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丢丢铜仔》,感知台湾民歌小调的风格和韵味。
2.能用富有弹性、明快的声音演唱民歌《丢丢铜仔》,通过二声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演唱能力。
3.通过歌唱教学,延伸到我们龙胜地方的民歌小调《长发谣》,让同学们对小调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欣赏和演唱《丢丢铜仔》,感知民歌小调的风格和韵味。
教学难点:《丢丢铜仔》的二声部演唱,如何把歌曲的背景音响材料更好的融入歌曲。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
一、基础知识积累
模仿火车运行的声音、汽笛声。(同学们感受、参与音乐活动)
二、课中作业: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歌曲表现的速度和旋律是怎么样的?体现了歌曲什么样的情绪?
②歌曲有什么演唱形式?
③您能找到下滑音吗?
三、课中作业:学习《丢丢铜仔》(创编联想;课堂展示)
1. 识谱练习。
①歌词“火车行到”,用宜兰的方言同音直译“灰恰嗲到”。
②可以适当加辅助动作。
2.唱歌练习(学法:听唱法、体验法)
①学唱歌曲
第一遍:听老师弹一遍领、齐部分的歌谱,生轻声跟着哼。
第二遍:学歌谱 第三遍:唱词。
在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
②二部轮唱
第一步:分声部练习轮唱部分。
第二步:进行二部轮唱。
3. 为《丢丢铜仔》加背景音乐材料,请同学们用人声模仿
火车发动、由远到近、穿过隧道、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
温馨提示:辅助的道具有三角铁、双响筒、沙球、手铃等或者你们准备的道具。注意伴奏的背景音响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听到其他在唱什么。如三角铁作为汽笛声响前的铃声。响筒在每一小节的强拍击,或在歌曲突出的地方打击。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即兴有创造性的加入歌曲。(设计用两至三个小组模仿火车开动和运行的声音;击打三角铁、双响筒、手铃等,还要选出一个或几个同学作为领唱部分、、、、、、)
4. 把同学们练习好的背景音乐恰当地加入《丢丢铜仔》这首歌。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知识探究:
①欣赏龙胜和平乡黄落瑶寨的《长发谣》。感受龙胜地方的民歌小调。
②你能说出都是小调的《长发谣》和《丢丢铜仔》有什么区别?(从力度、速度、旋律、节奏、情绪等音乐元素考虑。)
2.小调是民歌一种体裁。那么,你能说出民歌还有其他什么样的体裁呢?
课件11张PPT。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丢丢铜仔 认真聆听和思考 识谱、唱歌练习1.学习领唱、齐唱部分。 注意声音要富有弹性。
识谱、唱歌练习2. 练习轮唱部分。注意声部的配。我们一起完整地演唱《丢丢铜仔》合作体验:为《丢丢铜仔》加背景音响。
温馨提示:
1. 用人声模仿火车的汽笛声、车轮滚动声,由远到近、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
2.请用好辅助的道具三角铁、响板、沙球等道具。
3.注意伴奏的背景音响声音要轻些,突出唱歌部分。拓展延伸
1.欣赏龙胜地方小调歌曲《长发谣》。2. 都是小调歌曲的
《长发谣》和《丢丢铜仔》有什么区别?(可以从歌曲的旋律、情绪、歌词、演唱形式等方面考虑)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都是小调歌曲的《长发谣》和《丢丢铜仔》有什么区别?
《长发谣》旋律抒情、节奏舒展、结构规正、歌词朴实、唱法偏原生态等;
而《丢丢铜仔》旋律欢快、速度稍快、演唱富有弹性、很有地域特色等。
泥土的歌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