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4课时《提问题并解答》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4课时《提问题并解答》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21: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单元《第4课时 提问题并解答》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 9的表内乘、除法单元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口诀并学会运用其解决乘除法问题,为后续复杂的数学运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乘法口诀知识经验,但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易分散。在学习中,理解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存在困难。教学中需借助直观教具、生动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生活场景和数学图中准确观察并获取与9的乘法口诀相关的数学信息。
2. 学会观察问题情境,识别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为提出问题做准备。
思考现实世界
1. 经历提出问题并解答的过程,深入思考如何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9的乘法口诀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够清晰、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2. 与同学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锻炼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经历提问题并解答的过程,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 熟练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3. 学会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难点
1. 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
2. 准确分析问题情境,找出隐藏的数量关系。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蛋糕模型、草莓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口诀补充与发现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完整的9的乘法口诀,如“二九( ),三九( ),( )九三十六,( )九四十五,九九( ),八九( ),( )九六十三,( )九五十四”,让学生将口诀补充完整。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补充完整的口诀,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了“一九得九”,其他8句口诀中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刚好相反这一规律,并举例说明,如“二九十八”和“八九七十二”。
(4) 为了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教师可以再列举一些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验证规律。
(5) 教师提问学生,这个规律对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思考规律的实用性。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利用这个规律记忆口诀的。
(7) 请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介绍小组内的记忆方法和经验。
(8)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规律在记忆口诀中的重要性。 1. 积极思考,将口诀补充完整。
2. 观察口诀,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记忆口诀的方法。
4. 认真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和教师总结。
评价任务 口诀补充:☆☆☆
规律发现:☆☆☆
交流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口诀和发现规律,复习巩固9的乘法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运用口诀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新知探究 活动一: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 获取信息与提问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蛋糕图,图中有7个蛋糕,每个蛋糕上有3个草莓,每个蛋糕上平均切成6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板书。
(3) 教师进一步引导:“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求几个几的和的问题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4) 当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和“一共切成多少块?”这两个问题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共有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6)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求7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7 = 21(个),并口答一共有21个草莓。
(7)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一共切成多少块?”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8) 请学生上台板演,写出算式6×7 = 42(块),并口答一共切成42块,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1. 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数学信息。
2. 积极思考,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
3. 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
4. 尝试列式计算并上台板演。
评价任务 信息获取:☆☆☆
问题提出:☆☆☆
计算解答:☆☆☆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乘法问题并解答,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活动二:看图列式计算 完成练习题
(1) 教师展示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2题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
(3) 请学生回答答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算式和结果,如“7×6 = 42”和“9×7 = 63”。
(4)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纠正,分析错误原因。
(5)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练习。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查,检查小组内成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 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的检查情况,教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8) 教师总结看图列式计算的方法和要点,强调要准确观察图片中的数量关系。 1. 观察图片,独立完成列式计算。
2. 接受教师的巡视指导。
3. 参与小组互查,检查同学的计算结果。
4. 倾听教师总结和小组代表汇报。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小组参与:☆☆☆
方法掌握:☆☆☆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列式计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我检查能力。
活动三: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出示题目:“要张贴一些书法作品,如果每行贴9张,可以贴4行。”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张书法作品?”问题进行板书。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张书法作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求4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9×4 = 36(张),并口答一共有36张书法作品。
(5) 教师接着出示题目:“要张贴36张书法作品,如果贴6行。”让学生提出问题。
(6) 当学生提出“平均每行贴几张?”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问:“要求平均每行贴几张,就是把36怎样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7)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把36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6 = 6(张),并口答平均每行贴6张。
(8)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 思考题目,提出相关问题。
2. 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
3. 参与小组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4. 倾听教师讲解和总结。
评价任务 问题提出:☆☆☆
方法运用:☆☆☆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的练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合作交流。
拓展提升 解决《九九歌》问题
(1) 教师向学生介绍《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 引导学生思考《九九歌》中一共有多少天这个问题,提问:“从《九九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几个9天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有9个9天再加1个9天。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列式计算,提问:“求一共有多少天,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5)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求10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9×10 = 90(天),也可以用加法9 + 9 + 9 + 9 + 9 + 9 + 9 + 9 + 9 + 9 = 90(天)。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乘法和加法两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8) 教师总结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乘法计算更加简便快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1. 倾听教师介绍《九九歌》。
2. 思考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 参与小组讨论,比较计算方法。
4.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和教师总结。
评价任务 问题分析:☆☆☆
计算方法:☆☆☆
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九九歌》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和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 让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提出乘法问题要紧扣乘法的含义,也就是提出求几个几的和的相关问题。
(4) 教师再次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5)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何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体会和感受。
(7) 请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小组内的交流情况。
(8)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1. 回顾课堂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体会和感受。
3.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
4. 倾听教师总结和点评。
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
交流分享:☆☆☆
体会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7、8题。
2. 背诵9的乘法口诀。
3. 用9的乘法口诀写5道乘法算式和5道除法算式。
拓展作业
1. 观察生活中与9有关的事物,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 收集一些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实际例子,与同学交流。
3. 尝试自己编写一道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的应用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提问题并解答
9的乘法口诀
提出问题:求几个几的和
解决问题:乘法计算
《九九歌》:9×10 = 90(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补充9的乘法口诀并发现规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积极参与,对规律的讨论也很热烈,说明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在新知探究和课堂练习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课堂气氛活跃。
3. 拓展提升环节引入《九九歌》问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2. 小组活动时,个别小组纪律较差,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小组管理,明确小组分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拓展提升环节时间略显紧张,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