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3课时《图形的位置与测量(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3课时《图形的位置与测量(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21: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方向和测量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通过知识图、实际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抽象的方向和测量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方向和测量有了初步认识,但在实际运用和知识梳理上还需加强。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准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会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如何根据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2. 思考测量不同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的工具和方法。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方向和长度。
2. 能清晰表达自己在解决方向和测量问题时的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和辨别。
2. 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 理解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难点
1. 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方向知识解决问题。
2. 准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不同物体。
3. 理解方向和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卷尺、指南针、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展示知识图
(1) 教师展示小丽整理的“知识图”,向学生说明这是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一种梳理方式。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知识图,指出图中包含的方向和测量相关内容,如东、南、西、北方向,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等。
(3) 提问学生从知识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强调知识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整理和回顾所学知识。
(5) 让学生思考自己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后续的复习做好心理准备。
(6)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小丽的知识图,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8)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知识图。
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3. 尝试模仿知识图进行绘制。
4. 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回答积极:☆☆☆
绘图努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回顾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 方向 活动一:方向的辨认方法 引导讨论
(1)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是如何辨认东、南、西、北的?”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2)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提到的“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3) 介绍科学课上学过的看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强调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
(4) 展示指南针、北极星、树桩年轮等辨别方向的工具和现象的图片,讲解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5) 让学生用身体模拟面向不同方向时,前后左右对应的方向,加深对“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理解。
(6) 给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快速说出其余三个方向,进行强化训练。
(7) 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如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转向该方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8) 总结方向的相对关系,即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1.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辨认方向的方法。
2.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
3. 用身体模拟方向。
4. 参与小游戏,快速反应。
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
回答准确:☆☆☆
反应迅速:☆☆☆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方向的辨认方法,加深学生对方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梳理 - 测量 活动二: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 引导思考
(1) 提出问题:“说一说,该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和教室的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对于学生提到的用直尺测量课本长,用米尺或卷尺测量教室长,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讲解选择测量工具的依据。
(3) 强调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板书“1米=100厘米”。
(4) 拿出直尺,示范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 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铅笔长度,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6) 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并说明理由。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交流。
(8) 总结测量物体长度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思考并回答测量课本和教室长的方法。
2. 用直尺测量铅笔长度。
3. 判断物体应选用的长度单位。
4. 参与小组活动,测量教室物体长度。
评价任务 回答合理:☆☆☆
测量准确:☆☆☆
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知识梳理 - 线段 活动三:线段的认识和操作 引入线段
(1) 教师拿出一根线,拉直后问学生:“这可以看作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线段。
(2) 讲解线段的特征,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两端各有一个点,并用图形进行表示。
(3)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线段的例子,如黑板的边、桌子的边等,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4) 示范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看线段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 让学生测量练习纸上的线段长度,教师巡视检查。
(6) 讲解画线段的方法,通常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处。
(7) 让学生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8)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评价并强调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线,说出线段。
2. 在生活中找线段的例子。
3. 测量线段长度。
4.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测量准确:☆☆☆
画图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
(1) 展示教材第97页“练一练”第6题,让学生观察小刀和铅笔的长度,填空回答小刀比铅笔短几厘米,铅笔比小刀长几厘米。
(2) 对于第7题,让学生先估计两条线段的长度,再用直尺测量,记录结果。
(3) 第8题,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如亮亮的身高、手掌宽、一步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等。
(4) 第9题,展示树叶的图片,让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度。
(5) 第10题,给出小兔、小羊、小猫、小狗搬新家的情境,让学生给它们安排房间,并说出它们分别住在小鸡家的什么方向。
(6) 第11题,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学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填在方向板中。
(7) 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8)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
3. 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评价。
4. 纠正自己的错误。
评价任务 做题准确:☆☆☆
思路清晰:☆☆☆
纠错及时:☆☆☆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方向和测量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剩余题目。
2. 回家后,测量家里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说一说自己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拓展作业
1. 制作一个方向指示牌,标明自己房间的东、南、西、北方向。
2. 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板书设计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
方向:东、南、西、北
相对关系:东 - 西,南 - 北
排列顺序:顺时针
测量:长度单位 - 厘米、米
1米 = 100厘米
测量方法
线段:特征 - 直、可量长度、两端有点
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方向和测量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讲解难点知识时,可能还不够细致,导致他们掌握得不够扎实。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作业的讲解有些仓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