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温湿度的报警与响应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上节课实现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报警响应机制,从而完整展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大棚植物管理中的真实作用。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物联网中数据上行传输(数据采集与报警)和下行传输(响应指令)的完整闭环,掌握如何设计和实现报警后的自动响应或人工干预,感受到物联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助益。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报警后响应的场景,如火灾报警器响后手动灭火等,对报警与响应的联动有感性认识。他们具备一定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能参与响应方案讨论及简单设备连接,但对物联网数据上下行传输及自动响应逻辑的分析能力尚在发展。学生好奇温湿度报警后如何实现自动或人工响应,渴望完善系统闭环。其发展需求是理解数据上下行传输闭环逻辑,建立系统协同认知,发展路径为从分析响应场景到实现响应功能。学生可能难以区分自动与人工响应场景,编写响应程序时也可能因理解不足遇阻。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智能门锁的案例分析,理解物联网数据传输中上行和下行的概念,能够清晰阐述一个物联网应用案例中的数据上行和下行的过程。
(2)通过分析农业大棚对温湿度管理的实际需要,理解自动响应和人工响应在物联网数据传输反馈的优势与不足,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响应方案。
(3)通过实践操作,实现使用物联网平台及主控板进行响应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功能,理清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状态报警到报警响应的完整过程,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通过智能门锁的案例分析,理解物联网数据传输中上行和下行的概念,能够清晰阐述一个物联网应用案例中的数据上行和下行的过程。
②通过实践操作实现预期功能,理清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状态报警到报警响应的完整过程。
(2)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农业大棚对温湿度管理的实际需要,理解自动响应和人工响应在物联网数据传输反馈的优势与不足,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响应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聚焦
1. 展示智能温室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报警后需采取的处理措施,思考报警响应的重要性。 2. 分享农业生产中因及时响应报警避免损失的案例(如自动开通风设备、启动灌溉系统等),引出本课主题——温湿度的报警与响应。 3.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自动响应的效率、人工干预的灵活性等特点,强调报警响应机制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1.观察智能温室场景,讨论报警后的处理需求,认识到响应措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倾听实际案例,思考报警响应在实际场景中的关键作用。 3.参与提问互动,分析自动响应与人工响应的特点,明确本课学习方向。 智能温室温湿度监测报警系统场景图、农业生产报警响应案例视频或文字资料。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际场景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报警响应机制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报警响应的重要性,为学习物联网数据下行传输奠定基础。
环节二 探索
1.讲解智能门锁工作原理,借助动画或示意图展示数据上行(指纹/人脸信息发送到平台)和下行(开门指令发送到门锁)的完整流程。 2.展示智能门锁应用场景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图中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对应的具体信息。 3.针对学生分享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追问(如“主人拒绝开门时的上行和下行数据”)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学习智能门锁工作原理,理解数据上行和下行的流动过程。 2.分组讨论,填写场景图中上下行数据的具体内容,明确数据双向流动的闭环。 3.参与追问互动,深化对物联网数据上行和下行概念的理解。 智能门锁工作原理动画或示意图、智能门锁应用场景图(含填写表格)。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智能门锁案例,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物联网数据上行和下行的概念,认识数据双向流动的闭环,为学习温湿度报警响应中的数据下行传输做好铺垫。
环节三 设计
1.分析“温湿度报警响应”算法的循环部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自动响应(如温湿度轻微异常时自动开通风设备)和人工响应(如严重异常时人工干预)的适用场景。 2.引导学生根据第4课设定的报警情况,设计至少三个响应措施,填写在表格中,从温湿度阈值、农作物需求等角度提供设计思路。 3.巡视指导,对学生设计的响应方案进行合理性点评。 1.学习算法循环部分,理解自动响应与人工响应的区别及适用场景。 2.结合已有报警设定,设计三个及以上响应措施,填写表格,考虑不同阈值和农作物需求。 3.完善响应方案,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温湿度报警响应” 算法流程图、响应措施设计表格模板。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设计响应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报警响应方案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环节四 实践操作
1.引导学生对比本课与第四课的硬件清单,讨论新增硬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编写程序,巡视观察编写情况,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 指导学生运行和调试程序,提醒学生观察物联网平台和主控板的变化,引导从硬件连接、程序代码等方面排查问题,鼓励自主解决。 1. 对比硬件清单,探究新增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完成硬件连接。 2.自主编写程序,实现数据采集、报警触发和响应执行的功能。 3.运行调试程序,观察平台和主控板变化,排查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温湿度传感器、主控板、物联网平台等硬件(含可能新增的设备)、程序编写教材、部分程序示例。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温湿度报警响应系统的完整流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对物联网闭环流程的理解。
环节五 讨论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享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组织讨论自动响应和人工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如何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响应方式。 3.回顾本课内容,强调物联网数据上下行闭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1.总结实践收获,分享经验、困难及解决方法。 2.讨论自动响应与人工响应的优劣势,思考不同场景下的响应方式选择。 3.回顾本课知识,理解物联网闭环流程的意义。 温湿度报警响应系统应用案例资料(文字或视频)。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讨论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实践问题,深化对报警响应机制的理解,培养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