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记《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感悟乐曲委婉凄凉、而略带悲愤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感受力和表现力。2、了解曲作者华彦钧生平及对我国民间音乐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二胡独奏曲《赛马》
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从书上查阅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欣赏《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由二胡独奏曲改编的歌曲《二泉映月》。
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情境描述
出示多媒体课件
出示《二泉映月》欣赏分析表完整听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5)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分析乐句的情绪《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第二遍听赏《二泉映月》要求闭着眼睛认真听赏
课堂思考
1、音乐是不是最能表达和触动人的情感?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丰富多采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课件14张PPT。二泉映月 歌曲《二泉映月》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著琵琶沿街走 背著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著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只见月照芦狄洲 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 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 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 风雨泥泞怎忍受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 解离愁 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 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 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 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 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 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 纵然人似黄鹤一抔净土惠山丘 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你的琴声还伴著泉水流华彦钧肖像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烂玉堆的面目全非,凄凉
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
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竹竿牵
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
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
背上背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
咿呜呜的拉着,在淅淅沥沥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器乐《二泉映月》想一想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二
胡
独
奏《二泉映月》优美而悲哀。又带着一丝痛苦、愤怒的情绪。欣赏提示 《二泉映月》原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作者华彦钧(1893——1950),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我国民间音乐家。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
蕙山二泉亭是阿炳双目失明之前常去玩赏的地方。在他双目失明之后,将想像中的美丽景色及饱尝的人间辛酸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部寄托在他演奏的这首二胡曲中,可是眼前一片漆黑,他再也不能目睹旧时的一切,伤感怆凉的情调也浸透在乐曲中。欣赏分析表欣赏《二泉映月》(闭眼) 《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
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小 结音乐是不是最能表达和触动人的情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丰富多采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课堂思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