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及掌握两级运算(加、减为第一级;乘、除为第二级)的混合运算顺序,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试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效历经“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列出算式——确定顺序——计算简答”的完善性思维过程。3.感知混合运算和实际生活间的密切联系,对数学的实用价值进行体会。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及掌握不含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及掌握“先算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师(教师借助投影仪将教材内容投射在大屏幕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生(引导学生对图中信息进行观察。)师:“在图片中你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生(引发学生的思考。)【设计意图】借助投影仪+大屏幕的方式使得学生细致性的观察,借助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新知探究师:“根据图片信息,买足球和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生(围绕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投入到后续的合作探究中。)师:“能否尝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呢?”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师(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微课视频,对动态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掌握要点。)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掌握哪些信息?”生:“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要先算乘法,再计算加法。”【设计意图】采取PBL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着核心知识点进行探究,使得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得到突破。实践练习师(教师将习题以“拔红旗”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计算和比拼。)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获取到哪些启示?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设计意图】采取拔红旗游戏的方式增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逐渐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保障整个计算过程熟练于心。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围绕着本节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自己绘制数学日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点记录下来,形成“知识树”。2.在课后学生小组互相出题,互相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进一步地投入到数学计算活动中。3.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设置基础类习题、提升类习题和拓展类习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