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本单元以“童话”为人文主题,选编了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作品,旨在引导大家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角色的美好品质,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答题时请结合课文所学,大胆联想,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
积累与运用(47分)
一、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奔跑(bēn) 转圈(zhuàn) 盛饭(chéng) 闷热(mēn)
B. 投奔(bèn) 转身(zhuǎn) 盛开(shèng) 烦闷(mèn)
C. 参差(cēn) 几乎(jī) 处理(chǔ) 角色(jué)
D. 参加(cān) 几个(jǐ) 好处(chù) 角落(jué)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森林里住着一只小刺猬,它总觉得自己的刺很丑陋,不像小白兔的毛那样ruǎn mián mián 。直到有一天,森林里下起大雨,小松鼠的松子被雨水打湿,小刺猬主动用背上的刺帮它chǔ lǐ;小鸟的巢被风吹歪,小刺猬用刺钩住树枝帮忙固定。大家都夸赞小刺猬的刺很有用,小刺猬不再为自己的外表感到nán guò,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独特的lì hai。从此,它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在林间sàn bù,还会主动帮伙伴们dǎ sǎo树洞,成为了森林里最受欢迎的小动物,连曾经嘲笑它的小狐狸都对它pèi fú不已。
三、加一加,变新字并组词(6分)
木+子=(李)(李子) 口+合=(哈)(哈哈大笑) 扌+包=(抱)(拥抱)
目+青=( )( ) 火+少=( )( ) 氵+可=( )( )
月+半=( )( ) 虫+马=( )( ) 讠+午=( )( )
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 )( )勃勃 ( )( )结队 ( )( )斑斓
( )言( )语 ( )( )忘形 ( )( )力尽
1.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到处都是( )的景象。
2.小蚂蚁们( )地搬运着面包屑,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
3.小熊在草地上玩了一整天,直到( )才肯回家。
五、在《安徒生童话》的《小锡兵》中,小锡兵最终的结局是( )(3分)
A. 和芭蕾舞女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B. 被大火烧毁,变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
C. 回到了主人的玩具盒里
D. 被下水道的老鼠吃掉了
六、 下列句子运用的预测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读到“小蚂蚁发现了一块比自己大十倍的面包屑”,我根据“蚂蚁团结”的常识,预测小蚂蚁会叫同伴一起来搬。
B. 看到童话题目《会飞的木屋》,我预测木屋里一定藏着神奇的翅膀,能带着主人去旅行。
C. 读到“小狐狸偷偷把偷来的葡萄分给了受伤的小松鼠”,我根据“狐狸狡猾”的固有印象,预测小狐狸肯定有坏心思。
D. 看到插图里“老屋的窗户上贴着彩色窗花”,我预测老屋一定很善良,会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
七、 下列关于童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童话里的角色往往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善良的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
B. 童话的想象虽然奇特,但大多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比如“会说话的动物”其实是对人类情感的模仿。
C. 阅读童话时,只要记住故事情节就行,不需要思考背后的道理。
D. 很多童话都能带给我们启示,比如《巨人的花园》告诉我们“分享才能获得快乐”。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别担心,我会帮你把风筝取下来的!”小猴说着,灵活地爬上了高高的大树。(仿写句子,包含语言和动作描写)
2.秋天的果园里,苹果是红通通的,梨子是黄澄澄的,葡萄是紫莹莹的。(用相同句式写句子)
九、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请你发挥想象,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向老屋求助?老屋会怎么回应?仿照课文写一段话(5分)
阅读与理解(28分)
阅读理解(28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 选段中,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愿望?(4分)
2. 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
A. 动作描写;表现小女孩的勇敢
B. 心理描写;表现小女孩既渴望温暖又犹豫的心情
C. 语言描写;表现小女孩的天真
D. 环境描写;表现天气的寒冷
3. 如果你能走进童话,你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3分)
(二)课外阅读(18分)
会唱歌的石头
①深山里有一块特别的石头,它能发出像小鸟一样清脆的歌声。每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它身上,它就会唱:“叽叽喳,小伙伴,快来呀!”
②小松鼠第一次听到歌声,好奇地跑过来:“你是谁呀?为什么会唱歌?”石头笑着说:“我是会唱歌的石头,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小松鼠开心地答应了,每天都来听石头唱歌。
③后来,小鹿、小兔、小刺猬也听到了歌声,都来和石头做朋友。小鹿会带来新鲜的树叶,小兔会分享甜甜的胡萝卜,小刺猬会送来红红的野果。石头的周围总是热热闹闹的,歌声也变得更响亮了。
④有一天,一个猎人路过深山,听到了石头的歌声。他想:“这么特别的石头,肯定很值钱!”于是,他扛起石头就往山下走。
⑤石头被猎人放在了集市上,可它再也不唱歌了。猎人急得直跺脚,却不知道石头想念深山里的小伙伴,想念清晨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⑥直到有一天,小松鼠、小鹿它们找到了集市。小松鼠跳到石头上,小声说:“石头朋友,我们来接你回家啦!”石头一下子发出了欢快的歌声,猎人这才明白,石头的歌声里藏着友谊和自由,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冷清——( ) 普通——( )
2. 石头为什么能发出歌声?猎人把石头带到集市后,石头为什么不唱歌了?(4分)
3. 文中哪些情节体现了童话丰富的想象?( )(多选)(4分)
A. 石头能发出像小鸟一样的歌声
B. 小松鼠、小鹿等动物能和石头做朋友,互相分享礼物
C. 猎人想把石头卖掉换钱
D. 石头看到小伙伴后,重新唱起了歌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石头的歌声只在清晨阳光洒在它身上时才会响起。( )
(2)猎人把石头带到集市,是因为他想和石头做朋友。( )
(3)石头不唱歌是因为它想念深山里的小伙伴和自由的生活。( )
5. 读完短文,你觉得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习作与表达(25分)
十一、写作(25分)
题目:《______的奇遇》
要求:1. 在横线上填上童话角色(如“小蚂蚁”“蒲公英”“玩具小熊”等);2. 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角色的奇遇经历(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3. 语句通顺,故事完整,体现童话的趣味性,不少于250字。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47分)
一、选择题(3分)
答案:D 解析:“好处”的“处”应读“chǔ”(表示“益处”时读“chǔ”),“角落”的“角”应读“jiǎo”(表示“角落、尖角”时读“jiǎo”,“角色”中读“jué”),其余选项读音均正确。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软绵绵、处理、难过、厉害、散步、打扫、佩服
解析:拼读时注意声调与字形,“软绵绵”是ABB式,“绵”不要少写“纟”;“厉害”的“厉”不要写成“历”;“佩服”的“佩”右边是“阝”,不要写成“卩”。
三、加一加变新字并组词(6分)
目+青=(睛)(眼睛) 火+少=(炒)(炒菜) 氵+可=(河)(小河)
月+半=(胖)(胖子) 虫+马=(蚂)(蚂蚁) 讠+午=(许)(许多)
解析:根据“加偏旁”的规则,结合常见汉字组合,确保新字正确且组词合理,如“目+青”组成“睛”,与“眼”搭配成“眼睛”;“虫+马”组成“蚂”,常见搭配“蚂蚁”。
四、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9分)
(生)(机)勃勃 (成)(群)结队 (色)(彩)斑斓
(自)(言)自语 (得)(意)忘形 (筋)(疲)力尽
1. 生机勃勃 2. 成群结队 3. 筋疲力尽
解析:“生机勃勃”形容充满活力,贴合“春天花儿开放”的场景;“成群结队”指聚集在一起,符合蚂蚁集体搬运食物的特点;“筋疲力尽”指非常劳累,对应“小熊玩了一整天”的状态。
五、选择题(3分)
答案:B 解析:根据《小锡兵》原文,小锡兵经历种种磨难后,最终被扔进火炉,与芭蕾舞女孩的纸剪影一起被烧毁,最后变成一颗小小的锡心,A(幸福生活)、C(回到玩具盒)、D(被老鼠吃掉)均不符合原文结局。
六、选择题(4分)
答案:C 解析:预测应结合文本内容,而非固有印象。文中“小狐狸把葡萄分给受伤的小松鼠”体现善意,却根据“狐狸狡猾”的固有印象预测“有坏心思”,忽略文本细节,预测方法不恰当;A(结合常识)、B(结合题目)、D(结合插图)的预测方法均合理。
七、选择题(4分)
答案:C 解析:阅读童话不仅要记住情节,更要体会角色品质、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如团结、勇敢、分享等),“不需要思考道理”的说法错误;A(角色鲜明)、B(想象源于现实)、D(童话的启示)的说法均正确。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示例:“别着急,我来帮你把书包捡起来!”小红说着,快步走过去,弯腰扶起了摔倒的小明。
解析:需包含“语言描写”(引号内的话)和“动作描写”(如“走过去”“弯腰扶起”),模仿原句“语言+动作”的结构,语句通顺即可。
2. 示例:春天的花园里,桃花是粉嫩嫩的,迎春花是金灿灿的,郁金香是紫幽幽的。
解析:需用“地方+事物1是AABB式+事物2是AABB式+事物3是AABB式”的句式,选择同一场景的不同事物,用颜色相关的AABB式词语描述,贴合场景特点。
九、仿写段落(5分)
示例:“等等,老屋!”一个细细的声音在门前响起,“请再站一会儿吧,我的翅膀被雨水打湿了,飞不起来,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老屋低头看看,昏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燕子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小燕子连忙飞进老屋,抖了抖翅膀上的雨水,安心地躲了起来。
解析:模仿《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对话结构(求助者语言+老屋回应+动作),选择合理的求助角色(如小燕子),体现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语句符合童话的简洁、生动风格。
十、 阅读与理解(28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1. 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这体现了她渴望温暖的愿望(因为她的小手冻僵了,急需温暖)。(4分)
解析:从选段“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提取“大火炉”的内容,结合“小手几乎冻僵了”分析“渴望温暖”的愿望。
2. B(3分)
解析:画横线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是小女孩的内心疑问,属于心理描写,体现她既想抽火柴取暖,又担心浪费火柴的犹豫心情,A(动作)、C(语言)、D(环境)均不符合。
3. 示例:我会对她说:“小女孩,别害怕,我带你去吃热乎乎的面包,穿暖和的衣服。”我会把自己的围巾给她围上,带她去我家,让她和我一起吃饭、睡觉,不再挨饿受冻。(3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结合小女孩“挨饿受冻”的处境,从“语言安慰”和“实际帮助”两方面展开,体现善意,符合童话的温暖主题。
(二)课外阅读(18分)
1. 热闹;特别(2分)
解析:“冷清”指人少安静,文中“石头的周围总是热热闹闹的”中“热闹”是其反义词;“普通”指平常,文中“深山里有一块特别的石头”中“特别”是其反义词。
2. 石头在清晨阳光洒在身上时,能发出像小鸟一样的歌声;猎人把石头带到集市后,石头因为想念深山里的小伙伴、想念清晨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所以不唱歌了。(4分)
解析:从第①段提取“阳光洒在身上会唱歌”的原因,从第⑤段提取“想念小伙伴和自由生活”的不唱歌原因,概括时不遗漏关键信息。
3. ABD(4分)
解析:A(石头会唱歌)、B(动物与石头做朋友)、D(石头见小伙伴后重新唱歌)均是超出现实的想象,体现童话的奇特性;C(猎人卖石头)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不属于神奇想象。
4. (1)× (2)× (3)√(4分)
解析:(1)文中仅说“清晨阳光洒在身上会唱”,未说“只在清晨”,还有“看到小伙伴后也会唱”,故错误;(2)猎人带石头去集市是“想卖钱”,不是“做朋友”,故错误;(3)从第⑤段“石头想念深山里的小伙伴……新鲜的空气”可知正确。
5. 这是一块渴望友谊、热爱自由的石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和自由是珍贵的,不是金钱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尊重每个生命对自由的向往。(4分)
解析:从“石头与动物做朋友”“想念自由”概括石头特点;结合猎人“用钱换石头”却失败的情节,提炼“友谊和自由无价”的道理,语句通顺即可。
十一、习作与表达(25分)
评分标准
优秀(20-25分) 1. 补题恰当,童话角色明确(如“小蚂蚁”“蒲公英”);2. 奇遇经历完整(有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合理且有趣(如遇到神奇角色、发生特别事件);3.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童话趣味性;4. 字数不少于250字。
良好(15-19分) 1. 补题合理,角色清晰;2. 奇遇经历较完整,有基本想象;3. 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少,有一定趣味性;4. 字数达标。
合格(10-14分) 1. 补题基本恰当,角色模糊;2. 奇遇经历简单,想象较平淡;3.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错别字;4. 字数接近250字。
待改进(10分以下) 1. 补题不当,偏离“童话角色”;2. 无完整奇遇经历,想象混乱;3.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4. 字数不足200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