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开展低碳行动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开展低碳行动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2: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开展低碳行动 达标练习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3、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采用先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4、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CO2 B.收集CO2
C.CO2的验满 D.CO2的检验
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6、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7、“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请结合图指出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碳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碳含量的平衡
B.每个人都参与在碳循环中
C.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二氧化碳的循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
8、在一定量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氧气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用燃烧法
D.二氧化碳有毒,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
10、中考答题时,要求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二氧化锰 C.石墨 D.焦炭
1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B.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C.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D.木炭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就是阳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3、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1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水槽 C.导管 D.长颈漏斗
1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急救病人 B.做气体肥料 C.人工降雨 D.灭火
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
向盛有NO2气体(红棕色)的烧瓶内投入若干小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 ;(2) 。
原因是 。
18、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然后加入一些稀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试回答:
(1)此实验有什么现象?(至少答两点)
_____ 。
(2)写出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19、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 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 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
2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收集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氢气应从___________导管口通入,空气从___________导管口排出。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__端通入。
22、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角度认识CO2。
(1)元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容积的蒸馏水(如图所示),拧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角度: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环保角度:下对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木筷 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C.出行时多乘坐私家车 D.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探究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物质存在。小组同学对试管内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褙想】
猜想一:可能是C 猜想二:可能是Cu 猜想三:可能是CuO
【交流谈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试管内溶液呈无色,且还有黑色固体的存在 猜想_____成立
试管内溶液呈_____,没有黑色固体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上图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_____。
四、计算题。
24、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 t贝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 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第6章 开展低碳行动 达标练习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答案】D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橡胶塞
【答案】C 
3、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采用先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答案】D
4、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CO2 B.收集CO2
C.CO2的验满 D.CO2的检验
【答案】D
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答案】C
6、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答案】C
7、“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请结合图指出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碳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碳含量的平衡
B.每个人都参与在碳循环中
C.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二氧化碳的循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
【答案】C
8、在一定量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答案】C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氧气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用燃烧法
D.二氧化碳有毒,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
【答案】B 
10、中考答题时,要求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二氧化锰 C.石墨 D.焦炭
【答案】C
1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B.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C.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D.木炭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答案】D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就是阳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答案】C
13、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答案】C
1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水槽 C.导管 D.长颈漏斗
【答案】B
1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急救病人 B.做气体肥料 C.人工降雨 D.灭火
【答案】A
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
向盛有NO2气体(红棕色)的烧瓶内投入若干小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 ;(2) 。
原因是 。
【答案】(1)烧瓶中红棕色变浅;(2)烧杯中水进入烧瓶内。
原因: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有色气体,烧瓶中红棕色变浅。同时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大气压压入烧瓶内。
18、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然后加入一些稀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试回答:
(1)此实验有什么现象?(至少答两点)
_____ 。
(2)写出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答案】蛋壳逐渐减少、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19、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 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 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
【答案】(1)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可燃性;还原性
2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 CaCO3+2HCl=CaCl2+H2O+CO2↑
(3)b (4)CO2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O2浓度减小
2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收集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氢气应从___________导管口通入,空气从___________导管口排出。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__端通入。
【答案】a b a
22、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角度认识CO2。
(1)元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容积的蒸馏水(如图所示),拧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角度: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环保角度:下对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木筷 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C.出行时多乘坐私家车 D.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答案】(1)+4  (2)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CO2+H2O===H2CO3(合理即可)  (4)BD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探究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物质存在。小组同学对试管内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褙想】
猜想一:可能是C 猜想二:可能是Cu 猜想三:可能是CuO
【交流谈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试管内溶液呈无色,且还有黑色固体的存在 猜想_____成立
试管内溶液呈_____,没有黑色固体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上图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网罩的作用是_____。
【答案】Cu是(紫)红色固体 一 蓝色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四、计算题。
24、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 t贝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 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答案】可制得氧化钙为2.8 t。
【详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 CO2↑   56   44   x   2.2 t
56:44=x:2.2 t  解得x=2.8 t
答:可制得氧化钙为2.8 t。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