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展开。教材从乘法意义出发,引导学生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其理解,为后续表内乘法学习奠基,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工具。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乘法,有编制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经验。但理解每句口诀意义并运用解决问题有难度。教学可借助旧知迁移,用实物图和点子图辅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口诀规律。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与2、3、4相关的乘法现象,如物体的排列等。
2. 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2、3、4的乘法模型。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和规律,理解其意义。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解题策略。
表达现实世界
1. 准确表达2、3、4的乘法口诀和对应的乘法算式。
2. 清晰阐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 概括并记住1 - 4的乘法口诀。
3. 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对应关系。
难点
1.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 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发现并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复习导入
(1) 说口诀算得数:教师出示一些与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相关的算式,如“5×3”“5×5”等,让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口诀和得数。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 填空练习:给出一些与乘法意义相关的填空题,例如“3个5相加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让学生完成填空,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 引导回顾:在学生完成练习后,与学生一起回顾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和意义,强调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对应关系,为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提供思路。
(4) 导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展示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2、3、4相关的生活情境,如2个一组的气球、3个一排的花朵、4个一列的杯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6)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每组有2个气球,3组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每排有3朵花,4排一共有多少朵花?”等,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7) 鼓励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8)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情境中发现的问题和想到的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 学生快速说出算式对应的口诀和得数。
2. 完成填空练习,巩固乘法意义。
3. 回顾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4. 观察情境,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评价任务 口诀回答准确:☆☆☆
填空回答正确:☆☆☆
问题提出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展示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4的乘法口诀 编制口诀
(1) 展示图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汤圆装在盒子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仔细看图,每行装( )个,装了( )行。”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出示答案:4;4。
(2) 提出问题:接着问学生“这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汤圆?你用什么好方法计算呢?”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
(3) 引导数数:当学生提出4个4个地数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一起数,大声说出数的结果:8;12;16。
(4) 引入点子图:教师说:“如果我们用点子图表示汤圆个数,该如何编制4的乘法口诀呢?”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5)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逐步呈现4的乘法算式和对应的乘法口诀。
(6) 自主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乘法算式,尝试编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7) 总结口诀: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8) 理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例如“二四得八”表示2个4相加得8,对应的乘法算式是“2×4 = 8”和“4×2 = 8”。 1. 观察图片,完成填空。
2. 思考计算汤圆个数的方法。
3.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编制口诀的想法。
4. 自主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
评价任务 填空回答正确:☆☆☆
方法思考合理:☆☆☆
口诀编制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诀。
探究与发现 活动二:2、3的乘法口诀 编制2的乘法口诀
(1) 展示点子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的点子图,让学生观察点子的排列规律。
(2) 引导加法计算:让学生用加法算出每幅点子图中点子的个数,例如第一幅图有2个点子,第二幅图有2 + 2 = 4个点子,第三幅图有2 + 2 + 2 = 6个点子等。
(3) 引出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如“1×2 = 2”“2×2 = 4”“3×2 = 6”等。
(4) 尝试编口诀: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5)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编的口诀,互相学习和评价。
(6) 总结口诀: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7) 理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如“一二得二”表示1个2是2,“二二得四”表示2个2相加得4。
(8) 对比发现:引导学生对比2的乘法口诀,发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2,以及“一二得二”对应两个乘法算式,“二二得四”只对应一个乘法算式的特点。 1. 观察2的点子图,找出排列规律。
2. 用加法计算点子个数,写出乘法算式。
3. 自主尝试编制2的乘法口诀。
4. 小组交流,分享口诀。
评价任务 规律观察准确:☆☆☆
算式书写正确:☆☆☆
口诀编制合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编制口诀等活动,自主探究2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三:2、3的乘法口诀 编制3的乘法口诀
(1) 展示点子图:教师展示3的点子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计算点子的个数。
(2) 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出每幅点子图中点子的个数,如第一幅图有3个点子,第二幅图有3 + 3 = 6个点子,第三幅图有3 + 3 + 3 = 9个点子等。
(3) 写出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如“1×3 = 3”“2×3 = 6”“3×3 = 9”等。
(4) 编制口诀: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编的口诀,讨论口诀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6) 总结口诀: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7) 理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如“二三得六”表示2个3相加得6,对应的乘法算式是“2×3 = 6”和“3×2 = 6”。
(8)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3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3,以及除“三三得九”外,其他每句口诀都对应两个乘法算式的规律。 1. 观察3的点子图,用加法计算点子个数。
2. 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3. 自主尝试编制3的乘法口诀。
4. 参与小组讨论,总结口诀。
评价任务 计算结果正确:☆☆☆
算式书写无误:☆☆☆
口诀总结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探究与发现 总结1的乘法口诀
(1) 引导思考:教师问学生“1×1等于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1的乘法的意义。
(2) 得出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1表示1个1,所以1×1 = 1。
(3) 编制口诀:让学生尝试编出1的乘法口诀,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得出“一一得一”。
(4) 理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得一”的意义,即1乘1的结果是1。
(5) 对比归纳:将1的乘法口诀与2、3、4的乘法口诀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6) 总结规律: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几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的规律。
(7) 强调应用:强调乘法口诀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8) 回顾总结:回顾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再次体会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作用。 1. 思考1×1的意义和结果。
2. 尝试编制1的乘法口诀。
3. 对比归纳乘法口诀的规律。
4. 回顾总结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评价任务 思考回答正确:☆☆☆
口诀编制准确:☆☆☆
规律总结合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1的乘法口诀,通过对比归纳,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2.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根据口诀写算式等。
3. 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每个小朋友有2颗糖,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
拓展作业
1. 自己创作一些与2、3、4的乘法口诀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2、3、4的乘法口诀,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3. 尝试编制5以上的乘法口诀,感受乘法口诀的编制规律。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规律:几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编制2、3、4的乘法口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 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有时会不自觉地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2. 部分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提升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