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剧知识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8-26 18:47:35

文档简介

京剧知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的视频片段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还通过学唱、模仿等来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音乐欣赏面较为狭窄,绝大部分只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了解甚少。更为糟糕的是缺乏兴趣,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原因是:节奏太慢,唱了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完全不同,太难学了等等。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选材。所选内容不能太多,技术不要太难,要贴近生活,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京剧的“唱”和“做”两项基本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
4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京剧的魅力。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 组织教学;
2. 教师演唱《苏三起解》。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中之。
提问:与京剧相关的知识。(请学生回答)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京剧简介
1. 京剧的起源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献艺得到的嘉奖。后留京发展,它吸纳了百家之长,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的国粹----京剧。它盛行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 京剧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 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虚拟性: 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注香千秋万代。船行马步,刮风下雨 ,”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特点。
第三:程式化 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剧本、角色、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它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设计意图〕 由于京剧形成及发展历史的知识讲解相对枯燥,结合视频加以理解,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认识脸谱
1. 出示一些带有京剧色彩的饰物。
2. 让学生列举。
3. 播放多媒体课件《唱脸谱1》。
〔设计意图〕 视频里展示的各种脸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京剧脸谱的种类和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唱、念、做、打)。 本节课我们先了解“唱”和“做”,关于“念”和“打”下节课学习
1、“唱”功 「1」《唱脸谱》这首歌,前后音乐有什么不同?
A段旋律吸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
B段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A段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一起感受唱功的魅力。(再播放视频《唱脸谱2》)。
师:这首戏歌用外国人的眼光来赞扬我国的京剧艺术,我们作为国人应该更加喜爱和了解我国的国粹。
「2」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它分为两大类:二黄腔和西皮腔。 西皮 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快跳跃、坚定的情绪。
二黄 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叹的情绪。 聆听两段京剧唱腔,辨别其唱腔的类别。
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红娘》和《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设计意图〕 感受这两种唱腔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活动3【活动】体验唱功的魅力
男女学生分角色演唱《唱脸谱》,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又留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努力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此环节的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发展了个性,使某些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有了施展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4【讲授】“做”功
2 、“做”功(表演与身段)
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还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京剧的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其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师:我们来看一段京剧片断,剧中的演员都在“做”什么? (播放《拾玉镯》片断,教师做适当提示)
(生答略)
〔设计意图〕视频中的做功全是贴近生活的动作,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也较容易些。
活动5【活动】模仿与表演
观看视频,模仿动作:
1、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请同学到台上表演,看谁做得形象逼真)
2、模仿策马扬鞭的动作,(请同学上来模仿)(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3、模仿包公捋胡须的动作(请男生同学上台模仿)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做功,加深对京剧的了解。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和特点,认识了各种脸谱代表的人物形象,知道了唱腔的分类和做功的特点。下节课再了解念功和打功,通过本节课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我国的京剧艺术。
课件12张PPT。李巧玉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转,与我那亲人把信传。
就说苏三遭大难,来生变犬马我当还。
梨园百花
——京剧入门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调班子进京演出,同各地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戏曲音乐和表演方法,并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并盛行于民国时期。
1、综合性 综合了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2、虚拟性 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3、程式化 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京剧的特点刚烈或鲁莽忠义刚烈 凶狠残暴 粗豪暴躁阴险狡诈张飞曹操典韦窦尔墩关羽唱脸谱歌曲《唱脸谱》前后两部分在音乐上有何区别?A段:B段:旋律吸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皮
二黄京剧的两大唱腔 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二黄的唱腔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感受体验女生唱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北京opear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美极了,妙极了
简直ok顶呱呱
男生唱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沙场,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做“做”功的特点是什么?
(虚实结合,舞台上没有的实物要模仿出来) 你们都看到“做”了吗?
(开门 赶鸡 喂鸡 )模仿与表演
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
模仿“策马扬鞭”的动作
模仿“包公捋胡须”的动作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脸谱
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做功京剧小结 京剧是博大精深的艺术,它在唱、念、做、打中述说着历史,演绎着人生。那委婉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变化多端的脸谱。精美绝伦的服饰,无不体现着中国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京剧。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