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歌唱方式
2.了解相关京剧知识,尤其是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用自然圆润的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戏歌。
2.通过戏歌的学习,愿意探索与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
1.通过戏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2.通过戏歌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 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 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 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音乐课所要达到的目的。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村,在音乐素养的熏陶上有一定的欠缺,很多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几首流行歌曲的层次上,对于一些国粹、具有艺术特点的音乐内容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理解当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经过了上半学期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班上部分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进步非常明显,这部分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现场表演等活动有很高的热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这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当中,完成教学设计的各项任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歌唱方式,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用自然圆润的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戏歌。
2.了解相关京剧知识,尤其是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3.通过戏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1.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用自然圆润的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戏歌。
2.通过戏歌的学习,愿意探索与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通过戏歌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4教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挂图、钢琴、画笔、脸谱矢量图、京剧相关服装(悬挂京剧脸谱、京剧服装等照片)。
5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
播放京剧中相关的“锣鼓经”音频。
学生活动:
伴着京剧锣鼓点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
设计理念:
为上好本节课,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我校京剧社平时上课训练时的相关视频。
学生活动:
请学生讨论并回答:
1.刚才视频里表演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种类是什么?
2.用简短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对京剧的了解。
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标理念。
2.我校京剧设的表演视频观看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唱脸谱》。
活动2【讲授】歌曲教学
教师活动:
1.完整的欣赏一边歌曲,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印象与感受。
2.发声练习,乐谱学唱:乐谱为C调记谱,相对较容易,采用“接龙”的形式来接唱学习。
3.用比较法分组进行三段歌词的演唱,看谁唱的准确,然后进行集体演唱。
4.个别难点节奏示范纠正。
学生活动:
1.聆听欣赏
2.学生参与乐谱的游戏学习当中。
3.以组为单位填词演唱并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比赛。
4.进一步完善歌曲的准确度。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
2.歌曲的学唱是这节唱歌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乐理知识的渗透、歌唱声音的训练加强了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3.用分组游戏比赛的方式学习,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动性、让整个课堂“人人有事做,人人愿意做”,从而轻松达到学习目标。
活动3【活动】演绎歌曲
教师活动:
1.了解戏歌当中蕴藏着的故事典故,加深歌曲的理解。
2.跟老师和本班京剧社的同学学习简单的京剧动作。
3.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歌曲意境,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恰当的表达歌曲。
学生活动:
1.分组请学生代表来介绍戏歌当中的故事,让课堂进入到“历史隧道”中。
2.学习京剧当中简单的动作。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角色的扮演、表演歌唱、……)演绎戏歌。
设计理念:
1.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丰富的教学方法。
2.全班京剧动作的学习扩大了课堂参与面,不管是教师示范还是同学展示,都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3.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自我个性的张扬;自信心地建立;加强学生课堂的实践性。
活动4【活动】课堂内容拓展
教师活动:
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如:脸谱知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场面等,并结合相关视频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可长可短,根据每个班学生素质的不同来安排,并和下节课的欣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伴随着京剧音乐或《唱脸谱》来进行现场脸谱的作画,并把作品分组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
1.京剧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视频来学习)。
2.伴随京剧音乐,画脸谱。
设计理念:
1.将本节课升华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层面,体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2.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拓展学习思维,其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使学生愿意主动对民族音乐进行探索。同时使我们的音乐课充满吸引力。
3.本环节拓展可长可短,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进行不完的内容,可作为下节课的课前预习作业来完成,与后面的京剧欣赏课有效连接起来。
活动5【测试】评价总结
教师活动:
1.学生自评、互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国粹有何认识?你都学习到了什么等)
2.教师总评。
学生活动: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相互探讨,从而达到新的课程学习理念和标准。
活动6【测试】教学反思
《唱脸谱》一课,在教学程序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了音乐综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设计思路从介绍京剧引入教学,紧接着使学生充分欣赏、体验蕴涵着京剧韵味的歌曲《唱脸谱》,从谈论歌曲的体裁、讨论音乐段落的划分。体会京剧唱腔韵味体现在哪里?对比有无装饰音、下滑音的效果,教师范唱引导模仿。通过课件介绍京剧脸谱的谱式,使学生对京剧脸谱产生兴趣,并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及其各方面的艺术能力。在知识技能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前就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储备了丰富的知识,对于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由来、脸谱的谱式与颜色等等都有了浅显的了解,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当中,实现教于学的主动结合。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学唱《唱脸谱》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在课程当中,自主的认知、体验,效果自然好得多。整个课堂情绪高涨、学生思维积极主动,一方面加深对音乐课程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
课件33张PPT。梨园春秋 走进京剧大世界
国粹京剧常识: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明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行 当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净: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丑: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分为文丑和武丑。文丑武丑辨一辨想一想生净旦丑脸 谱脸谱简介: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手法,同时也是种装饰性极强的图案艺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脸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成。京剧脸谱中的颜色蓝色: 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窦尔顿)红色: 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关公)黄色: 代表骁勇 、凶猛、勇猛而暴躁的人物(典韦) 白色: 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曹操)京剧脸谱的谱式 整脸 三块瓦 碎花 歪脸 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唱脸谱戏歌唱脸谱京剧中的文场和武场 文场为弦管乐部分,武场为锣鼓乐部分。在演出过程中,各自发挥特有的演奏和伴奏功能,在通力合作、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塑造人物,伴奏唱腔和念白,配合各种表演动作,烘托武打场面,制造各种舞台效果的任务。
文场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武场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圆场才艺大比拼唱脸谱总结:你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了吗? 认脸谱知道它是那个行当的吗? 你还知道哪些戏曲剧种?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