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3:51:47

文档简介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宁夏)下列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物体运动 B.研制化肥
C.植物分类 D.人体结构
2.(2024·滨州)成语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3.(2024·云南)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D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4.(2024·长春)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需要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下列行为与之不符的是( D )
A.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安全事故
B.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实验操作
C.认真观察记录,重视异常现象
D.追求个人私利,剽窃他人成果
5.(2024·重庆改编)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A )
6.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D )
A.找不到灯帽时,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足时,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万一试剂溅到眼晴里,用手揉揉眼睛即可
D.若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扑灭
7.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试剂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经常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g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
8.(2024·重庆)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C )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燃烧一定会释放热量
B.化学反应一定会释放热量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转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燃烧产生的热量
10.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此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1.通过镁条燃烧实验的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B )
①点燃镁条前必须用砂纸将镁条表面的氧化镁擦掉
②点燃镁条时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燃烧时下方要垫陶土网 ③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白色粉末氧化镁
A.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常温下,利用如图实验测定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 )
A.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
B.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2分)
13.(6分)(1)写出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
金刚石:__C__;二氧化碳:__CO2__;氨气:__NH3__。
(2)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__碳元素__。
(3)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镁+氧气氧化镁__。
②“铜绿”受热分解:__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__。
14.(4分)健康、能源、环境、粮食等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下列做法中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填写在横线上(填字母)。
A.健康问题 B.能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粮食问题
(1)开发不产生废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__C__。
(2)高效、无毒的化肥的合成:__D___。
(3)研制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__A__。
(4)用生物细菌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作燃料:__B__。
15.(4分)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①④__(填序号);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②③__(填序号);由此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有__比较软、具有导电性__;化学性质有__能与醋酸反应、具有可燃性__。
16.(6分)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①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A__;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__G__;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B、H__。
(2)某同学要量取48.6 mL的水进行实验,在量液时,视线应与__凹液面最低处__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水比48.6 mL__少__(填“多”或“少”)。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D__(填字母)。
17.(12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酒精灯_,B_试管_,C_铁架台_。
(2)若试管中的试剂是碳酸氢铵,则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能闻到一股__刺激性__气味,该气体是__氨气__;
②碳酸氢铵逐渐减少,试管内壁上有__水珠__生成;
③如将从管口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逐渐变__浑浊__,这是因为生成了__二氧化碳__气体。请根据上述现象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__(2分)。
(3)在该实验中,若仪器B的口部向上倾斜,则可能会造成__试管破裂__。加热时应先__预热__,再将火焰对准试剂部位加热。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
18.(1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甲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小__(填“大”或“小”);
②实验乙的目的是__探究蜡烛燃烧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__;
③实验丙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__石蜡蒸气__。
(2)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Ⅰ.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Ⅱ.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的实验现象。
Ⅲ.蜡烛燃烧10 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步骤Ⅱ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__有水雾出现__。
②步骤Ⅲ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二氧化碳__。
③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__AB__(填字母)。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19.(20分)图1是按照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1)图1中,实验时会在大烧杯后放置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__。
(2)E试管中盛有无色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作对照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C试管中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溶液后变红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率加快__;__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有利于环境保护__;__有利于观察温度对微观粒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合理即可)__。
(6)将少量的浓氨水置于试管中,采用强光照射或者稍加热,发现能更快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故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的方法是__ABC__。
A.密封   B.避光   C.阴凉   D.高温
(7)有同学认为还需增加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你认为这__不是__(填“是”或“不是”)必要的,理由是__E试管中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已有对照实验__。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宁夏)下列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物体运动 B.研制化肥
C.植物分类 D.人体结构
2.(2024·滨州)成语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3.(2024·云南)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4.(2024·长春)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需要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下列行为与之不符的是( )
A.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安全事故
B.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实验操作
C.认真观察记录,重视异常现象
D.追求个人私利,剽窃他人成果
5.(2024·重庆改编)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6.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找不到灯帽时,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足时,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万一试剂溅到眼晴里,用手揉揉眼睛即可
D.若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扑灭
7.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试剂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经常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g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D.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
8.(2024·重庆)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释放热量
B.化学反应一定会释放热量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转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燃烧产生的热量
10.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此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1.通过镁条燃烧实验的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①点燃镁条前必须用砂纸将镁条表面的氧化镁擦掉
②点燃镁条时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燃烧时下方要垫陶土网 ③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白色粉末氧化镁
A.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常温下,利用如图实验测定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
B.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2分)
13.(6分)(1)写出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
金刚石:__ __;二氧化碳:__ __;氨气:__ __。
(2)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__ __。
(3)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 __。
②“铜绿”受热分解:__ __。
14.(4分)健康、能源、环境、粮食等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下列做法中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填写在横线上(填字母)。
A.健康问题 B.能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粮食问题
(1)开发不产生废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__ __。
(2)高效、无毒的化肥的合成:__ ___。
(3)研制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__ __。
(4)用生物细菌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作燃料:__ __。
15.(4分)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 __(填序号);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 __(填序号);由此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有__ __;化学性质有__ __。
16.(6分)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①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 __;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用到的仪器是__ __;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 __。
(2)某同学要量取48.6 mL的水进行实验,在量液时,视线应与__ __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水比48.6 mL__ __(填“多”或“少”)。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 __(填字母)。
17.(12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 _,B_ _,C_ _。
(2)若试管中的试剂是碳酸氢铵,则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能闻到一股__ __气味,该气体是__ __;
②碳酸氢铵逐渐减少,试管内壁上有__ __生成;
③如将从管口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逐渐变__ __,这是因为生成了__ __气体。请根据上述现象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 __(2分)。
(3)在该实验中,若仪器B的口部向上倾斜,则可能会造成__ __。加热时应先__ __,再将火焰对准试剂部位加热。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
18.(1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甲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 __(填“大”或“小”);
②实验乙的目的是__ __;
③实验丙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__ __。
(2)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Ⅰ.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Ⅱ.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的实验现象。
Ⅲ.蜡烛燃烧10 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步骤Ⅱ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__ __。
②步骤Ⅲ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 __。
③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__ __(填字母)。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19.(20分)图1是按照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1)图1中,实验时会在大烧杯后放置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 __。
(2)E试管中盛有无色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 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 __;__ 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 __;__ __。
(6)将少量的浓氨水置于试管中,采用强光照射或者稍加热,发现能更快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故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的方法是__ __。
A.密封   B.避光   C.阴凉   D.高温
(7)有同学认为还需增加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你认为这__ __(填“是”或“不是”)必要的,理由是__ 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