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及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9 14: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人文主题,通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引导大家学习“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答题时请结合观察经验,认真分析文本细节,展现对“连续观察”的理解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36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试题(16分)
初秋的庭院格外热闹。墙角的牵牛花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紫红色的花朵像小喇叭一样,朝着阳光绽放,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院子西侧的菜地里,爷爷种的番茄已经成熟,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挂在枝头,有的还带着翠绿的蒂,看起来格外诱人。傍晚时分,我发现一只蜗牛正沿着番茄的茎慢慢爬行,它背着褐色的“小房子”,触角一伸一缩,似乎在探寻安全的路径,偶尔还会停下来,好像在观察周围的动静,那样子既认真又可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绽放( ) 晶莹( ) 番茄( ) 褐色( )
2.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格外——( ) 探寻——( ) 观察——( )
3.语段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将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3分)
4.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请为下列植物选择对应的生长习性(填序号)(6分)
A. 喜温暖,耐干旱,适合攀爬生长
B. 喜湿润,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叶片呈羽状
C. 喜阳光,果实成熟时颜色鲜红,需要搭架支撑
D. 喜凉爽,秋季开花,花朵多为黄色或白色,耐寒性强
①牵牛花( ) ②番茄( ) ③绿萝( ) ④菊花( )
二、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
B. 连续观察需要每天固定时间记录,不能遗漏观察对象的变化
C. 写观察日记时,只需记录观察对象的样子,不用写自己的感受
D. 观察小动物时,可以记录它的活动时间、饮食习惯等细节
三、 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我家的小仓鼠有一身浅棕色的绒毛,摸起来软软的。它的眼睛像黑珍珠一样圆溜溜的,总是警惕地四处张望。最有趣的是它的颊囊,每次找到食物,就会把瓜子、谷物塞进颊囊里,直到脸颊鼓得像小皮球,才会跑回窝里储存起来。
A. 小仓鼠的外形可爱 B. 小仓鼠的生活习性
C. 小仓鼠的外形和储食习性 D. 小仓鼠喜欢储存食物
四、积累运用,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7分)
1.“ ,晚霞行千里”,今天傍晚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明天肯定是个好天气。
2.爷爷常说“ ,晒谷不用翻”,意思是如果早上有露水,当天多半是晴天。
3.“蚂蚁搬家蛇过道, ”,看到蚂蚁忙着搬家,我赶紧提醒妈妈收衣服。
4.农历六月,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爸爸说:“ ,六月荷花满池塘。”
5.“ ,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6.你还知道哪些和自然现象相关的谚语?请写一句:
五、口语交际。妹妹总喜欢在吃饭时看平板电脑,妈妈多次提醒她这样不好,可她总说“边看边吃更开心”。(7分)
1.请你劝说妹妹,让她改掉这个习惯(3分)
2.提出两条健康饮食习惯的建议(4分)
阅读与理解(34分)
阅读理解(34分)
(一)课内阅读(17分)
《蟋蟀的住宅》(节选)
①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②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它还在不懈地劳动。
③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 选文主要写了蟋蟀 和 两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作者 的观察态度(3分)
2. 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描写蟋蟀筑巢的动词有 、 、 、 、 ,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 (4分)
3. 第②自然段中“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这句话,说明了( )(多选,3分)
A. 作者观察的时间很长 B. 蟋蟀筑巢的过程很漫长
C. 作者对蟋蟀的观察很专注 D. 蟋蟀筑巢的动作很有趣
4.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3分)
5. 第③自然段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
(二)课外阅读(17分)
昙花的秘密
①爷爷在阳台种了一盆昙花,我每天都去观察它。昙花的叶子很特别,不是常见的圆形或椭圆形,而是扁平的长条状,边缘还有细小的锯齿,颜色是深绿色,摸起来厚实又光滑。
②最初,昙花的花苞像小小的纺锤,裹得紧紧的,颜色是浅绿色,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过了三天,花苞慢慢变大,颜色也变深了一些,顶部开始微微张开一点缝隙,好像在偷偷打量外面的世界。又过了两天,花苞已经有我的拳头那么大了,绿色的花萼紧紧包裹着花瓣,我凑近闻了闻,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③爷爷说昙花通常在夜间开放,我决定熬夜观察。晚上九点多,昙花的花苞开始有了动静:花萼慢慢向后展开,花瓣也一点点舒展,像少女掀开轻盈的裙摆。十点左右,昙花完全开放了,洁白的花瓣层层叠叠,中间的花蕊是淡黄色的,像纤细的丝线,整个花朵像一盏精致的白灯笼,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素雅。我凑近花朵,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④可没过多久,昙花就开始凋谢了。凌晨一点,花瓣渐渐下垂,花蕊也失去了光泽,到了清晨,它又变回了之前紧紧包裹的样子,仿佛从未开放过。爷爷告诉我,昙花的花期很短,这就是“昙花一现”的由来。
1. 作者观察昙花时,记录了昙花的 、 和 ,体现了 的观察方法(4分)
2.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按 顺序描写了昙花的变化,从“ ”“ ”“ ”这些词语可以看出(4分)
3. 第③自然段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4. 为什么说昙花的开放是“昙花一现”?结合短文内容说明(3分)
5. 从短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请找出一句并说明理由(3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七、写作(30分)
题目:《观察日记一则》
要求:1. 选择一种你连续观察过的事物(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2. 格式正确(包含日期、星期、天气),写出事物的特点或变化;3. 融入自己的观察感受,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36分)
一、语段练习(16分)
1. zhàn、yíng、qié、hè(4分)
解析:“绽”是翘舌音,读“zhàn”;“莹”是后鼻音,读“yíng”;“茄”在“番茄”中读“qié”;“褐”读“hè”,注意与“喝(hē)”区分。
2. 特别、探寻、察看(3分,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格外”表示超出一般,近义词有“特别、非常”;“探寻”指探索寻找,近义词有“探求、寻找”;“观察”指仔细查看,近义词有“察看、查看”。
3. 比喻;牵牛花的花朵;小喇叭;牵牛花花朵的形状和颜色特点(紫红色、像喇叭)(3分)
解析:句子将“紫红色的花朵”比作“小喇叭”,既突出了花朵的形状(喇叭状),又体现了颜色(紫红色),生动形象地展现牵牛花的外形美。
4. ①A、②C、③B、④D(6分)
解析:牵牛花喜温暖、耐干旱,常攀爬生长(A);番茄喜阳光,果实成熟后鲜红,需搭架支撑(C);绿萝喜湿润,多生长在阴暗处,叶片呈羽状(B);菊花喜凉爽,秋季开花,耐寒性强(D),结合植物生长常识匹配即可。
二、选择题(3分)
答案:C 解析:写观察日记时,不仅要记录观察对象的样子、变化,还需融入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蜗牛爬行的样子真可爱”),这样日记更生动真实,C项“只需记录样子,不用写感受”的说法错误;A、B、D均为正确的观察方法。
三、选择题(3分)
答案:C 解析:语段前半部分描写小仓鼠的外形(浅棕色绒毛、黑珍珠似的眼睛),后半部分描写它的储食习性(用颊囊存食物),A(仅外形)、B(仅习性)、D(仅储食)均片面,C项概括最全面。
四、补充谚语(7分)
1. 朝霞不出门 2.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或“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此处结合“早上有露水是晴天”,更准确的是“露水闪,来日晴”,若按常见谚语,也可填“春雾风,夏雾晴”,合理即可) 3. 明日必有大雨到 4. 五月石榴红似火 5. 春风又绿江南岸 6. 示例: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6分,前5空每空1分,第6空1分,符合“自然现象”主题即可)
解析:均为常见的气象谚语或古诗,需结合语境记忆,如“晚霞行千里”对应“朝霞不出门”;“蚂蚁搬家”预示大雨,“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
五、口语交际(7分)
1. 示例:妹妹,吃饭时看平板不好哦!边看边吃会让你没办法好好嚼食物,容易消化不良,长期下来还会影响视力。咱们专心吃饭,吃完再看平板,这样既能享受美食,也能保护眼睛,好不好?(3分,语气亲切,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需从“健康危害”(消化不良、伤视力)和“合理建议”(专心吃饭后看平板)两方面劝说,符合妹妹的年龄特点,避免生硬说教。
2. 示例:①吃饭时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②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4分,每点2分,围绕“健康饮食”提出具体建议即可)
解析:建议需具体可行,如“饭前洗手”“不边吃边玩”“多吃蔬菜水果”等,符合健康饮食常识。
六、阅读与理解(34分)
(一)课内阅读(17分)
1. 筑巢的过程;住宅的特点;连续、细致、专注(3分)
解析:选文①②段写蟋蟀在十月筑巢的动作和过程,③段写住宅的位置(阳光堤岸)、结构(隧道、平台)等特点;作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体现连续观察,细致描写筑巢动词体现细致观察,整体展现专注的观察态度。
2. 扒、搬、踏、推、铺;蟋蟀筑巢时动作的连贯和熟练(4分)
解析:从第①段提取“扒土、搬掉、踏地、推到后面、铺开”等动词,共5个;这些动词连贯地展现蟋蟀筑巢的步骤,体现它动作熟练,突出其勤劳能干。
3. AC(3分) 解析:“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说明作者观察时间长(A),且能坚持看两小时,体现观察专注(C);蟋蟀筑巢“工作做得很快”,B(过程漫长)错误;文中未体现“动作有趣”,D错误。
4. 因为蟋蟀的住宅选址合理(阳光堤岸,骤雨易干)、结构精巧(隧道弯曲、出口有草掩蔽、门口有平台),而蟋蟀体型小,却能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这样的工程,所以称其为“伟大的工程”。(3分,围绕“选址、结构、蟋蟀能力”展开,意思对即可)
解析:结合第③段,从“选址(阳光堤岸,避雨)”“结构(隧道、平台、草门)”“蟋蟀的渺小与工程的精巧对比”三方面说明理由。
5. 拟人;将蟋蟀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弹琴”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蟋蟀在平台上的活动,体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4分)
解析:“弹琴”是人的动作,句子运用拟人,把蟋蟀的鸣叫想象成“弹琴”,既写出蟋蟀的可爱,又暗含作者的欣赏,使描写更富趣味性。
(二)课外阅读(17分)
1. 叶子;花苞;开花过程;连续观察、细致观察(4分)
解析:作者先观察昙花的叶子(第①段),再观察花苞的变化(第②段),最后观察开花过程(第③④段),“每天都去观察”“熬夜观察”体现连续观察,“叶子边缘有锯齿”“花苞从指甲盖大到拳头大”体现细致观察。
2. 时间;最初;过了三天;又过了两天(4分)
解析:第②段按“最初→过了三天→又过了两天”的时间顺序,描写花苞从“小纺锤”到“拳头大”的变化,时间词清晰,体现连续观察的过程。
3. 比喻、拟人;将花瓣舒展的样子比作“少女掀开裙摆”,赋予昙花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昙花开放时的优雅姿态。(3分)
解析:“像少女掀开轻盈的裙摆”既用比喻(花瓣→裙摆),又用拟人(“掀开”是人的动作),双重修辞突出昙花开放的柔美、优雅。
4. 因为昙花在夜间开放,完全开放后没过多久就开始凋谢,到清晨就恢复原状,花期非常短暂,所以说“昙花一现”。(3分)
解析:从第④段“凌晨一点花瓣下垂→清晨恢复原状”可知,昙花开放时间短,“昙花一现”即指花期短暂。
5. 示例:“爷爷在阳台种了一盆昙花,我每天都去观察它。”理由:“每天都去”说明作者不是偶尔观察,而是坚持每天查看,体现了连续观察的方法。(3分,找出体现“连续”的语句,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文中“每天都去观察”“过了三天”“又过了两天”“熬夜观察”等语句均能体现连续观察,任选一句,结合“连续观察”的特点说明理由即可。
七、习作与表达(30分)
评分标准
优秀(24-30分) 1. 格式正确(含日期、星期、天气);2. 选择的观察对象明确,能详细写出其特点或变化(如“绿豆芽从豆瓣到长根、长叶的过程”);3. 融入真实感受(如“看到绿豆芽破土而出,我真为它高兴”);4.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不少于350字。
良好(18-23分) 1. 格式基本正确;2. 能写出观察对象的特点或变化,但不够详细;3. 有简单感受;4. 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少,字数达标。
合格(12-17分) 1. 格式有缺失(如缺少天气);2. 观察对象不明确,变化描写简单;3. 几乎无感受;4.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错别字,字数接近350字。
待改进(12分以下) 1. 格式错误;2. 未写观察对象的变化,内容偏离“连续观察”;3. 无感受;4.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足300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