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件--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件--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4: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制作者:雨中喵喵
我们可以通过X射线透视等方法,观察到肺和呼吸道以及肋骨、胸骨、胸椎等胸廓结构。胸廓保护着肺,肺的体积也随着胸廓的运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哪些器官构成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怎样从大气中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人体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本节关注
呼吸系统的构成
01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结构。
肺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鼻腔内表面有黏膜和鼻毛。咽位于鼻腔后方,喉连接咽与气管。
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内表面有黏膜和纤毛,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
空气通过鼻腔经咽、喉进入气管时,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等,鼻腔、气管黏膜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病原微生物,气管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能推动黏液经咳嗽排出体外。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
感冒时,气管黏膜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加,会形成痰和鼻涕。随地吐痰、擤鼻涕是不卫生的行为。
为什么说这些行为是不卫生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思考
鼻黏膜薄且富含毛细血管,易发生鼻出血。鼻出血时,可用手指在鼻外部按压出血处进行止血。如果出血不止或经常鼻出血,应该及时就医。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左、右支气管不断分支成细支气管,在细支气管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肺部的
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
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它们紧紧贴在一起,
有利于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
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02
肋骨、胸骨和胸椎等是构成胸廓的主要结构。
当我们有意识地吸气和呼气时,会感觉到胸廓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这就是呼吸运动。其实,在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也一直在发生。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组成膈的肌肉)的运动状态有关。
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平静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之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平静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也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目标:
观察
了解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器材:
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步骤:
观察
1.有同学制作了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图14-4)。模型的“胸椎”“胸骨”“肋骨”用木条模拟,“肋间肌”用橡皮筋模拟。他认为该模型能体现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步骤:
观察
2.该同学一只手固定“胸椎”,另一只手向上推动“胸骨”,模拟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及其原因;向下移动“胸骨”,模拟平静呼气时胸廓容积变小及其原因。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步骤:
观察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讨论:
观察
用这一模型能说明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吗?为什么?
呼吸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用人工方法让呼吸停止或减弱的患者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帮助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人工呼吸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一、理解题
1.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正确路径是()。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肺 ⑤气管 ⑥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③②⑤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①⑤⑥③②④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食物进入胃和空气进入肺都要经过的器官是咽。
(2)运动时,我们用口呼吸比较好。
二、应用题
1.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些同学不理解这句话,我们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他们理解吗?
2.肺活量是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而不是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肺总容量)。在我们尽力呼气之后,肺内一般还有约1 000~1 500 mL剩余气体(肺残气量)。根据这一事实,尝试用公式描述肺活量与肺总容量、肺残气量的关系。
测量肺活量
一个人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为 2 500 ~ 4 000 mL。成年男性的肺活量一般高于女性。那么,如何测量人的肺活量呢?
活动目标:
使用肺活量测试仪测量肺活量。
活动建议:
1. 向医务人员请教肺活量测试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分小组,先设计肺活量记录表,再开始测量。
3. 接通肺活量测试仪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确认键清零。
4. 被测试人先做几次深呼吸,再尽力吸气,然后对着吹嘴尽力呼气。记录肺活量测试仪上显示的数值。
5. 每人测量 3 次,记录每次显示的数值,其中的最大值记为被测试人的肺活量。
6. 将小组同学的测试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活动交流:
小组同学交流各人肺活量的大小,理解中学生测量肺活量的意义,讨论能否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
重污染天气及呼吸系统防护
重污染天气一般是指空气质量指数大于 200,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程度的空气污染现象。以 PM 2.5 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通常称为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把霾预警信号分为两级,分别用黄色(一级)和橙色(二级)图标表示。
雾霾天气时,人们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孕妇、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确实需要户外活动者,应该尽量减少活动时间,避开污染高峰时段,并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活动结束后应该及时更换衣物,用温水漱口,并清洗面部、鼻腔与裸露的皮肤。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8 年,我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大幅减少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全国大部分地区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已经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