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考点一、什么是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机器人
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如生石花、水滴鱼
辨别依据 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
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拓展:
①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生物,不能只根据某一项特征来判断。
②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为动物一般能运动,但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
典例1:(2025七上·义乌期末)某校开展足球吉祥物设计,吉祥物“湖湖”雕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蓝白相间,栩栩如生。则判断“湖湖”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没有蕴含化学能 B.颜色不是绿色
C.不能生长发育 D.不能光合作用
变式1:(2025七上·南浔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蜻蜓 C.水绵 D.玩具猫
变式2:(2025七上·嵊州期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著名诗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有哪些。 (填“繁殖”、 “生长”、 “呼吸”、“遗传”、 “变异”或“应激性”)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变式3:(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朵朵葵花向太阳 ;
(3)饥不择食 ;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
考点二、细胞的发现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
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科学中抽象的现象,我们可用一些具体的图形或模型,把它形象地表示出来,使之具体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2.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提出
①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德国科学家微耳和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拓展
①胡克观察到的软木栓细胞,其实是细胞的空壳。
②当时的细胞学说只说明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没有说明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如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
3.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经过认真地思考论证后总结出来的。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典例1:(2023七上·萧山期中)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④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内有细胞核。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变式1:(2023七上·新昌期中)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变式2:(2025七上·滨江期末)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后人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变式3:(2023七上·浙江期中)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
(1)如右图所示是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其实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小文同学在整理有关细胞学说内容时写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你认为他整理的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
(3)结合所学,下列关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合理的有____。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组成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考点三、观察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单位。细胞非常微小,需要将其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一)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①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具体操作
擦 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 用刀片把洋葱叶鳞片叶切成大小约0.5厘米x0.5厘米的小块,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展 将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它展平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b.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
如果找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将它绘制出来,并注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名称。
c.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
现象 原因 对策
细胞有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表皮进行实验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 用镊子展平洋葱鳞片叶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红墨水 加滴红墨水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②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具体操作
擦 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 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
涂 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制成临时装片
染 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b.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如果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将它绘制出来,并注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观察动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
现象 原因 对策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 找到正确部位后再刮取细胞,重新制作装片
刮取的细胞数太少 多刮取几次,重新制作装片
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 重新制作装片,涂抹均匀
视野中有细胞,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二)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
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
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附有碎屑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
(三)科学观察的要求
(1)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
例如,图甲中的两条横线实际上是直线,图乙中的曲线实际上是同心圆。我们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进行验证。
甲横线是直线吗 乙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拓展:错觉
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利用统一标准的仪器和工具,通过与统一的标准量对比,可以纠正由错觉而引起的不准确判断。
(2)可以利用观测仪器拓展观察力
用我们的感官观察有很多的局限性,单凭肉眼看不到很
远或很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3)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
典例1:(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
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
(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转动反光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物镜转换器
变式1:(2025七上·衢州期末)小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2:(2025七上·椒江期末)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器具和物像。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图丙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先滴清水
B.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②和④
C.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
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变式3:(2025七上·椒江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通常需要将观察的标本制成临时装片。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乙、图丙是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视野图,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临时装片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填序号)。
(2)小明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____。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D.玻片标本
(3)制作临时装片时,对标本进行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4)在图乙、图丙中制作效果欠佳的装片是哪一个,并说明产生原因 。
(5)小明将物像调清晰后,让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他们都没有触碰显微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考点四、细胞结构与功能
1.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较大的液泡等结构,如图所示。
拓展
①动、植物细胞细胞质中还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可以分解有机物,将其中化学能释放出来。
②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菌、真菌也有细胞壁。
③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
2.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
(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等少数生物除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个结构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4.细胞的形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如卵细胞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平滑肌细胞呈梭形;血红细胞呈扁平圆形;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神经细胞具有多个突起。
典例1:(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
变式1:(2025七上·余姚期末)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荧光显微镜下,刺激已导入荧光蛋白基因的心肌细胞,细胞会收缩并发出荧光。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可以无限长大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变式2:(2024七上·西湖期末)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c。图中[c]的结构名称是 。
(3)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 (填字母)。
变式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
(2)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②]具有的 的作用。
(3)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 (填结构名称)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序号)。
变式3:(2025七上·海曙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认识显微镜】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的镜头。图2中能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填序号)。
(2)【制作装片】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____。
A.转动转换器——切换目镜的放大倍数 B.调节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4)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3次,分别得到下图三种观察结果。A、B、C视野最暗的是 。
(5)【制作模型】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3)。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6)【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 2 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7)【改进】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
1.(2024七上·金华月考)神奇的大自然激发了人们的灵感,为文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素材。下列诗句不包含自然界生命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2024七上·南浔期末)乌贼遇到敌害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3.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液泡
4.(2024七上·余姚期末)香糯的青团是余姚人喜爱的清明节美食。袁枚的《随园食单》曾有这样的描述:“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其中“捣青草为汁”的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5.(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凡在做“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细胞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以下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减小光圈 B.对准通光孔 C.换用凹面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6.(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接下来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A.重新制作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反光镜 D.转动物镜转换器
7.(2025七上·余杭期末)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改变视野亮度的操作是
A.更换物镜 B.移动玻片
C.翻转反光镜 D.调节光圈大小
8.(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9.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染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质能够分解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10.(2025七上·余姚期末)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过程中,看到如上图四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要使视野乙变为丙,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要使视野丙亮度增大,可使用平面镜
C.要使视野丙变为甲,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D.要使视野甲变为丁,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11.(2025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视野由模糊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B.图二:细胞周边的污点有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C.图三: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一开始滴加的清水过多
D.图四:草履虫向右上方移动时,为避免草履虫离开视野,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2.(2023七上·鹿城期末)小莉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中。请你分析并回答: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13.(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
14.(2024七上·杭州期末)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如图甲所示是“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甲中①到④中实验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排序:
(2)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下列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填字母)。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 (选填“C”或“D”)。
(3)他们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到了“黑色圆圈”,请你说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的正确操作是 。
15.(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开展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探究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甲所示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的规范操作为 。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乙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丙所示为细胞模型制作方案,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 (填写图中序号)。
16.(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安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如上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如图3所示,1、2、3、4是这台显微镜的镜头,1、2有螺纹,3、4无螺纹;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____(填字母)。
A.2、3、5 B.2、4、6 C.1、3、5 D.2、4、5
17.(2025七上·浙江期末)小宁对杉叶藻很感兴趣,开展“制作杉叶藻细胞模型”实践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应先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 (填序号),换用高倍物镜。
(2)【制作】小宁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丁)。
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3)【评价和改进】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进行改进 并简要说明理由 。
18.(2025七上·金华期末)关于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如图2,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甲、乙、丙、丁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最先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19.(2025七上·衢州期末)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制作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如图甲),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看到图像如图乙,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如何操作 。
(3)图丙是某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小科认为可改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做细胞膜。你认为他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
20.(2024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①盖盖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向左移动载玻片 D.向右移动载玻片
21.(2024七上·临平期末)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22.(2024七上·宁波期末)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23.(2025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一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B 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序号)。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光线太暗,他应将平面镜换成 。
(3)以上是某同学观察到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甲装片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 环节出现了问题。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一点即可)
24.(2025七上·义乌期末)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固体胶棒、回形针、手机摄像头、LED激光笔、玻璃杯、放大镜等物品开展“自制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水滴显微镜”和“胶棒显微镜”的示意图。
(1)如图甲,水滴显微镜中结构A处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A.玻璃片 B.木片 C.铁片
(2)如图乙,胶棒侧壁有一凹槽,转动胶棒顶部的旋钮可以实现塑料片的上下移动,该过程相当于显微镜操作步骤中的 ;
(3)“胶棒显微镜”中手机摄像头相当于“水滴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_结构;
A.放大镜 B.玻璃杯 C.平面镜
(4)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与水滴显微镜相比,胶棒显微镜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
25.(2025七上·吴兴期末)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及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是操作顺序是 ,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染色时滴加的液体为 。
(2)如图所示,1、2、3、4是这台显微镜的镜头,1、2有螺纹,3、4无螺纹;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 ____。
A.1、 3、 5 B.2、 4、 6 C.2、 4、 5 D.2、 3、 5
(3)如果图中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4)如图是小科同学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哪一等级,理由 。
26.(2025七上·鄞州期末)实验课上,某同学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图甲是老师准备的部分实验器材。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填字母)。
(2)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 。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 。
(4)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 上。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考点一、什么是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
非生物 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机器人
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如生石花、水滴鱼
辨别依据 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生命代代相传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需要营养和能量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时刻都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
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体会产生代谢废物(如水、尿素和二氧化碳等)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生物都在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拓展:
①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生物,不能只根据某一项特征来判断。
②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为动物一般能运动,但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
典例1:(2025七上·义乌期末)某校开展足球吉祥物设计,吉祥物“湖湖”雕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蓝白相间,栩栩如生。则判断“湖湖”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没有蕴含化学能 B.颜色不是绿色
C.不能生长发育 D.不能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A、所有物质都蕴含化学能,包括非生物,所以不能以是否蕴含化学能来判断是不是生物。例如,一块石头也蕴含化学能,但是它是非生物。
B、颜色不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许多生物不是绿色的,如动物,许多非生物也可以是绿色的,如绿色的塑料植物。
C、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生长发育。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会增加、体积会增大,并且会发生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湖湖” 不能生长发育,这不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作为判断 “湖湖” 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
D、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部分微生物等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依然是生物。所以不能光合作用不能作为判断 “湖湖” 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
故答案为:C。
变式1:(2025七上·南浔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蜻蜓 C.水绵 D.玩具猫
【答案】D
【解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新陈代谢、繁殖等,属于生物。
B、蜻蜓是昆虫,能够进行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C、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属于生物。
D、玩具猫是由非生命物质制作而成的物品,不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不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D。
变式2:(2025七上·嵊州期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著名诗句,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有哪些。 (填“繁殖”、 “生长”、 “呼吸”、“遗传”、 “变异”或“应激性”)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答案】(1)应激性
(2)繁殖
(3)生长
【解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等。
【解答】(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变式3:(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填入对应现象后的空格中:
①生物能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⑤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朵朵葵花向太阳 ;
(3)饥不择食 ;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 。
【答案】(1)③ (2)④ (3)⑤ (4)①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地描述了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朵朵葵花向太阳指的是植物的向阳性,说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饥不择食指的是生物很需要食物,说明生物需要营养。
(4)冷开水不能养金鱼因为生物 而迅速冷却的沸水中的氧气刚经过热胀冷缩后不再溶解于水中,所以刚冷却的沸水中含氧量低。
考点二、细胞的发现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时,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
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科学中抽象的现象,我们可用一些具体的图形或模型,把它形象地表示出来,使之具体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2.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提出
①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德国科学家微耳和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3)细胞学说的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拓展
①胡克观察到的软木栓细胞,其实是细胞的空壳。
②当时的细胞学说只说明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没有说明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如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
3.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经过认真地思考论证后总结出来的。科学观察是人们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信息的活动。
典例1:(2023七上·萧山期中)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④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内有细胞核。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①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他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④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②18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受到德国科学家的启发,决议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建立了细胞学说;
③1858年,德国魏尔啸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则“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③。故答案为:C。
变式1:(2023七上·新昌期中)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A、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提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并没有包括病毒,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变式2:(2025七上·滨江期末)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后人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 产生的;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答案】(1)功能(2)分裂(3)A;C
【解析】(1)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
(2)细胞的产生:魏尔肖提出 “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
(3)科学发展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往往依赖于技术手段,先进的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工具,促进科学的发展。例如显微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细胞的观察和研究不断深入 。
(4)对科学发现的评价:科学发现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即使最初的发现存在不足,但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胡克发现 “细胞”,尽管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却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
【解答】(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的“一切细胞来自细胞”即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这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A、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观察到了细胞,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形成,A正确。
B、胡克虽然将细胞壁误认为是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形成确实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的,C正确。
故选AC。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魏尔肖提出的“一切细胞来自细胞”即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这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A.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观察到了细胞,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形成,A正确。
B.胡克虽然将细胞壁误认为是细胞,但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形成确实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的,C正确。
变式3:(2023七上·浙江期中)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
(1)如右图所示是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其实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小文同学在整理有关细胞学说内容时写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你认为他整理的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
(3)结合所学,下列关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合理的有____。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组成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答案】(1)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A;B;D
【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能够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错误,细胞学说中讲到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是所有生物,生物中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细胞学说的建立历程体现了ABD的思想;C是错误,不同的生物细胞结构是不同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
考点三、观察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单位。细胞非常微小,需要将其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一)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①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具体操作
擦 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 用刀片把洋葱叶鳞片叶切成大小约0.5厘米x0.5厘米的小块,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展 将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它展平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b.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
如果找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将它绘制出来,并注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名称。
c.观察植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
现象 原因 对策
细胞有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表皮进行实验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 用镊子展平洋葱鳞片叶表皮后,重新制作装片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红墨水 加滴红墨水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显微镜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过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②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具体操作
擦 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 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
涂 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制成临时装片
染 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b.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如果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将它绘制出来,并注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观察动物细胞时的问题与对策。
现象 原因 对策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 找到正确部位后再刮取细胞,重新制作装片
刮取的细胞数太少 多刮取几次,重新制作装片
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 重新制作装片,涂抹均匀
视野中有细胞,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加滴亚甲基蓝溶液
有黑色圆圈等 气泡太多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视野中无光斑或视野太暗等 操作失误(如反光镜未对好,光过强、弱或无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显微镜
(二)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
项目 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不同点 所滴液体 清水 生理盐水
取材方法 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
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 用解剖针将内表皮展平 将附有碎屑的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净玻片、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滴加碘液后用吸水纸吸水
(三)科学观察的要求
(1)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
例如,图甲中的两条横线实际上是直线,图乙中的曲线实际上是同心圆。我们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进行验证。
甲横线是直线吗 乙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拓展:错觉
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利用统一标准的仪器和工具,通过与统一的标准量对比,可以纠正由错觉而引起的不准确判断。
(2)可以利用观测仪器拓展观察力
用我们的感官观察有很多的局限性,单凭肉眼看不到很
远或很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扩大观察的范围,科学家研究和发明了许多方法,设计与制作了许多观测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3)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需要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
典例1:(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
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
(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转动反光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1)维持细胞形态
(2)B;C;D
(3)重新染色
(4)CAB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主要是为了后续操作的方便,与减少气泡的产生关系不大,所以 A 选项错误。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这样在盖盖玻片时更容易使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排出,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B 选项正确。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可避免细胞重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C 选项正确。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 45° 角慢慢放下,能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BCD。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重新染色,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4)图像②比图像①细胞体积大,视野更清查,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较暗,需要A转动反光镜,调节光线;视野不清晰,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顺序是CAB。
变式1:(2025七上·衢州期末)小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图甲中细胞较小,视野中细胞数量较多,说明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较小;图乙中细胞较大,视野中细胞数量较少,说明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较大。从图甲变到图乙,需要换用高倍物镜,使视野中细胞变大。
【解答】①是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物镜,从而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②是反光镜: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是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找到物像。
④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要使视野从图甲变到图乙,即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先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所以应先调节图丙中的结构①。故答案为: A。
变式2:(2025七上·椒江期末)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器具和物像。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图丙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先滴清水
B.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②和④
C.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
D.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解析】1、甲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遮光器、④反光镜。
2、图乙中:a、b无螺纹,为目镜,其中b放大倍数大;c、d有螺纹,为物镜,其中c的放大倍数大。
【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先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清水,细胞会因吸水膨胀甚至破裂,A 错误。
B、通常③代表遮光器,④代表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以及调节④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这样可以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使视野变亮,B 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选用镜头b、c组合可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C正确。
D、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图丙中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故答案为:C。
变式3:(2025七上·椒江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通常需要将观察的标本制成临时装片。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乙、图丙是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视野图,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临时装片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填序号)。
(2)小明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____。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D.玻片标本
(3)制作临时装片时,对标本进行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4)在图乙、图丙中制作效果欠佳的装片是哪一个,并说明产生原因 。
(5)小明将物像调清晰后,让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他们都没有触碰显微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答案】(1)③④②①
(2)C
(3)细胞核
(4)乙,细胞有重叠现象,可能是取材时洋葱鳞片叶表皮撕得太厚或展平材料时没有展平
(5)同学们挡住了光线,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减少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装片时步骤要正确,注意细节,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找到清晰的物像。
【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中①是盖盖玻片,②是展平洋葱鳞片叶表皮,③是滴清水,④是取材,所以先后顺序应是③④②①。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影响光线的强弱,不会出现在视野中。所以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答案选 C。
(3)制作临时装片时,对标本进行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内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染色后便于观察。
(4)在图乙、图丙中制作效果欠佳的装片是乙,产生原因是乙图中细胞有重叠现象,可能是取材时洋葱鳞片叶表皮撕得太厚,或者在展平材料时没有展平。
(5)小明将物像调清晰后,让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视野变暗了,且他们都没有触碰显微镜,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挡住了光线,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减少,从而导致视野变暗。
考点四、细胞结构与功能
1.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较大的液泡等结构,如图所示。
拓展
①动、植物细胞细胞质中还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可以分解有机物,将其中化学能释放出来。
②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菌、真菌也有细胞壁。
③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
2.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1)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位于细胞外层,厚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环境。
(2)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呈圆球形,核外有核膜包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之一,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与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5)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例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6)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一般位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等少数生物除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个结构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4.细胞的形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如卵细胞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精子呈蝌蚪状,具有长长的尾;平滑肌细胞呈梭形;血红细胞呈扁平圆形;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神经细胞具有多个突起。
典例1:(2025七上·金华期末)金华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城市,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佛手属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图甲和乙两种细胞中属于佛手细胞的是 。
(2)源东的桃子以味美多汁著称,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 。
(3)金华名猪“两头乌”是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
【答案】(1)甲 (2)细胞液 (3)④
【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甲中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为植物细胞,可代表佛手细胞。
(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鲜香可口的果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液泡内的液体,叫作细胞液。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该品种的猪因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的而得名,控制这种性 状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④细胞核。
变式1:(2025七上·余姚期末)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荧光显微镜下,刺激已导入荧光蛋白基因的心肌细胞,细胞会收缩并发出荧光。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可以无限长大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A
【解析】细胞分裂是活细胞繁殖的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形态、结构、功能不变。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解答】A.细胞不可以无限长大,A错误;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正确;
C.心肌细胞会生长和死亡 ,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正确;
故答案为:A
变式2:(2024七上·西湖期末)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c。图中[c]的结构名称是 。
(3)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 (填字母)。
【答案】(1)甲 (2)细胞核 (3)细胞;D
【解析】(1)根据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解答;
(2)根据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解答;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解答】(1)甲、乙两图中,甲图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c ,即结构c为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煮沸后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
变式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
(2)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②]具有的 的作用。
(3)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 (填结构名称)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序号)。
【答案】(1)甲 (2)控制物质进出 (3)细胞核 (4)⑤
【解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1)甲、乙两图中,甲图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2)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④细胞核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香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西瓜的汁水就是来自于细胞中的⑤液泡。
变式3:(2025七上·海曙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认识显微镜】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的镜头。图2中能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填序号)。
(2)【制作装片】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____。
A.转动转换器——切换目镜的放大倍数 B.调节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4)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3次,分别得到下图三种观察结果。A、B、C视野最暗的是 。
(5)【制作模型】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3)。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6)【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 2 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7)【改进】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
【答案】(1)BD (2)生理盐水 (3)A (4)C (5)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
(6)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 (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图1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6遮光器、⑦反光镜。
图2中:A低倍物镜、B高倍物镜、C低倍目镜、D高倍目镜。
【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B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CD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图二中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BD;
(2)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而变形;
(3)转动转换器是切换物镜的放大倍数,而不是目镜的放大倍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视野最暗的是C,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并没有调整光圈或反光镜来调节视野的亮度,C图中物像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最小,也就最暗,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该模型存在的错误是: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因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该模型中出现了液泡;
(6)评价量表中“环保与成本”一栏可补充如下: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对照表中“合格”“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和“待改进”的“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优秀”对应的应该是“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
(7)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故答案为:(1)BD;(2)生理盐水;(3)A;(4)C;(5)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6)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2024七上·金华月考)神奇的大自然激发了人们的灵感,为文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素材。下列诗句不包含自然界生命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C
【解析】生命现象指的现象中肯定有生物。
【解答】A.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生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现象,A正确;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和蜻蜓都是生物,富有生命,B正确;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瀑布,所以没有生命,不是生命现象,C错误;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是生物,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4七上·南浔期末)乌贼遇到敌害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趁机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解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故选:A。
3.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液泡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解答】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故B错误。
C.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余姚期末)香糯的青团是余姚人喜爱的清明节美食。袁枚的《随园食单》曾有这样的描述:“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其中“捣青草为汁”的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解答】A、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艾草叶捣烂后挤压出的绿色汁液主要来自艾草细胞结构中的液泡,D符合题意。
5.(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凡在做“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细胞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以下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减小光圈 B.对准通光孔 C.换用凹面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需要强光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需要弱光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解答】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因此,想要将视野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故选:A。
6.(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接下来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A.重新制作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反光镜 D.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A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A、观图可知,视野中出现气泡,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应该重新制作装片,符合题意。
B、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物像更清晰,不符合题意。
C、转动反光镜能调节光线强弱,不符合题意。
D、转动转换器能更物镜,调节图像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5七上·余杭期末)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改变视野亮度的操作是
A.更换物镜 B.移动玻片
C.翻转反光镜 D.调节光圈大小
【答案】B
【解析】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可反射光线,一面为凹面镜。反光镜除反射光线外,还可以聚光,增加视野亮度。光圈有大小的变化,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解答】A、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比低倍物镜下的视野暗,故更换物镜能改变视野的亮度,A不符合题意;
B、移动玻片可以改变物像的位置,不能改变视野亮度,B符合题意;
C、翻转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能够汇集较多的光线,可以改变视野亮度,翻转反光镜使用平面镜,会使视野变暗,C不符合题意。
D、光圈的大小能够使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因此,调解光圈大小可以改变视野亮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答案】B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在载玻片上写好字母“上”,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显微镜下将“”逆时针转动90°变成“”,实际的物体的旋转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上”,使图象变成图乙,应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故答案为:B。
9.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染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质能够分解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答案】D
【解析】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起遗传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解答】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 细胞核不会被染色;而死亡的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活性,PI可以通过,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选项ABC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0.(2025七上·余姚期末)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过程中,看到如上图四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要使视野乙变为丙,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要使视野丙亮度增大,可使用平面镜
C.要使视野丙变为甲,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D.要使视野甲变为丁,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 要使视野乙变为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因为显微镜呈倒像,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式,A错误;
B. 要使视野丙亮度增大,可使用凹面镜,B错误;
C.要使视野丙变为甲,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C正确;
D. 要使视野甲变为丁,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把图像变清晰,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视野由模糊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B.图二:细胞周边的污点有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C.图三: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一开始滴加的清水过多
D.图四:草履虫向右上方移动时,为避免草履虫离开视野,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A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焦距更准确。
【解答】A、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用于快速对焦,而细准焦螺旋用于细微调整焦距,因此视野由模糊变清晰时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A正确。
B、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B错误。
C、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因此,洋葱表皮细胞周围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C错误。
D、图四中草履虫向右上移动,为避免它离开视野,应该向它同方向移动装片,即向右上方,因为显微镜呈倒像,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3七上·鹿城期末)小莉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中。请你分析并回答: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答案】(1)②③①⑤④ (2)B
【解析】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解答】(1)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②滴、③刮、①涂、⑤盖、④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是因为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应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是物镜对准通光孔。故选:B。
13.(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
【答案】(1)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
(3)左上方;a
【解析】①是染和吸,②是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③是盖完后。④是用镊子盖,⑤是涂均匀,⑥是刮。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解答】(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②⑥⑤④③①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生理盐水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a物镜;
故答案为:(1)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3)左上方 a
14.(2024七上·杭州期末)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如图甲所示是“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甲中①到④中实验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排序:
(2)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下列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填字母)。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 (选填“C”或“D”)。
(3)他们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到了“黑色圆圈”,请你说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的正确操作是 。
【答案】(1)④③①②
(2)BDA;D
(3)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以45度角缓慢盖上,然后缓缓放平
15.(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开展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探究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甲所示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的规范操作为 。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乙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示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图中序号)。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丙所示为细胞模型制作方案,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 (填写图中序号)。
【答案】(1)①③②⑤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2)④①③②
(3)①④⑤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解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①滴、③刮、②涂、⑤盖、④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②⑤④。为避免出现气泡,⑤盖的规范操作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④对光→①放玻片标本→③向下转动镜筒→②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3)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需要的材料是①④⑤。
16.(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安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如上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如图3所示,1、2、3、4是这台显微镜的镜头,1、2有螺纹,3、4无螺纹;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____(填字母)。
A.2、3、5 B.2、4、6 C.1、3、5 D.2、4、5
【答案】(1)⑤③②④①
(2)A
(3)A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图3中:1、2有螺纹是物镜;3、4无螺纹是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大,观察时与低倍物镜相比距离玻片标本近。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⑤滴、③撕、②展、④盖、①染、吸,故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③②④①。
(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根据题意可知:1、2有螺纹为物镜,3、4无螺纹为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3和长物镜2,在观察的时,高倍物镜距离玻片就近,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5。
故选:A。
17.(2025七上·浙江期末)小宁对杉叶藻很感兴趣,开展“制作杉叶藻细胞模型”实践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应先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 (填序号),换用高倍物镜。
(2)【制作】小宁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丁)。
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3)【评价和改进】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进行改进 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左;④
(2)缺少细胞壁、线粒体
(3)选择细纱网,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解析】图乙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反光镜、⑥物镜。
【解答】(1)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为使图丙中的视野B转变为视野C,应先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2)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故图丁模型存在的错误是:缺少细胞壁、线粒体。
(3)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制作细胞膜时,选择网眼很小的细纱网,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18.(2025七上·金华期末)关于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如图2,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甲、乙、丙、丁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某同学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最先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答案】(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 丁
(4)重新对光
【解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
【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抹、盖、染.图中①是滴、②是刮、③是染、④是盖,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因此,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 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3)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2中,甲乙是目镜,且甲是低倍目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2中,丙丁是物镜,且丁是低倍物镜。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即甲和丁。
(4)显微镜移动后视野变暗,通常是因为光线没有正确对准镜头。因此,最先要进行的操作是重新对光,以确保光线能够通过物镜和目镜,使观察的物像变得清晰。
19.(2025七上·衢州期末)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制作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如图甲),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看到图像如图乙,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如何操作 。
(3)图丙是某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小科认为可改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做细胞膜。你认为他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
【答案】(1)避免产生气泡
(2)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直至物像呈现在视野中央
(3)用透明塑料膜能表示细胞膜很薄,得1分;用薄细纱网既可表示细胞膜很薄又可表示细胞膜能进行物质交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得2分。仅提到细胞膜很薄得1分,说明细胞膜的功能得2分
【解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可以简单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2)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如果直接将盖玻片平放在液滴上,液滴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就会在盖玻片下形成气泡。气泡会干扰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视野中出现黑色或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影响观察效果。而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可以让盖玻片下的液体逐渐均匀地分布,将空气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图乙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实际上物体是在装片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因为当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就会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物像逐渐移动到视野中央。
(3)对于用塑料膜或薄细纱来改进植物细胞模型中细胞膜的制作,理由如下:
塑料膜:细胞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结构,用透明的塑料膜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细胞膜很薄这一特点,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形态特征。
薄细纱: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即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轻易进入细胞。薄细纱网有许多细小的孔隙,这种结构可以类比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同时也能体现细胞膜很薄的特点。所以用薄细纱来制作细胞膜模型,既能表示出细胞膜的薄,又能表示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比单纯的塑料膜更能全面地体现细胞膜的特性。
20.(2024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①盖盖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向左移动载玻片 D.向右移动载玻片
【答案】(1)④③①② (2)① (3)目镜;400 (4)CBA
【解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因此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滴清水、③展平、①盖盖玻片、②染色。
(2)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①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的,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3)显微镜的结构图中,①的名称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40倍=400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C、将玻片向左移动,把 a 移动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使物像放大;A、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如果物像模糊,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C、B、A
21.(2024七上·临平期末)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液泡
(2)细胞壁
(3)溶液种类;AB
【解析】(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图1中A是液泡。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具有细胞液,贮存着各种物质,因此图1中A是液泡。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因此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溶液的类型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影响,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溶液类型的关系。
②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是: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2024七上·宁波期末)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1)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
(2)B
(3)bc
(4)步骤Ⅰ错误,应将清水替换成生理盐水;物镜;B
【解析】(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1)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故答案为:B。
(3)无螺丝纹是ab目镜,有螺丝纹是cd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b和长物镜c。
(4)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镜上。
③视野一在视野的右上方,视野二的图像在视野的正中央,且图像变大,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向右上移动装片,将装片称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故答案为:B。
23.(2025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一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B 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序号)。
(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光线太暗,他应将平面镜换成 。
(3)以上是某同学观察到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甲装片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 环节出现了问题。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一点即可)
【答案】(1)④
(2)凹面镜
(3)盖玻片时
(4)增加镜筒、物镜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写出一种即给分)
【解析】观图可知:图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是物镜,⑤是反光镜
【解答】(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放大B离放置玻片的位置较近,相当于④物镜。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光线太暗,他应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会使视野变亮。
(3)图甲中有边缘较深的透明圆圈,是有气泡,观察效果不好,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换成反光镜。
24.(2025七上·义乌期末)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固体胶棒、回形针、手机摄像头、LED激光笔、玻璃杯、放大镜等物品开展“自制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水滴显微镜”和“胶棒显微镜”的示意图。
(1)如图甲,水滴显微镜中结构A处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A.玻璃片 B.木片 C.铁片
(2)如图乙,胶棒侧壁有一凹槽,转动胶棒顶部的旋钮可以实现塑料片的上下移动,该过程相当于显微镜操作步骤中的 ;
(3)“胶棒显微镜”中手机摄像头相当于“水滴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_结构;
A.放大镜 B.玻璃杯 C.平面镜
(4)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与水滴显微镜相比,胶棒显微镜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
【答案】(1)A
(2)调焦
(3)A
(4)携带方便、成像稳定、方便调焦
【解析】(1)标本的光线要通过水滴凸透镜才能成像;
(2)标本放在塑料片上,转动胶棒顶部的旋钮可以实现塑料片的上下移动,调节塑料片相对于物镜的距离;
(3)手机摄像头,靠近标本的透镜即物镜;
(4)与水滴显微镜相比,胶棒显微镜具有的优点是便于携带,方便调节物距。
【解答】(1)在水滴显微镜中,结构A处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透明并且平整的表面,以便能够放置水滴并进行观察。玻璃片透明且光滑,非常适合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用于固定和支撑观察对象。
故选A。
(2)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图乙中,通过旋转胶棒顶部的旋钮来实现塑料片的上下移动,类似于显微镜中调整镜头的上下位置以进行调焦。
(3)在“水滴显微镜”中,放大镜用来观察放大物体的细节。而在“胶棒显微镜”中,手机摄像头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放大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选A。
(4)与水滴显微镜相比,胶棒显微镜因为其设计可以更方便地携带。它不用依赖水滴形成镜片,也不用外部放大镜和光源,这使其具有携带方便的优势。
(1)在水滴显微镜中,结构A处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透明并且平整的表面,以便能够放置水滴并进行观察。玻璃片透明且光滑,非常适合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用于固定和支撑观察对象。故选A。
(2)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图乙中,通过旋转胶棒顶部的旋钮来实现塑料片的上下移动,类似于显微镜中调整镜头的上下位置以进行调焦。
(3)在“水滴显微镜”中,放大镜用来观察放大物体的细节。而在“胶棒显微镜”中,手机摄像头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放大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选A。
(4)与水滴显微镜相比,胶棒显微镜因为其设计可以更方便地携带。它不用依赖水滴形成镜片,也不用外部放大镜和光源,这使其具有携带方便的优势。
25.(2025七上·吴兴期末)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及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是操作顺序是 ,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染色时滴加的液体为 。
(2)如图所示,1、2、3、4是这台显微镜的镜头,1、2有螺纹,3、4无螺纹;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 ____。
A.1、 3、 5 B.2、 4、 6 C.2、 4、 5 D.2、 3、 5
(3)如果图中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4)如图是小科同学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哪一等级,理由 。
【答案】(1)③④②①;碘液
(2)D
(3)5
(4)良好,缺少标记细胞质、液泡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故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染色时滴加的液体为碘液,是为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2)1、2有螺纹,是物镜,3、4无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3和长物镜2。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物镜离装片越近,视野越窄,观察到的数目越少。因此,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 2、3、5,故选D;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
(4)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缺少标记细胞质、液泡,因此被评为良好。
故答案为:(1)③④②①;碘液;(2)D;(3)5;(4)良好;缺少标记细胞质、液泡。
26.(2025七上·鄞州期末)实验课上,某同学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图甲是老师准备的部分实验器材。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填字母)。
(2)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 。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 。
(4)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 上。
【答案】(1)CG
(2)①②③⑤④;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
(4)目镜
【解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1)(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形态。②“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③“抹”,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产生。④“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C刀片。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⑤④,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压破玻片或损伤镜头。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