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来临(选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重点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教学过程
(一)描述春天美景,感受春的气息
1、欣赏动画歌曲《春天在哪里》拍手律动进教室。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春的气息。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春天来了,柳树发出了嫩嫩的绿芽,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生:桃树羞答答地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脑袋向人们点头微笑。
生:天气变暖和了,可爱的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
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激活已有经验,探索春天的音响
1、师:的确,如同学们所说,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我听到了春雨的声音。滴答0滴答、滴答0滴答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叽叽0喳喳、叽叽0喳喳
生:我听到了春风的声音。沙沙0沙沙、沙沙0沙沙 ……
2、师生一起来模仿和探讨这些声音。
通过师生共同模仿、探索春天大自然的音响,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师:春天来了,春风、春雨、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都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请听:(点击课件出示)师领读,生跟读 。
春雨(唱歌呀) 滴答0滴答 0
春风(弹琴呀) 沙沙0沙沙 0
春雷(打鼓) 轰隆隆隆 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 啦
课件出示更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且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
(三) 师生和谐互动,学唱春天的歌曲
1、学唱
(1)师:春天的大自然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蒙古草原的歌曲——《春天又来临》吧。
(2)师:这么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为她伴奏吧。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样拍,也可以不一样拍,但必须和着音乐的节拍。
通过师生互动的拍手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游戏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刚才有的同学这样拍,有的同学那样拍,非常神气。这一遍我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合作打拍,也要跟刚才一样和着音乐的节奏有强弱的拍。
通过生生拍手游戏再次感受音乐节拍热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熟悉了歌曲旋律。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音乐会伴奏。如果用打击乐器来伴奏,那一定会更有趣。
(2)课件出示节奏谱:碰铃:
(3)学生选择乐器自由练习。
(4)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求碰铃第一乐句开始,双响筒第二乐句开始,舞板第三乐句开始,一直伴奏到歌曲结束。第一遍师唱生敲,第二遍跟钢琴和。
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了学生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训练`了学生多声部合奏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了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再次做好铺垫。
3、学唱歌曲
(1)师:在同学们的伴奏声中,音乐会的旋律显得更美了,它的歌词也很有趣。请听老师来读一遍。范读歌词。
(2)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生和着伴奏音乐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听琴默唱歌词、轻唱歌词、解决难点。
(4)轻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四) 拓展欣赏名曲,感受春天的美丽
1、师:同学们唱得多美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这两首歌曲都是由世界名曲改编而成。先请同学们欣赏小朋友表演的由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闲聊波尔卡》,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闲聊波尔卡》歌词节选:你听,你听,唱歌的是夜莺;你看,你看,喧闹的是百灵;你听,你听,那鸽子的哨音;你看,你看,这孔雀正开屏。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百花开,百鸟鸣。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云雀的歌儿像风铃……
2、师:多么活泼欢快的歌曲啊!让我们模仿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春天的舞蹈吧!师生合着音乐一起律动。
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和舞蹈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增大信息量。通过律动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课件11张PPT。春天又来临我们学过的“春”《春天在哪里》
《小燕子》
《春天悄悄来临》
……学唱新歌歌曲特点抒情且优美
蒙古族歌曲歌曲介绍《春天又来临》是一首带有浓厚蒙古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
四四拍子,两段体结构。
蒙古族歌曲情感第一段抒情而悠扬,第二段宽广而高亢。第一段要求用轻柔的声音演唱,第二段用稍结实、饱满的声音演唱。
歌曲难点第二段合唱部分是这首歌的难点。
可用两个声部旋律对比的方式进行和声效果训练。声部旋律对比法第二小节高声部“2 121 6-”与低声部“6 565 3-”节奏相同,和声不同;
第四小节高声部“5- - -”与低声部“55 6561 5-”高声部是一个长音。
低声部是采用了“填充”的形式,使和声更加饱满而充实,第二个乐句也是采用了同样的创作手法。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