球时,会立刻四散开来,直到抵达托盘边缘,金属小球又会向中心跑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内部构造如图乙所示。
(1)小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金属小球本身并不带电,但转动手轮后,会使中心半球带负电荷,吸引金属小球冲向中心半球。请叙述为什么金属小球在碰到中心半球后,会立刻四散开来: 。
(2)在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金属小球上携带的电荷会被导入大地,金属小球重新变为不带电状态,则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 (填“从边缘流向大地”或“从大地流向边缘”)。
04 画电路图 链接实物图
[典例1](2025春 浙江期中)请根据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典例2](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请把该实物图转换成电路图。
[典例3](2024秋 临平区校级月考)请根据如图所示实物连接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典例4](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个元件连接起来(用铅笔画线表示导线)。
[典例5](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在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传达室有甲、乙两盏灯和电池组。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甲灯亮,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乙灯亮。请在实物图中连线。(导线不要交叉)
[跟踪1](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根据实物图,完成相应的电路图,并标出相应的元件名称。
[跟踪2](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选项中电路图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跟踪3](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按要求作图:
(1)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前门来人按开关时,要求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时,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请按需把实物连接成电路。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05 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典例1](2024春 北仑区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中的电流分别为( )
A.1.2A,0.22A B.0.98A,0.22A
C.0.24A,1.2A D.0.96A,0.24A
[典例2](2024春 宁海县期中)图甲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示数为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
[典例3](2025春 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A”“B”或“C”)处的电流。
(2)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 (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
IA/A IB/A IC/A
0.2 0.2 0.4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典例4](2024秋 绍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李健设计的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一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应闭合开关 。
(2)若在实验过程中,三个电流表分别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那么:电流表A2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造成的。
(3)李健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后,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其中有两次是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做的实验,还有两次是用规格不同的两个灯泡做的实验;分别测出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电流表A1I1/A 电流表A2I2/A 电流表A3I3/A
1 0.1 0.1 0.1
2 0.2 0.2 0.2
3 0.8 0.4
4 0.45 0.3 0.15
李健分析了 两次实验得到了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在李健进行的四次实验中, 两次实验数据是测量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得到的。
[跟踪1](2024春 宁海县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4A、IB=0.2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跟踪2](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是同学们设计的“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请完成下列探究: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小科组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A.分度值搞错了 B.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用小量程测,读大量程 D.用大量程测,读小量程
(3)请你指出小科组实验的不足之处: ;
(4)小丽实验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乙所示情况,请分析她在使用电流表时存在的问题: 。
[跟踪3](2024秋 长兴县校级月考)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 处(填字母“A”“B”或“C”);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实验小组开始实验,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结论。
结论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结论②: 。
实验组别 A点电流IA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第1组 0.18A 0.18A 0.36A
第2组 0.20A 0.20A 0.40A
第3组 0.22A 0.22A 0.44A
实验小组讨论后指出实验结论①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
1.(2025春 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拖地时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后带了负电,可以轻松地将附近的灰尘和头发清扫干净。下列有关静电除尘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尘纸和地面摩擦创造了电荷
B.摩擦后,除尘纸与地板带的是同种电荷
C.摩擦后,除尘纸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
D.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2.(2025春 浙江期中)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与C球一定带的异种电荷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3.(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图。当含尘空气经过离子发生器时,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使尘粒带正电奔向积尘盘的负极,最终被吸附到积尘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粒被吸附到积尘盘负极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空气被电离是因为创造了电荷,使粉尘带上了电荷
C.取轻小纸片靠近积尘盘被吸引,则该小纸片一定带正电
D.取轻小纸片靠近积尘盘被排斥,则该小纸片有可能不带电
4.(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L1和L2规格都应相同
B.为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器材不变再实验两次
C.最好选用三个相同的电流表串联接入a、b、c处测量
D.实验中发现两个灯泡亮度不同,说明串联电路电流不相等
5.(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流表A1与A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
A.0.5A B.0.1A C.1.1A D.1.7A
6.(2024秋 东阳市期末)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表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B.橙子和钥匙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
D.若指针向左偏转,则钥匙乙是正极
7.(2025春 慈溪市期中)在比较电流强弱时,我们可以来用比值定义,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t)的比值定义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即I.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库仑(C),时间的单位秒(s),1C/s=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大,电流强度越大
B.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所用时间越短,电流强度越大
C.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本身有关,而与电荷的量以及通电时间都无关
D.灯泡电流0.2A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灯丝横截面的电量是0.2库仑
8.(2024秋 桐乡市校级期末)根据下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2的实物电路(流过每个灯泡的电流约为200mA,导线不能交叉)。
9.(2025春 金华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带电小球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小,用实验室中的测力计难以测量,于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搭好装置后,A、B金属球之间的距离r=24厘米,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为5.000克,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B带电,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然后通过可滑动锁定装置改变A、B金属球之间的距离,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记录在下表。
球心距r/厘米 24 22 20 18 16 14 12
迷你天平的示数/克 5.010 5.013 5.015 5.018 5.024 5.031 5.042
(1)本实验用 来反应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2)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两带电小球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
(3)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9)
考查范围:3.1 电荷与电流
01 摩擦起电
1.(2025春 江北区期末)中央电视台某科普节目介绍,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得到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
C.蜜蜂和空气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D.摩擦后的空气带负电
【答案】A
【分析】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解答】解: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25春 余姚市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B.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C.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
【答案】B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分析,即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解答】解: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蓬松,属于摩擦起电,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吸尘器叶片的转动空气流速变大,使吸尘器内部空气压强变下,小于周围大气压,地上的碎纸屑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吸起来,不属于摩擦起电;故B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摩擦带电,放电产生的劈叭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由于摩擦使毛刷与衣服带有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毛刷把衣服上的赃物吸起,毛刷上吸附了许多赃物,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秋 椒江区期末)摩擦起电有时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B.用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C.保鲜膜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从手上脱离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
【答案】D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和液体凝固的知识分析。
【解答】解:A、印刷厂一般是采用静电复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纸张就通过感应带上了少量的电荷,由于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从而导致纸张粘在一起,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梳子梳头,梳子和头发摩擦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
C、保鲜膜粘在手上甩不掉,是保鲜膜由于摩擦起电而带了电,吸引在手上,故C不符合题意;D、湿手上的水滴遇冷会发生凝固现象,这样湿手就会粘在铁棒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5春 慈溪市期末)2024年3月29日晚,广州遭遇强对流天气,广州塔主动引雷(称为“接闪”),场面震撼,堪比科幻大片。
在强对流天气下,云层与云层间因摩擦而带电,云层下方携带负电荷,因广州塔顶端较尖,其尖端部位携带密集的 正电荷 (填“正电荷”或“负电荷”),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与云层中的负电荷发生 中和 ,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尖端放电。
【答案】正电荷;中和。
【分析】(1)云层与云层间因摩擦而带电,云层下方携带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形成放电现象。
【解答】解:(1)云层与云层间因摩擦而带电,云层下方携带负电荷,广州塔顶尖端在静电感应下正电荷会集中在塔顶尖端,形成电荷密集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云层中的负电荷与塔顶尖端的正电荷击穿空气,发生中和,产生放电现象。
故答案为:正电荷;中和。
5.(2024秋 淳安县期末)小明在实验室看到一个用线悬挂起来的轻质小球。为了能快速的判断:(1)小球是否带电;(2)小球的带电性。小明画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处应填入 球带正电 ;②处应填入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 C (填字母)。
A.雷电现象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D.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答案】①球带正电;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
【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将轻质小球去靠近该玻璃棒时,球被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球带正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
①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
②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了负电,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了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
雷电现象、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声、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都与摩擦起电有关;
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这是利用振动发声,与摩擦起电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①球带正电;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
1.(2024 萧山区模拟)西汉的《春秋纬》中有对“玳瑁吸诺”的记载,描述摩擦过的玳瑁外壳因带电而吸引轻小物体,玳瑁外壳带电的原因是( )
A.摩擦使物体间电荷发生了转移
B.摩擦使物体内部电荷转移到表层
C.摩擦生热使原子发生了裂变
D.摩擦过程中创生了多余电荷
【答案】A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解答】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在不同物质间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并不是创造电荷,也不是使物体内部电荷转移到表层,更不是原子发生了裂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23秋 椒江区期末)在“摩擦起电”实验中,毛皮、玻璃、丝绸、橡胶四种材料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毛皮<玻璃<丝绸<橡胶。现将毛皮与玻璃棒摩擦,丝绸与橡胶棒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毛皮得到电子 B.玻璃棒带正电
C.丝绸失去电子 D.橡胶棒带正电
【答案】C
【分析】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B.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小于玻璃,则二者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玻璃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B错误;
CD.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小于橡胶棒,则二者摩擦时丝绸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3秋 拱墅区期末)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会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玻璃棒能带上正电,说明玻璃棒是导体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D.把两支均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互相吸引
【答案】C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玻璃棒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弱,在摩擦时失去电子带正电,但玻璃棒能够带电,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错误;
C、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把两支均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由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4.(2022秋 杭州期末)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答案】A
【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比如金属;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比如塑料。
【解答】解:A、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故A正确;
B、塑料小勺和毛料布在摩擦的过程中,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所以塑料小勺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塑料小勺不容易导电,所以塑料小勺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5.(2023秋 江干区校级月考)某驾驶员在加油站加油过程中,整理衣服后接触加油枪不慎引起加油枪枪口起火。下列现象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不相符的是( )
A.一根铁棒多次摩擦磁铁后能吸引小铁钉
B.脱含化纤毛衣时往往会听到“噼啪”的响声
C.乘坐轿车下车时碰到车门有时会被“电”到
D.干燥冬天步行一段时间后触摸金属门把手时有时会有被针刺的感觉
【答案】A
【分析】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解答】解:某驾驶员在加油站加油过程中,整理衣服后接触加油枪不慎引起加油枪枪口起火,是因为驾驶员的衣服相互摩擦产生了静电,电火花引燃了汽油。
A.一根铁棒多次摩擦磁铁后能吸引小铁钉是磁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脱含化纤毛衣时往往会听到“噼啪”的响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摩擦带电,放电产生的劈叭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摩擦起电现象,从而带了电荷,所以手刚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门的静电产生主要季节是在冬季,关键性的原因是冬季气候干燥,人摸在上面,产生摩擦容易导致静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2025春 宁波期中)小科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发现两只气球就会变得“互不理睬”(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产生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质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气球与头发摩擦,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答案】C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产生电荷,故A错误;
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不是质子发生转移,故B错误;
C.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只气球就会变得“互不理睬”,故C正确;
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即气球和头发都带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2.(2024秋 东阳市期末)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三者相互作用情景如图所示。则( )
A.A球一定带正电 B.B球一定带负电
C.B球可能不带电 D.A球可能不带电
【答案】BD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由第三个图BC排斥可知,两者都带负电,所以B球一定带负电;由第二个图可知AC吸引,A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BD。
3.(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答案】C
【分析】(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得到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电子带正电。
(2)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制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
【解答】解:A、摩擦起电现象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电荷发生了转移,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故A错误;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
C、橡胶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正确;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4.(2024秋 绍兴期末)小科参观科技馆时,体验了静电球,她的头发竖起来了,如图所示。下列带电小球间的相互作用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答】解:如图所示: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说明女孩的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A选项的相互作用模型能够解释该现象。
故选:A。
1.(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正电荷 D.可能带负电荷
【答案】D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答】解:
由图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图中甲、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024秋 绍兴月考)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然后将塑料细丝放在PVC塑料管上方,塑料细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B.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电荷
D.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过程中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答案】D
【分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AB.毛巾摩擦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后带电的电性相同,塑料细丝悬在空中是因为塑料细丝和PVC塑料管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塑料细丝受到的斥力和它的重力相互平衡而使它静止在空中,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电荷,本质是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秋 绵阳月考)现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乙、丙相互吸引,则甲、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乙、丙相互排斥,则甲、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答案】B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甲、乙相互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丙、丁相互吸引,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
A.如果乙、丙相互吸引,表明乙、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丙不带电,则丁一定带电,但不能确定带何种电荷,无法判断甲、丁是否所带电荷相同,无法确定甲、丁之间是相互排斥还是相互吸引,故A错误;
B.如果乙、丙相互排斥,表明甲、乙、丙都带同种电荷,则丁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通不带电,故甲、丁一定相互吸引,故B正确;
C.如果甲、丙相互吸引,表明甲、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丙不带电,则丁一定带电,但不能确定带何种电荷,无法判断乙、丁是否所带电荷相同,无法确定乙、丁之间是相互排斥还是相互吸引,故C错误
D.如果甲、丙相互排斥,表明甲、乙、丙都带同种电荷,则丁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通不带电,故甲、丁一定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B。
4.(2024秋 南湖区期末)无痕窗花贴不用胶水就能吸附在平滑的物体表面,广泛用于节日装饰。对于其吸附原理,小嘉认为窗花贴与玻璃之间是通过静电作用而吸附,小科则认为可能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因此,他们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①小嘉把窗花贴与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观察箔片是否会张开;
②小嘉取大小相同的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各1片,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观察比较;
③小科取两片相同的窗花贴甲、乙,分别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并把其中一块玻璃片转移到玻璃钟罩内,进行抽气,观察比较两块窗花贴;
(1)在步骤①中,观察箔片是否会张开基于的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2)在步骤②中,小嘉需要观察比较的物理量是 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分别贴在玻璃片上的吸附时间 ;
(3)若窗花贴的吸附原理仅靠静电作用,则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③中抽气前后,窗花贴甲、乙吸附在玻璃片上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步骤②中,窗花贴能吸附在玻璃上,而普通塑料膜不能吸附或吸附时间远不如窗花贴 。
【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分别贴在玻璃片上的吸附时间;(3)步骤③中抽气前后,窗花贴甲、乙吸附在玻璃片上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步骤②中,窗花贴能吸附在玻璃上,而普通塑料膜不能吸附或吸附时间远不如窗花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静电现象和大气压作用的探究实验原理及现象的理解。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步骤,分析其目的以及对应的原理和可能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判断窗花贴吸附在平滑物体表面的原理到底是静电作用还是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解:(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如果窗花贴带有电荷,与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后,电荷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验电器的箔片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箔片就会张开。所以在步骤①中,观察箔片是否会张开基于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物理量:在步骤②中,小嘉取大小相同的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各 1 片,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目的是探究窗花贴吸附在玻璃上是否与静电有关。因为普通塑料膜一般不会因静电吸附在玻璃上,如果窗花贴靠静电吸附,那么应该能观察到窗花贴与普通塑料膜吸附情况的不同。所以小嘉需要观察比较的物理量是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分别贴在玻璃片上的吸附时间(或吸附的牢固程度等类似表述)。
(3)实验现象:若窗花贴的吸附原理仅靠静电作用,则在步骤③中,对玻璃钟罩抽气时,窗花贴甲、乙的吸附情况应该不会因为气压的变化而改变,即抽气前后,窗花贴甲、乙吸附在玻璃片上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在步骤②中,窗花贴能吸附在玻璃上,而普通塑料膜不能吸附或吸附效果远不如窗花贴。
故答案为: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窗花贴和普通塑料膜分别贴在玻璃片上的吸附时间;(3)步骤③中抽气前后,窗花贴甲、乙吸附在玻璃片上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步骤②中,窗花贴能吸附在玻璃上,而普通塑料膜不能吸附或吸附时间远不如窗花贴。
03 电流及电流的测量
1.(2022春 慈溪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就能形成电流
B.电路中有了电源就能形成电流
C.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要有电源
D.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答案】C
【分析】(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
(3)电源是给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
【解答】解:A.电荷只有发生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故A错误;
B.电路中有了电源,电路还必须闭合,电路中才会形成电流,故B错误;
C.有电源不一定有电流,有持续电流必定有电源,故C正确;
D.电路中,电源为电路提供电压,故D错误。
故选:C。
2.(2025 江北区二模)电源可以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持续电流。如图为电动玩具中电池的安装情况,当电动玩具工作时,电流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在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正极流出,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据此判断。
【解答】解:电动玩具中电池应串联安装,当电动玩具工作时,外部电流方向应该从电源正极流出,回到负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021秋 柯城区期末)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电流表在连接时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且要注意电流的正进负出,结合电路图中的连接情况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
A、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1串联,且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A错误;
B、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故B错误;
C、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1串联,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故C正确;
D、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且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可直接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故D错误。
故选:C。
4.(2024秋 丽水期末)测部分电路电流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若导线ab的电流为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2.3A
B.导线cd的电流可能是1.06A
C.此电流表跟被测电路并联
D.导线cd的电流方向一定是d→c
【答案】B
【分析】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根据电路结构及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答题。
【解答】解:A、由图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6A,故A错误;
BD、如果ab中电流由a→b,则电路图如图所示:
Icd=0.6A+0.46A=1.06A,方向:从d→c;
如果ab中电流由b→a,则电路图如图所示:
Icd=0.6A﹣0.46A=0.14A,方向:从c→d,故B正确,D错误;
C、电流表跟被测用电器串联,故C错误。
故选:B。
5.(2024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如图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物连接图。
(1)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泡 L1 的电流(填“L1”或“L2”);
(2)如果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测出的电流是 0.36A ;
(3)如果要用电流表测干路电流,且只允许移动其中一根导线,应将导线 b (填“a”、“b”或“c”)的右端接在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答案】(1)L1;(2)0.36A;(3)b。
【分析】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分析电路图然后判断电流表测哪部分电路电流,电路如何改接;由图示电流表确定电流表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L1灯串联,测灯L1的电流。
(2)由图2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是0~0.6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36A。
(3)如果要用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应串联接在干路中,由电路图可知,只需将导线b的右端接在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即可。
故答案为:(1)L1;(2)0.36A;(3)b。
1.(2024春 宁海县期中)下列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灯L1的电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在使用电流表时要注意: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解:
A、图中两灯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不能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A错误;
B、图中两灯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测量的是干路中的电流,不能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B错误;
C、图中两灯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且电流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正确,能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C正确;
D、图中两灯并联,电流表与灯L1串联,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不能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故D错误。
故选:C。
2.(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练习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1的电流
C.撤掉导线b,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答案】D
【分析】电流表使用时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据此分析电路即可解答。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撤掉导线a,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没有接入电路,所以电流表既不是测总电流,也不是测小灯泡L1的电流,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撤掉导线b,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即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撤掉导线c,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串联在L2的支路中,即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3.(2024秋 苍南县校级期末)有一种静电喷涂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它可以使喷出的涂料微粒带上电荷,当涂料喷出后,会形成分散的雾状。当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带正电的金属球工件上时,与大地相连的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支架中瞬时电流的方向是向下的
B.静电喷涂枪喷出的涂料微粒带负电荷
C.喷出后的涂料会越来越分散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工件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A
【分析】电流方向有规定,正电移动当为正,金属导电靠电子,电流方向恰相反。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金属球工件上带正电荷,当带负电荷的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上时,负电荷由金属球进入大地,则与大地相连的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由于电流发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向上,故A错误,符合题意。
BD.金属球工件上带正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雾状涂料均匀喷涂在带正电的金属球工件上,即雾状涂料与带正电的金属球相互吸引,所以静电喷涂枪喷出的涂料微粒带负电荷,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静电喷涂枪喷出的涂料微粒都带负电荷,所以喷出后的涂料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工件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春 余姚市期末)科技馆中有一个游客体验项目——“静电滚球”,如图甲所示,当转动手轮时,电路接通,托盘上的金属小球会径直冲向中心半球,而当金属小球触碰到中心半球时,会立刻四散开来,直到抵达托盘边缘,金属小球又会向中心跑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内部构造如图乙所示。
(1)小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金属小球本身并不带电,但转动手轮后,会使中心半球带负电荷,吸引金属小球冲向中心半球。请叙述为什么金属小球在碰到中心半球后,会立刻四散开来: 当金属小球触碰到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时,金属小球带上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小球
四散开来 。
(2)在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金属小球上携带的电荷会被导入大地,金属小球重新变为不带电状态,则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 从大地流向边缘 (填“从边缘流向大地”或“从大地流向边缘”)。
【答案】(1)当金属小球触碰到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时,金属小球带上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小球四散开来;(2)从大地流向边缘。
【分析】(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
(2)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解答】解:(1)当金属小球触碰到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时,金属小球带上负电荷,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带上负电荷的金属小球会四散开来;
(2)带有负电荷的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边缘带负电荷,负电荷从边缘流向大地,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从大地流向边缘。
故答案为:(1)当金属小球触碰到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时,金属小球带上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小球四散开来;(2)从大地流向边缘。
04 画电路图 链接实物图
1.(2025春 浙江期中)请根据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
【分析】根据实物图分析电路连接情况,再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两灯并联,开关在干路上,电路图如图所示:
。
2.(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请把该实物图转换成电路图。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根据实物图分析电路连接情况进行作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S2在支路中控制灯泡L2,电路图如图所示:
。
3.(2024秋 临平区校级月考)请根据如图所示实物连接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
【分析】分析实物图,确定两灯泡的连接方式、开关和电表的位置,据此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开关S、灯泡L2、L1回负极,电压表与灯泡L1并联,电路图如图所示:
4.(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个元件连接起来(用铅笔画线表示导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进行连接,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电路元件最多的支路,再把并联的部分串联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解答】解: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1、S2、电铃回到负极,然后把灯泡并联在开关S2和电铃两端,如下图所示:
5.(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在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传达室有甲、乙两盏灯和电池组。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甲灯亮,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乙灯亮。请在实物图中连线。(导线不要交叉)
【答案】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盏灯泡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前门开关控制甲灯、后门开关控制乙灯。
【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个电灯并联,前门开关控制甲灯、后门开关控制乙灯,如下图所示:
1.(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在图中,根据实物图,完成相应的电路图,并标出相应的元件名称。
【答案】
【分析】先由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再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两灯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S2在L2支路上,电路图如图所示:
。
2.(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选项中电路图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实物图分析灯L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分析各选项电路图,找出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灯L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
A、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S1在灯泡支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B、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S1在干路上,S2在灯L支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C、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S2在电动机支路上,与实物图相符;
D、图中灯与电动机并联,开关S1、S2都在干路上,与实物图不相符。
故选:C。
3.(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按要求作图:
(1)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前门来人按开关时,要求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时,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请按需把实物连接成电路。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答案】(1);
(2)
【分析】(1)红灯亮、铃响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铃响表示后门来人,说明两灯互不影响、独立工作即为并联,且前门的控制开关与红灯在同一支路,后门的控制开关与绿灯在同一支路,均为串联关系;而无论前门还是后门来人都会响铃说明铃串联在干路中,据此连接实物电路图和画出电路图;
(2)由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再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1)由题意知,两灯并联,前门开关在红灯支路上,后门开关在绿灯支路上,电铃在干路上,如图所示:
;
(2)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电流表A2开始分成两支,一支经灯泡L1,另一路经过开关S2、电流表A1、灯泡L2,两支电流汇合后经开关S1回到电源负极。电路图如图所示:
。
05 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1.(2024春 北仑区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中的电流分别为( )
A.1.2A,0.22A B.0.98A,0.22A
C.0.24A,1.2A D.0.96A,0.24A
【答案】D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确定两电流表的量程,并根据分度值读出其大小和求出通过R1的电流。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R2支路的电流,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大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指针的位置相同,
∴A1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干路电流I=1.2A,
A2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通过R2支路的电流I2=0.24A,
∴通过R1的电流I1=I﹣I2=1.2A﹣0.24A=0.96A。
故选:D。
2.(2024春 宁海县期中)图甲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 L1 (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示数为 0.3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 1.2 A。
【答案】L1;0.3;1.2。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确定A2电流表的量程,再根据分度值读出示数。
【解答】解:由电路图甲可知,两灯泡并联,因A2电流表在干路上,则A2电流表测总电流,即通过电源的电流;A1电流表与灯L1串联,则A1电流表测通过灯L1的电流;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A2电流表的读数大于A1电流表的读数;
且A2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小于A1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所以A2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2A。
A1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故答案为:L1;0.3;1.2。
3.(2025春 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C (选“A”“B”或“C”)处的电流。
(2)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 a (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0.3 A。
(3)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
IA/A IB/A IC/A
0.2 0.2 0.4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答案】(1)C;(2)a;0.3;(4)不相同。
【分析】(1)根据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分析;电流表测量干路还是支路;
(2)测量通过L2的电流时,电流表就要与L2串联;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
(3)并联分流,要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应选不同电阻的用电器研究。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所以测量的是C处电流;
(2)测量通过L2的电流时,电流表就要与L2串联,只需将图乙中导线a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此时电流表就和L2串联;根据此时电流表选用的小量程,所以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4)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应选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C;(2)a;0.3;(4)不相同。
4.(2024秋 绍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李健设计的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一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应闭合开关 S1、S3 。
(2)若在实验过程中,三个电流表分别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那么:电流表A2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 造成的。
(3)李健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后,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其中有两次是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做的实验,还有两次是用规格不同的两个灯泡做的实验;分别测出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电流表A1I1/A 电流表A2I2/A 电流表A3I3/A
1 0.1 0.1 0.1
2 0.2 0.2 0.2
3 0.8 0.4
4 0.45 0.3 0.15
李健分析了 1、2 两次实验得到了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在李健进行的四次实验中, 2、3 两次实验数据是测量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得到的。
【答案】(1)S1、S3; (2)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 (3)1、2;2、3。
【分析】(1)只闭合S2时两灯泡串联,只闭合S1和S3时两灯泡并联;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①电流表要与待测电阻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合理的选择量程,不能向偏角过大或过小;
(3)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
【解答】解:(1)若要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两灯并联,A2测L1的电流,A3测L2的电流,A1测干路的电流,应闭合开关S1、S3;
(2)电流表A2测支路电流,乙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
(3)1、2两次实验的三处电流分别相等,故李健分析了1、2两次实验得到了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第3次实验
I2=0.8A﹣0.4A=0.4A
在李健进行的四次实验中,第3、4次实验是并联电路,第3次实验两支路的电流相等,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知电阻相等,则灯泡规格相同;
电源电压一定,将规格相同的两个小灯泡(电阻为R)串联,总电阻R1=2R,电流I总1,
将这两个小灯泡并联,总电阻R1=R=0.5R,电流I总2
电流之比:I总1:I总2=1:4,
第2、3次实验总电流之比为1:4,所以,2、3两次实验数据是测量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得到的。
故答案 为:(1)S1、S3; (2)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 (3)1、2;2、3。
1.(2024春 宁海县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4A、IB=0.2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答案】C
【分析】物理实验不能只由一次实验得出规律。小明的实验中只有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小明选取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太特殊,具有偶然性;
所以做完一次实验得出数据后,应依次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得到多组实验数据;
然后再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选:C。
2.(2024秋 钱塘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设计的“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请完成下列探究: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小科组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C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A.分度值搞错了
B.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C.用小量程测,读大量程
D.用大量程测,读小量程
(3)请你指出小科组实验的不足之处: 没有测出多组电流值,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
(4)小丽实验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乙所示情况,请分析她在使用电流表时存在的问题: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答案】(1)不相同;(2)C;(3)没有测出多组电流值,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分析】(1)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使用不相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电流表大小量程之比回答;
(3)多次测量目的: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测量电流时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解答】解:(1)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使用不相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2)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两个测量值是正确的,错误的电流值应是1.5A,错误的原因在于:电流表接的小量程却按照大量程读数了,故选:C;
(3)在实验中没有多次更换小灯泡来测量A、B、C处的电流,测出多组电流值,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4)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即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则存在的问题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故答案为:(1)不相同;(2)C;(3)没有测出多组电流值,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2024秋 长兴县校级月考)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 C 处(填字母“A”“B”或“C”);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实验小组开始实验,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结论。
结论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结论②: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实验组别 A点电流IA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第1组 0.18A 0.18A 0.36A
第2组 0.20A 0.20A 0.40A
第3组 0.22A 0.22A 0.44A
实验小组讨论后指出实验结论①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在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 。
【答案】(1)C;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在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
【分析】(1)判断电流表的测量对象,和哪个用电器串联,电流表就测量哪个用电器;
(2)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指针指向左侧没有刻度的位置是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之所以得出支路电流都相等,主要原因是在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
【解答】解:(1)分析甲图,测量干路的电流,电流表要串联在干路中,位于甲图的C点。
(2)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指针指向左侧刻度的位置,是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结论②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会发现,每一组的支路电流都相等,主要原因是在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
故答案为:(1)C;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在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
1.(2025春 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拖地时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后带了负电,可以轻松地将附近的灰尘和头发清扫干净。下列有关静电除尘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尘纸和地面摩擦创造了电荷
B.摩擦后,除尘纸与地板带的是同种电荷
C.摩擦后,除尘纸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
D.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答案】C
【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摩擦后,除尘纸与地板带的是异种电荷,故B错误;
C、扫地时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后带了负电,除尘纸得到了电子,故C正确;
D、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2.(2025春 浙江期中)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与C球一定带的异种电荷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D
【分析】利用图示的A、B、C、D四个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结合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以B球的带电情况为突破口来解决此题。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A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BC相互吸引,则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为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CD相互吸引,若C带电,则D为轻小物体或带异种电荷;若C不带电,则D一定带电;所以CD必然有一个带电。
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图。当含尘空气经过离子发生器时,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使尘粒带正电奔向积尘盘的负极,最终被吸附到积尘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粒被吸附到积尘盘负极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空气被电离是因为创造了电荷,使粉尘带上了电荷
C.取轻小纸片靠近积尘盘被吸引,则该小纸片一定带正电
D.取轻小纸片靠近积尘盘被排斥,则该小纸片有可能不带电
【答案】A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解:A.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正离子使尘粒带正电奔向积尘盘的负极,尘粒被吸附到积尘盘负极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空气被电离是正负电荷分离,使粉尘带上了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积尘盘带负电,取轻小纸片靠近积尘盘被吸引,则该小纸片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取轻小纸片靠近带负电的积尘盘被排斥,则该小纸片一定带负电,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L1和L2规格都应相同
B.为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器材不变再实验两次
C.最好选用三个相同的电流表串联接入a、b、c处测量
D.实验中发现两个灯泡亮度不同,说明串联电路电流不相等
【答案】C
【分析】灯泡亮暗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大小;
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
不同量程电流表的分度值不同,准确程度不同,并且不同型号的电流表的灵敏度也不一定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AB、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故AB错误;
C、因为不同量程电流表的分度值不同,准确程度不同,并且不同型号的电流表的灵敏度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最好选用型号相同、量程相同的三个电流表测量,故C正确;
D、两灯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灯泡亮暗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5.(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流表A1与A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A2的示数为( )
A.0.5A B.0.1A C.1.1A D.1.7A
【答案】C
【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顺次连接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并列连接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2)本题中电流表量程不明,但根据电流表连入电路情况知,A电流表测量干路的电流I,电流表A1测量通过支路L1的电流I1.A的示数应大于A1的示数。
(3)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用的是0~3A的量程,A1用的是0~0.6A的量程。通过观察指针所指位置即可读数,然后利用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可求出电流表A2示数。
【解答】解:由图可知:灯L1与灯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L1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而从两表指针偏转位置来看,A1偏转的比A还大,说明这两表使用的量程不同。由此得出:A1一定使用的是0~0.6A量程,A使用的是0~3A量程。
0~0.6A量程的分度值是0.02A,所以A1的读数是0.4A。
0~3A量程的分度值是0.1A,所以A的读数是1.5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
得出灯L2的电流:I2=I﹣I1=1.5A﹣0.4A=1.1A.即电流表A2示数为1.1A。
故选:C。
6.(2024秋 东阳市期末)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表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B.橙子和钥匙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
D.若指针向左偏转,则钥匙乙是正极
【答案】A
【分析】(1)水果电池相当于电源,闭合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在电路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3)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4)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
【解答】解:A、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故A正确;
B、橙子和钥匙为电路提供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故B错误;
C、钥匙甲与钥匙乙串联在电路中,通过钥匙甲的电流和通过钥匙乙的相同,故C错误;
D、钥匙甲与灵敏电流计的负接线柱连接,若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则钥匙甲是正极,故D错误。
故选:A。
7.(2025春 慈溪市期中)在比较电流强弱时,我们可以来用比值定义,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t)的比值定义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即I.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库仑(C),时间的单位秒(s),1C/s=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大,电流强度越大
B.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所用时间越短,电流强度越大
C.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本身有关,而与电荷的量以及通电时间都无关
D.灯泡电流0.2A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灯丝横截面的电量是0.2库仑
【答案】D
【分析】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然后根据电流强度的表达式电流与电荷量、通电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
ABC.由I可知,电流强度的大小与通过导体横截面电量的多少和通电时间都有关;
所以,通过导体横截面电量大的,电流强度不一定大;所用时间越短的,电流强度不一定大,故ABC错误;
D、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t)的比值定义为电流强度,则流经灯泡电流0.2A表达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灯丝横截面的电量是0.2库仑,故D正确。
故选:D。
8.(2024秋 桐乡市校级期末)根据下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2的实物电路(流过每个灯泡的电流约为200mA,导线不能交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采用“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先串电路元件最多的电路,再将相应并联的部分接入电路即可。
【解答】解:采用“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1、电流表A(每个小灯泡电流大约0.2A,干路电流大约0.4A,用0﹣0.6量程)、灯泡L2、开关S2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将灯泡L1并联在灯泡L2和开关S2两端。如下图所示:
9.(2025春 金华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带电小球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小,用实验室中的测力计难以测量,于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搭好装置后,A、B金属球之间的距离r=24厘米,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为5.000克,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B带电,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然后通过可滑动锁定装置改变A、B金属球之间的距离,读出迷你天平的示数,记录在下表。
球心距r/厘米 24 22 20 18 16 14 12
迷你天平的示数/克 5.010 5.013 5.015 5.018 5.024 5.031 5.042
(1)本实验用 迷你天平的示数 来反应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2)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两带电小球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同种电荷
(3)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带相同电荷的两金属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
【答案】(1)迷你天平的示数大小;(2)同种电荷;(3)带相同电荷的两金属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分析】(1)由转换法可知,迷你天平的示数大小来反应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2)当两个小球带电后,迷你天平的示数增大了,即小球B受到A向下的排斥力,因此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两个小球的距离减小时,迷你天平的示数不断增大,可知两球之间相互作用力增大。
【解答】解:(1)由转换法可知,迷你天平的示数大小来反应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两个小球带电后,迷你天平的示数增大了,即小球B受到A向下的排斥力,因此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两个小球的距离减小时,迷你天平的示数不断增大,那么得到结论:带相同电荷的两金属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故答案为:(1)迷你天平的示数大小;(2)同种电荷;(3)带相同电荷的两金属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